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SJM Tailor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 从2007年6月到2011年4月共使用SJM Tailor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27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恢复顺利,三尖瓣返流程度明显减轻,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提高Ⅰ~Ⅱ级.结论 SJM Tailor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常继发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目前常用改良Deveg成形术或加用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但前者有一定的反流发生率,后者费用较高。本次研究自2004年1月开始将自制Dacron毡片条应用于三尖瓣成形术中共为2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三尖瓣成形矫正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行De Vega成形术,22例行Kay二瓣叶化成形,14例同时行Kay二瓣叶化成形和De Vega成形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二尖瓣置换及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患者术后二次开胸止血治愈。随访1个月~13年,3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均明显改善。13例三尖瓣仍有轻、中度反流。结论:根据三尖瓣环扩大部位和反流程度,选择不同成形方式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满意。围手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及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风心病合并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应用改良Manipal法及Devega法三尖瓣成形术的两组病人早期及远期效果,探讨三尖瓣成形技术与远期效果是否相关。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78例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改良Manipal法三尖瓣成形的患者(A组)与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58例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Devega法三尖瓣成形术的患者(B组),通过对术前、术后、术后2年三尖瓣反流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统计等处理。结果:两组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早期效果无明显差别。远期效果(术后2年)B组病人三尖瓣反流情况略有增加,改良Manipal法较Devega法成形效果较为稳定。结论: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为风心病长期病变结果,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是降低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两种三尖瓣成形技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借助于心脏超声评价De Vega成形术和Kay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因功能性三尖瓣返流行De Vega成形术和Kay成形术各20例患者,对术前、术后的下列指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返流程度。结果 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和三尖瓣返流程度在术后近期均明显下降,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远期的以上各指标De Vega成形组要优于Kay成形组。在术后远期两组三尖瓣返流程度有所增加。结论 De Vega成形术和Kay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的近期效果相似,远期效果De Vega成形术略优;两种成形方法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的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常见于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三尖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但是何种术式疗效更好,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回顾性比较三尖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共68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5例接受了三尖瓣成形手术,23例接受了三尖瓣置换手术。结果三尖瓣置换组平均年龄小于三尖瓣成形组[(43.7±22.3)岁vs.(45.9±21.3)岁,P=0.035],三尖瓣置换组术前平均三尖瓣反流量明显大于三尖瓣成形组[(21.9±35.4)mlvs.(19.8±24.5)ml,P<0.001]。三尖瓣置换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长于三尖瓣成形组[(152.0±52.0)minvs.(122.6±57.6)min,(86.6±20.6)minvs.(81.5±33.5)min,均P<0.001],三尖瓣置换组术后早期正性肌力药物用量也明显高于成形组(P<0.001)。三尖瓣置换组I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三尖瓣成形组[(97.2±75.3)hvs.(83.7±47.5)h,P<0.001]。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30.4%vs.17.8%,P=0.234),但是三尖瓣置换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三尖瓣成形组(30.4%vs.11.1%,P=0.048)。术后随访时间为17个月至10年,三尖瓣置换组随访率93.8%,三尖瓣成形组随访率97.5%(P<0.001)。三尖瓣成形组三尖瓣反流复发率明显高于三尖瓣置换组(64.1%vs.20.0%,P<0.001),但两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复发率没有差异。术后1年、3年、5年、7年和10年实际生存率两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早期效果优于三尖瓣置换术,主要包括正性肌力药用量小、呼吸机辅助时间短、ICU停留时间短和死亡率较低。但三尖瓣置换患者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三尖瓣成形患者,两组之间的10年实际生存率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76例双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对76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患者施双瓣膜替换术。术中对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患者施行Devega成形术。结果: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7例,出血及心包填塞5例,室性心律失常6例,肾衰3例,呼吸功能不全4例,消化道出血及精神障碍各2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3.94%,死亡原因分别是低心排,室性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结论:对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需加强围术期处理,术中强调平稳灌注,积极处理三尖瓣关闭不全,重症患者术中保留二尖瓣的瓣下结构可改进术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 76例双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 :对 76例风湿性心脏病 ,联合瓣膜病患者施行双瓣膜替换术。术中对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患者施行Devega成形术。结果 :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 7例 ,出血及心包填塞 5例 ,室性心律失常 6例 ,肾衰 3例 ,呼吸功能不全 4例 ,消化道出血及精神障碍各 2例。术后死亡 3例 ,死亡率 3 94% ,死亡原因分别是低心排 ,室性心律失常 ,肾功能衰竭。结论 :对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 ,需加强围术期处理 ,术中强调平稳灌注 ,积极处理三尖瓣关闭不全 ,重症患者术中保留二尖瓣的瓣下结构可改进术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改良成形环植入方法后的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继发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左心瓣膜手术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左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个体化的改良Edwards MC3三尖瓣成形环植入术,7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经典和改良的Edwards MC3成形环植入技术。结果术后59例患者获得5年随访资料,改良组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率较经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的改良三尖瓣Edwards MC3成形环植入技术,治疗继发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近期疗效好于经典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的意义及疗效.方法 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的患者(TVP阳性组)35例与未能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者(TVP阴性组)1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年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环直径(TVAD),舒张期三尖瓣口E峰值流速(ⅤE),三尖瓣反流束面积(TRA),三尖瓣反流分数(TRF),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重点比较术后与术前、术后1年与术后2周时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TVP阳性组:术后2周及术后1年TVAD、TRA、TRF、RAD及RVD均显著减低(P<0.05);ⅤE及RVEF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年与术后2周相比,TVAD、TRA、TRF无明显变化(P>0.05),而RAD及RVD进一步缩小(P<0.05).TVP阴性组:术后2周TVAD、TRA、TRF、RAD、RVD、ⅤE及RVEF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年与术后2周相比,TVAD、TRA、TRF、RAD及RVD均显著增加,RVEF则减低(P<0.05).结论 继发性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于左心瓣膜手术同期尽早行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有助于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善,且术后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风湿性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膜疾病中,常常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insufficiency),发病率在25%-30%。目前,三尖瓣成形术是治疗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外科手术方法。随着心外科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三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良和更新,手术指征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风湿性瓣膜病,并中度以上三尖瓣返流的治疗方法。方法 30例病人,在体外循环下行左心系瓣膜替换,于心脏复跳后行三尖瓣成形。结果 本组病人无死亡,4年随访较满意。结论 以及复跳后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成形更有利于观察手术效果和减少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使用的指征和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分两组,每组60例。第一组在施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行KAYS成形、Devega成形术;第二组在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3年,进行心脏彩超复诊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第一组其中有1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呈中度及以上反流;第二组:使用三尖瓣软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有3例三尖瓣反流情况达到中度及甚至以上反流,两者相比反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对于中度以上反流的患者应更积极采用成形环,尤其是三尖瓣瓣环扩大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的患者(TVP+组)35例,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年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环直径(TVAD)、舒张期三尖瓣口E峰值流速(VE)、三尖瓣反流束面积(TRA)、三尖瓣反流分数(TRF)、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重点比较术后与术前、术后1年与术后2周时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及术后1年TVAD、TRA、TRF、RAD及RVD均显著减低(P<0.05),VE及RVEF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年与术后2周相比,TVAD、TRA、TRF无明显变化(P>0.05),而RAD及RVD进一步缩小(P<0.05)。结论:继发性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于左心瓣膜手术同期尽早行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有助于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善,且术后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三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三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三尖瓣病变治疗中的适应证、技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99例14岁以下患儿各种心脏病伴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直视,术中同时进行了三尖瓣成形。成形部位包括三尖瓣叶、瓣环、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等部分。结果: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5例,病死率为6.1%。93例患儿术后康复出院,出院复查提示三尖瓣关闭不全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结论:儿童三尖瓣病变治疗应首选瓣膜成形,良好的成形能改善患儿的复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矫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施行了手术矫治,其中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三尖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双向腔肺分流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早期并频发室性早搏1例.术后B超示10例成形术患者中3例有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术后随访心功能均达Ⅰ~Ⅱ级.结论:应根据病变情况适期选用最佳方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同期治疗合并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护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的三尖瓣手术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根据三尖瓣病变类型分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67例,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73例,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其他疾病合并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根据三尖瓣病变程度分为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85例,中度关闭不全83例,轻度关闭不全87例。所有病例中含再次三尖瓣手术7例。采用的手术方法:三尖瓣De Vega瓣环成形术16例,三尖瓣Kays瓣环成形术40例,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174例,3例采用人工腱索,4例采用"缘对缘"技术,三尖瓣置换术18例。同期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5例。术前、术后均使用食道超声评估三尖瓣形态,综合评估成形效果。结果 255例患者均未出现术中转正中胸骨切口及围手术期死亡,无心包填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再次开胸止血5例。手术时间(185.3±58.6)min,体外循环时间(116.7±4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3.7±61.4)min,气管插管时间(12.6±3.6)小时,胸腔引流液(237.3±308.9)ml,术后住院时间(5.3±2.6)天。住院期间未使用血制品率81.0%。术后5天至3月复查心脏超声结果:重度返流2例(0.8%),中度返流3例(1.2%),轻度返流130例(52.4%)。结论完全胸腔镜技术应用于三尖瓣成形是可行的,对于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的暴露好,经过改良的成形方法可以运用于复杂的三尖瓣成形手术。该术式对于减低围术期死亡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减少ICU停留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以及更好的血液保护预期有积极意义。中度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完全胸腔镜下行人工瓣环成形术可作为优先考虑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尖瓣病变的不同手术方法和术后长期疗效。方法:1979年7月至1998年6月施行三尖瓣病变外科手术51例中,三尖瓣病变中有三尖瓣下移畸形33例,三尖瓣发育不全10例,感染性三尖瓣内膜炎3例,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各2例和Uhl’s病1例。51例中,瓣膜替换术37例,瓣膜成形术14例。附加手术有房缺修补术、室缺修补术、房化心室折叠术和缝补术。结果:住院死亡5例,死亡率为9.8%。死亡病例中3例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气管套管并发症。长期随访生物瓣膜死亡4例,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机械瓣死亡1例,为瓣膜栓塞;瓣膜成形术14例无死亡,心功能明显改善。讨论:超声多普勒可明确诊断三尖瓣病变,三维超声可了解瓣叶、瓣下结构和瓣叶下移程度。病变中—重度、瓣叶发育较好、前瓣叶足够大小可施行瓣膜成形术。瓣膜发育不全、严重关闭不全可施行瓣膜替换术。成形手术疗效好,无瓣膜替换术潜在并发症。瓣膜成形术尽可能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环成形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三尖瓣反流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给予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及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查各组患者心功能变化.随访至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再发三尖瓣返流(TR)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1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再发三尖瓣返流的患者在我院接受单纯再次三尖瓣手术,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包括单纯DeVega成形术1例、瓣叶成形+人工瓣环成形9例;行三尖瓣置换术7例,其中置换生物瓣4例,双叶机械瓣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5.88%,1/17),死于术后左心功能衰竭。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肾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均成功救治。随访14例,随访时间3~9年,心功能I级2例,Ⅱ级8例,Ⅲ级4例。失访2例。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返流患者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合理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