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建立护理标识系统前后1年患者1 000例,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后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500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标识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自行设计、制作护理标识并在临床中应用,对比使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检查延误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检查延误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病房应用护理标识,可以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延误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中挑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在给予ICU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详细观察实施后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未实施护理标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而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的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确切,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以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制定统一、醒目的护理标识,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规范、有针对性使用护理标识,同时将护理标识作为护理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结果应用护理标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结论护理标识的应用,有效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普外科发生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规范导管安全标识的措施,以达到导管护理安全.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普外科住院患者发生的导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于2009年开始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规范导管安全标识的分类和内容、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及患者安全宣教、制订各种导管脱落应急预案等.结果 使用规范导管安全标识后,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 采用规范导管安全标识能有效降低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了导管护理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本院呼吸内科发生的22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操作隐患和物品隐患是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均占31.38%。【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应做好护理标识的使用和安全指导、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防范操作隐患、防范物品隐患、加强患者的遵医行为、广泛听取意见,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非凡  彭翠香  崔莹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6):427-428,431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标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008年6月实施护理安全标识以来发生的与护理安全标识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实施质量改进。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管理,护理安全标识在临床应用形成了持续改进的循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的方法与效果.在放置高危药品的盒子和抽屉上粘贴醒目标识、对药物过敏患者悬挂标识牌、在各种管道上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以示区分、为特殊患者佩带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在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贴上警示标识等.使用护理警示标识后,因身份识别、用药、管道等因素发生的不良事件,由23起降至3起,患者跌倒由11例次减少至2例次,患者的满意度由95.3%提高到98.5%.说明使用护理警示标识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使用和管理护理警示标识,降低护理风险.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系统、规范、科学地使用护理警示标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了90%,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警示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识管理在高危药品存放及使用的实践和效果。方法成立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小组对本院高危药品存放及使用过程实施管理,方法包括分析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设计和制作高危药品存放标识和使用标签。了解标识管理前后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标识管理后,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从标识管理前35例次降到0例次。结论规范标识管理能有效防范高危药品使用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1.
马玉侠 《全科护理》2012,10(15):1395-1396
[目的]探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鼓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及时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并警示其他护理人员从中吸取教训,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结果]实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在保障病人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建立由医院安全领导小组和临床护理安全小组组成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重点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手术室安全核查、危急值管理、用药安全、护理技术操作安全、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及安全隐患等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控制等.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使护理安全管理规范化,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及其程序化管理。方法建立护理操作程序及其归类,设计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并确定评分因素、评分系数及评分因素分值。采用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比较实施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前、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通过运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P0.01)。结论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能科学指导护理操作行为,为护理操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护理操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护理不良事件因其带来的诸多社会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各级医疗机构的广泛重视,从护理不良事件分类管理、上报制度及全面质量管理的5个方面原因分析,阐述了护理不良事件的系统管理方法,并提出了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加强护士培训、完善工作流程及优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对2011年和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实施前、后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其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数、不良事件发生数、护理投诉例数和患者满意度。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主动报告制度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投诉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从而维护和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精神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139件(共139例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了解其发生原因、分类、损伤结局、发生时间及地点等。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前3位依次为跌倒致伤62件(44.6%)、冲动伤人毁物22件(15.8%)及外走10件(7.2%);106件(76.3%)不良事件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损伤,排前3位不良事件中跌倒导致患者轻中度损伤发生率最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两个时间段分别为7:00~10:00时与17:00~18:00时;护理不当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初级职称护士及低护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护龄在10年及以下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8%。结论应加强病房安全管理,规范护理管理流程,合理配置与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提高低职称、低学历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倡导非惩罚性的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流程,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制订标准化报告表,规范报告流程,定期分析与反馈,开发不良事件信息系统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逐年增多,差错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构建"非惩罚性+针对系统"的护理安全文化,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促进护理管理和医院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在护理工作应用中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108名进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名,采用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和对照组(54名,采用常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评分以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的单项评分以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病区管理、安全用药、护理安全、文件书写等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中一般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内在满意度等单项评分亦高于对照组,给错药、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护理管理方法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中,可保证系统稳定性,并对护理安全评定有良好的界限控制,安全信息报告准确,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改良护理标识对于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改良护理标识进行管理,改良护理标识分为3大类,即患者识别标识、治疗护理标识和治疗环境标识。对每一类标识的颜色、形状、字样、挂放位置、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统一要求,并纳入护理质量控制范围。结果患者的自杀未遂、类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外逃、藏药、拒绝进食、拒绝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标识接受度及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规范应用护理标识可以有效降低封闭病房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