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于布氏菌的检测,探索了该PCR体系扩增的最佳反应条件。它对6种布氏菌纯化DNA均可扩增,同时还测定了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证实该方法最低可检测200个菌细胞。与布氏菌血清学交叉反应较多的耶氏菌等PCR结果阴性,说明这对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在大连地区布氏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5年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科学家Kary.B.Mullis等首创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A技术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引介到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中,已经显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1]。将PCR技术用于人畜的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诊断研究始见于1990年[2]。1995年起国内、外有报道[3-6],出于不同目的,各研究部门对PCR技术在布病研究领域进行探索。本调查将聚合酶链反应新技术应用于大连地区布病的诊断中。通过对1998~2000年期间的急性期布病患者、慢性期布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用PCR技术诊断动物布病,还未见报道。作者首次用牛种布氏菌104M株100万1只的菌量感染普通小鼠,分别在感染第5d、10d 采血,同时做血清学反应和PCR检测为阳性,同时,还检查了感染15d的豚鼠,其SAT和PCR结果均为阳性,PCR和SAT在感染的后期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5.
用PCR技术诊断动物布病,还未见报道。作者首欠用牛种布氏菌104M株100万1只的菌量感染普通小鼠,分别在感染第5d,10d采血,同时做血清学反应和PCR检测为阳性,同时,还检查了感染15d的豚鼠,其SAT和PCR结果均为阳性,PCR和SAT在感染的后期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分子杂交技术,通过分析布氏菌的遗传物质而达到特异、敏感的检出和鉴定的目的。Russell等采用生物素标记牛布氏菌S19DNA作为探针来检测布氏菌病,对布氏菌属DNA进行分子杂交,其结果全部为阳性,证实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近年来,国外学者运用PC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1995 ̄1998年间对PCR诊断布病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诊断中有一定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100fg)。对陕西、河北和山东省区的布病患及健康对照人群的PCR检测,不同省区患阳性率差别较大,各省区的对照人群也有一定的阳性。建议,进一步改进PCR诊断布病技术,并扩大试用范围,以便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对DNA分子探针等技术也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对动物布氏菌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诊断方法和菌苗免疫,对人布氏菌病的研究涉及到应用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尽管如此,至今动物和人布氏菌病仍在世界许多地区流行。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严密的监视系统根除牛布氏菌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传统的布鲁氏菌多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涉及16个位点(MLVA-16),包括单重聚合酶链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一直以来都作为标准的基因分型方法,用于布病的病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然而,目前这种传统方法工作量较大,实验室间结果不宜比较;尤其是对大规模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或面临突发疫情时,急需一种高通量且快速的方法。方法 用多重PCR和多色毛细管电泳方法建立一种可靠的,高通量的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MLVA-16改良分型系统,用82株菌进行测试。结果 这种改良的MLVA-16分型系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且具有快速和高通量的特点。结论 改良的MLVA-16分型系统可用于基层布病实验室,为布病的病原监测提供高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索聚合酶链反应(PCR)试验用于诊断布氏菌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由编码牛种布氏菌31KD同一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的3对引物,扩增片断分别为223bp、330bp和230bp的PCR试验,对急、慢性期布氏菌病患者(50例)、健康人(45例)及感染布氏菌后豚鼠的全血进行检测。结果42例急慢性期布氏菌病患者和5例健康人PCR试验为阳性,感染豚鼠全部阳性。结论PCR试验诊断布氏菌病病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其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布氏菌病诊断中,布氏菌的分离是确诊布病最可靠的方法,但是其方法的最大缺点是不仅分离阳性率低,培养费时(需7~20d),还需具备许多条件,虽说是布氏菌的分离鉴定,对人畜间疫情严重性和制定防治措施均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未分离到病原菌不能判定没有感染。在临床上,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感染早期、非典型症状的布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的诊断,布氏菌与其  相似文献   

12.
免疫斑点法检测布氏菌病人血清中抗原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斑点试验是一种酶联免疫分析新技术,应用硝基纤维素纸结合蛋白质,比聚苯乙烯吸附牢固这一特点,来替代聚乙烯作固体载体,据报道,对实验动物绵羊布氏菌病的抗原检测,具有可靠性,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但仍有操作烦杂,有非特异干优因素,目前用斑点——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病人血清抗原的报道甚少,作者以硝酸纤维膜(NC)作为载体,检测了36例布病患者及43例因S_2菌苗感染抗体阳性血清(同时作SAT和RBPT抗体测定为参考),结果如下。1 实验材料与方法 材料:硝酸纤维膜,直径0.4cm,北京化工学校附属工厂生产,包被抗体自制,以牛型104M布氏菌  相似文献   

13.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危害重,流行广,且布氏菌难以分离培养和种、型鉴定。准确、及时的病原学诊断,可为有效的控制人畜布病的发生和流行及布病疫区的分类等提供科学依据。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使得布病病原学诊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oin reaction 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是一种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布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酶反应(PCR)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自1985年由美国K.mullis等发明这种基因体外扩增技术以来,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在布病的诊断方面,目前仍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外有关报道有限。但由于PCR技术特异、敏感、简便等优点所决定,会使广大布病研究人员将其不断完善和发展,弥补传统的血清学、细菌学方法在布病诊断上存在的不足。尤其是PCR反应模板DNA提取样品的广泛性,如全血细胞、血清、尿、体液、阴道分泌物、组织标本、绒毛、羊水、细菌培养物等提取DNA,将会在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等方面应用PCR技术进行各类诊断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PCR检测鼠疫菌pla基因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使用自己设计的一对引物,经PCR检查鼠疫菌pla基因。检查了5株鼠疫菌和假结核05等4株近缘菌,结果显示:5株鼠疫菌均有阳性扩增带,而其它4株近缘菌则无,最少可检出10fg的靶基因和100cfu,其敏感性略低于细菌学,但明显高于血清学,由于该法省时,省力,6小时即可完成,优于细菌学方法(2 ̄7天),因此使用这对引物进行PCR可用于鼠疫病原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利用UDG防止聚合酶链反应(PCR)的产物污染,以2个不同基因为靶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方法用不同的模扳考察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该方法可以特异性的检出鼠疫菌,对于DNA摸扳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7CFU。结论PCR技术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很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非典型鼠疫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典型的鼠疫动物病流行以现有的检测手段不难发现。但是,在动物鼠疫间歇期即使进行大量的常规细菌学调查也常常难已发现。这在前苏联的里海西北部和我国的云南都有实例,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然而,事实证明,鼠疫菌仍以某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疫源地内,只是现有的检测手段没有发现而已。为探求间歇期鼠疫菌的检测方法,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实验诱变的7株非典型鼠疫菌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