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置放术治疗1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1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血管造影示锁骨下动脉平均狭窄78.6%,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45.6mmHg。经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置放术13例,经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双向造影打通狭窄或闭塞并支架置放2例。结果 15例患者的血管内治疗获得成功,术后即刻桡动脉搏动获得改善,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16mmHg。无任何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无神经症状复发。结论 采用血管内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支架置放后其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卢正娟  李敬伟  黄嵘  王翀  徐运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081-2083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1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脑血管造影发现均有重度锁骨下动脉狭窄,其中10例经股动脉双入路法完成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1例经桡动脉双入路法完成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结果]所有病例在放置Wallstent支架后脉搏搏动恢复,双上肢收缩压差小于20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CT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1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手段及治疗后随访效果,旨在分析其CT血管造影影像学表现以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14例患者术前经CT血管造影检查考虑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介入DSA术中证实后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所有患者锁骨下动脉血流均较前通畅。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准确率高,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从肱动脉途径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2例经临床和血管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在经从股动脉逢径行锁骨下动脉狭窄扩张厦支架置入术失败后,改行从肱动脉途径行锁骨下动脉扩张厦支架置入术。结果:1例患者采用肱动脉穿刺,1例采用肱动脉切开,都取得了成功,置入了支架。结论:在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时,从肱动脉行锁骨下动脉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是一个安全、可靠、方便的逢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引起的盗血综合征产生的临床意义和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明确诊断后,其中4例行球囊扩张,另外8例分别经肱动脉及股动脉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如经股动脉途径失败可改行经肱动脉途径,成功比例较高。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出现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部位与程度有关,盗血综合征作为一种代偿机制的出现可部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狭窄严重出现症状者可考虑行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则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及内支架置放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SSS的超声表现及4例内支架置放术后的超声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8例为完全性SSS,3例部分性SSS。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闭塞18例,均为完全性SSS;狭窄13例,内径1~3.4mm,最大流速270~430cm/s。患侧上肢动脉血流频谱为单峰、低速、低阻波形。4例内支架置放术后,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内支架血流通畅;椎动脉和上肢动脉血流恢复正常。结论CDU是评价SSS及内支架置放术后随访的一种有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7.
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与动脉夹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强  宋铁鹰  孙晓立  苏现辉  侯凯 《临床荟萃》2007,22(20):1456-1459
目的通过对46例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造影诊断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探讨动脉夹层与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关系、病理特点及经股动脉-肱动脉逆行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46例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诊断动脉夹层,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6例。结果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并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38例,降主动脉内膜下出血(DebackeyⅢ)不典型型并发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8例,植入支架46枚,全部成功,仅4例发生短暂左上肢缺血;支架植入后,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左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随访2周至12个月,证实支架位置恒定、血流方向正常、无再狭窄。结论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下出血可引起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而导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可靠、操作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进行了诊断,并得到了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结果:13例中ll例为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例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即无名动脉近端狭窄或阻塞,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4例、严重狭窄或闭塞7例)。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超声明确诊断。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2倒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客积重组及曲面重组,评价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椎动脉起始部近心端狭窄或闭塞程度、范围及斑块性质.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部位、范围、程度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一致,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有助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影像检查在诊断及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经临床及颈动脉B型超声多普勒、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及动脉血管造影而确诊.2例分别经肱动脉及冠状动脉植入锁骨下动脉支架及冠状动脉支架.[结果]比较3种检查方法显示:其中颈动脉B型超声多普勒简单易行,能明确血流的方向、血管内血流的流速,可用于术前的筛选和术后的复查.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明确狭窄的部位与程度,并可建立三维结构,可作为术前的参考.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一般在手术时进行,可明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当发现有盗血综合征存在时,一定要做健侧动脉血管造影,以明确血流的方向和血流流向对侧的途径.在狭窄严重或完全狭窄时,经肱动脉途径成功比例较高.如肱动脉搏动过于微弱,难以定位时可行肱动脉切开.[结论]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可互为补充,但最后确诊及指导治疗DSA造影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一期覆盖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因近端锚定区过短,腔内修复术中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早期窃血综合征发生率为20%(8/40),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2.6±24.2)mmHg,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结论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术后对于上肢血压的监测、上肢血运状况以及窃血综合征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一期覆盖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40例因近端锚定区过短,腔内修复术中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早期窃血综合征发生率为20%(8/40),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2.6士24.2)mmHg,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结论 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术后对于上肢血压的监测、上肢血运状况以及窃血综合征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姜霞娟  沈晓  陈来娟 《全科护理》2014,(15):1387-1389
报告15例高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人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护理要点:重视病人围术期双上肢血压的监测;术前预防病人跌倒,加强对病人相关知识的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肢体的观察及护理,同时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协助病人康复;指导病人饮食及按时复查。15例病人均成功实施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皮血管内成形和支架(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PTAS)术前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subclavian or innominate artery,SIA)狭窄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45例SIA狭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其颅外段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对其中36例单侧SIA狭窄患者进行椎动脉血流方向和频谱形态分析,根据椎动脉频谱形态变化进行盗血分级,并与定量血管造影对比.45例SIA狭窄患者中成功进行PTAS治疗36例(植入36个支架),测量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处峰值流速(PSV)和术后随访速率比(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支架有无术后再狭窄.结果 36例单侧SIA狭窄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盗血分级与定量血管造影检测的血管狭窄率呈显著性正相关性(r=0.752,P<0.01).36例支架植入患者随访至术后8~12月,4例发生再狭窄,其术后支架处PSV和VR明显高于未狭窄组(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PTAS术前诊断SIA狭窄及术后监测的有效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2017年收治的因SSS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以及随访一期血管通畅率。结果:52例SSS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狭窄40例(左侧32例,右侧8例),成功40例,共置入支架40枚,成功率为100%;锁骨下动脉闭塞12例(均为左侧),成功8例,共置入支架8枚,失败4例,成功率为66.67%。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并发症。48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成功患者患/健侧收缩压差由术前的(31.69±9.40)mm Hg降至(5.08±4.63)mm Hg(P0.05),临床症状改善显著。32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56±7.77)%降至(8.63±5.96)%,8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0.00±8.02)%降至(10.00±5.35)%,8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100%降至(11.88±7.53)%(均P0.05)。手术成功患者共随访60个月,术后第1、3、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5.83%;术后第2、3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1.67%和87.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SSS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再通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狭窄诊断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或一过性脑缺血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锁骨下动脉近心段中至重度狭窄或闭塞44支(6例双侧),40支行血管内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支架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锁骨下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主要局限于近心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近心段阻塞与DSA的符合率达90.9%(40/44).35支锁骨下近心段阻塞合并盗血.手术成功率95%(38/40).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3~63个月),发现8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分别为支架内内膜增生狭窄6支,支架弹性回缩及支架断裂塌陷狭窄各1支,血管植入支架后再狭窄率21.1%(8/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近心段狭窄准确可靠,可作为锁骨下动脉近心段阻塞性病变介入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中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一期覆盖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因近端锚定区过短,腔内修复术中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早期窃血综合征发生率为20%(8/40),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2.6±24.2)mmHg,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结论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术后对于上肢血压的监测、上肢血运状况以及窃血综合征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13例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患者。结果 13例动脉造影显示4例颈动脉、4例锁骨下动脉、4例肾动脉及1例腹主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12例应用导丝顺利完成PTA治疗后,置放自扩展式Wall stent、记忆合金式Symphony及Angiomed支架12支,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术后造影显示血管及支架通畅,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是治疗外周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和临床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的部位主要是患者的无名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等。观察患者的盗血分级情况以及结合相关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6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彩超检查都作出了正确诊断,显示的图像表现为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或者闭塞,患侧出现椎动脉返流。患者的盗血分级为0级2例,Ⅰ级5例,Ⅱ级34例,Ⅲ级19例,发生无名动脉和颈动脉血栓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动脉粥样硬化45例。结论彩超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盗血分级、病因和病变部位可以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据椎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变化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结果:42例中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3例,严重狭窄21例.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变化具有特征性,有助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