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致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亦可侵犯骨髓、皮肤、黏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最为多见,也最为严重[1]。近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脑内机遇性感染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9年共23例AIDS合并颅内感染的MRI表现。结果23例脑内感染中,弓形虫感染12例,病变主要侵犯基底节区及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靶征”是其特征性表现;隐球菌感染5例,主要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脑内胶状假囊是其特点;脑结核6例,单纯侵犯脑实质少见,不同时期的脑实质内病变的MRJ表现有所差异。结论AIDS合并脑内机遇性感染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由Cryptococcus spp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是HIV相关的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增约100万HIV/AIDS相关的隐球菌脑膜炎例,造成约60万人死亡[1]。尽管进行HAAT治疗以及重症监护,AIDS合并隐脑的3个月内病死率仍20%~30%,未获得特异治疗的  相似文献   

4.
李文华  覃焕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540-2540
艾滋病(AIDS)病人因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所以常合并各种致命性的机会感染,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收住院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8例,发现其中3例确诊为AIDS.许多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误诊、漏诊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所致外源性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侵犯肺、脑及脑膜等,因此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隐球菌性脑炎而在脑脊液中分离出。笔者从1例胸壁包块穿刺液中连续两次分离出1株新型隐球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属溶组织酵母菌的新型变种,具有荚膜,最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隐脑多见于成年人,儿童隐脑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992年~2005年10月收治的13例隐脑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隐脑患儿,男8例,女5例;男女比例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的MRI中有13例呈阳性表现(92.86%),其中胶状假囊及以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6例(42.29%);脑膜炎4例(28.57%);结节性肉芽肿(即隐球菌瘤)3例(21.43%);局灶性脑水肿2例(14.29%);脑积水1例(7.14%);脑萎缩1例(7.14%)。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炎的MRI表现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及脑炎型,其中胶状假囊和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是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住院的7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结果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81.9%),脑膜刺激征为主(84.7%),全部合并有概率性感染(100%),免疫功能低表现为CD4+<50 cell/μL(83.3%)。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37.5%),反复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依据。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曾文凤 《护理研究》2008,22(11):2943-2943
艾滋病亦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全球首个病例发现于1981年,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可感染人类辅助性T细胞,使机体免疫部分或完全进行性丧失,进而发生各器官系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严重后果^[1,2]。近年来,随着AIDS住院病人数量的增加,AIDS并发新生隐球菌脑炎病人亦增多,它是由真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治疗较困难.病死率高^[3-5]。现将腰椎穿刺术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炎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钟成丽 《全科护理》2013,(24):2256-2256
[目的]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护理的讨论。[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2例行Om-maya囊植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护理,4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治愈,7例病人因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1例病人转院治疗。[结论]有效、科学、规范化的护理,使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同时有效地缓解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1.
<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综合征。病人因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常可并发各种致命性的机会性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AIDS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饮食护理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低血钾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饮食护理。[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饮食护理能有效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血钾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达标理论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饮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意愿自行进食,观察组由营养师、责任护士、病人、家属共同制定食谱及达标方案。采用自制的营养状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两组病人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达标理论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进行饮食干预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隐球菌脑膜炎主要是由隐球菌属中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 ,它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 % ,预后严重 ,死亡率高。即使经过正规治疗和护理 ,死亡率仍高达 2 5%~ 60 % [1,2 ]。我院 1985年以来收治了 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 ,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5例 ,全部男性。年龄 0~ 1岁 1例 ,6~10岁 4例 ,入院前病程 18d~ 3个月 ,平均 1.75个月。入院时主要症状和体征 :(1)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脑膜刺激症阳性4例。 (2 ) 1例患儿为全身播散型隐球菌感染 ,表现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  相似文献   

15.
陈逢玉  杨克芬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128-128,F0003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它直接侵犯中枢,病情重,病死率高,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5%-10%艾滋病患者合并此病。2009年6月23日我科收治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许日波  李源  潘彩芳 《护理研究》2013,27(17):1738-1739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病人意愿进食;观察组进行饮食干预,由营养师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配餐,在责任护士指导下进食。[结果]1个月后两组病人体重、血清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分析31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直接涂片法和培养法检测结果,同时采用罗氏生化仪进行蛋白质(TP)、葡萄糖(Glu)、氯化物(Cl)、乳酸脱氢酶(LDH)及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结果 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检测结果分别为TP(572.62±563.49)mg/L、Glu(2.25±1.02)mmol/L、Cl(117.92±6.54)mmol/L、LDH(34.19±22.72)U/L和ADA(4.33±4.19)U/L;直接涂片法或培养法均检出新型隐球菌.结论 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主要表现为TP增高,Glu、Cl、LDH和ADA降低.  相似文献   

18.
张智 《护理研究》2009,23(25):2348-2349
原发性隐球菌肺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新型隐球菌属酵母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肺,单独侵犯肺部者称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肺炎,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20%[1].  相似文献   

19.
1例误诊为肺癌的罕见肺隐球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 《护理研究》2009,(9):2348-2349
原发性隐球菌肺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新型隐球菌属酵母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肺,单独侵犯肺部者称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肺炎,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20%。隐球菌为机会性致病菌,故该病发生率不高,以往国内报道不多,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以及慢性病病人如糖尿病、艾滋病等易感染该病。我科于2008年6月收治1例误诊为肺癌的罕见隐球菌肺炎伴全身散在多发皮疹病人,经过积极的氟康唑(大扶康)抗真菌序贯治疗及保肝调节免疫治疗后好转并出院,现将该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隐球菌病是因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隐球菌病虽为全身性感染,但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多见,该菌常侵犯中枢系统的原因^[1]可能为:①脑脊液中缺乏抗体;②脑脊液中缺乏补体激活系统;③脑脊液中的多巴胺有利于隐球菌生长。现就本所1例老年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