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厦对照A组、对照B组各40例.对照A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1次/d,口服;对照B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口服.3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A组(82.5%)和对照B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A组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对照B组及观察组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低于对照A组(12.5%)和对熙B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Levamlodipine Besylate)降压疗效及对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86例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疗程34周。治疗期间监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彩超测量LVH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A/E值明显下降。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并能使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长效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方法 ,将 4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成左旋氨氯地平组 (2 4例 )口服 2 .5~ 5mg/d ,氯沙坦组 (1 7例 )口服 50~ 1 0 0mg/d ,观察 8周。结果用药 4周后治疗效果即已达到有效 ,至 8周末试验组偶测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1 7.9± 7.3)mmHg、(1 6 .0± 3 .4)mmHg,动态血压显示试验组 2 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 (2 4 .4± 40 .4)mmHg、(1 7.33± 2 7.7)mmHg。治疗前后比较 ,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负荷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试验组的显效率为 85 .8% ,总有效率为 1 0 0 %。试验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无明显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现。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不良反应少 ,与氯沙坦相似 ,但降压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76-877
探讨分析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显效56%,有效40%,无效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患者显效45.45%,有效36.36%,无效18.18%,总有效率81.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196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比较治疗后两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3.7%(82/98),观察组为97.9%(96/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观察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2.2%(12/98),对照组为30.6%(30/9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明显,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持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每日1次,共8周。结果治疗8周后,血压由(171.0±11.1)/(102.0±11.3)mmHg下降至(139.5±9.3)/(84.0±6.4)mmHg,经自身对照t检验均为P<0.01。显效率为56.67%,总有效率85.00%。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兴城矿泉浴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矿泉浴,对照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两组患者治疗20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计算治疗后血压平均值。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兴城矿泉浴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优于单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有效降压,同时降低全血黏度,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慢性肾脏病8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均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组40例控制血压,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口服;2周后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增加为5mg,1次/d,口服;同时口服海昆肾喜胶囊2粒,3次/d。对照组40例只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方法同治疗组。每日监测血压3次,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观察期6个月~3年。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40.0%),有效19例(47.5%),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1例(27.5%),有效16例(32.5%),无效13例(40.0%),总有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内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5例(12.0%)、16例(40.0%)病情进展,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控制血压和清除体内毒素,保护残余肾功能,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51例1~2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实验方法.所有患者停药2周后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5 mg 1次/d)、氢氯噻嗪(12.5 mg 1次/d)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2%.前后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配伍治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服药方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曾佑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348-2349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60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分组试验,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人替米沙坦组(30例)和缬沙坦组(30例),分别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80mg或缬沙坦80mg。药物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8周末,两组坐位收缩压(SBP)谷值及坐位舒张压(DBP)谷值均较基线明显下降,替米沙坦组的SBP谷值及DBP谷值下降幅度大于缬沙坦组。(2)替米沙坦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率高于缬沙坦。结论:(1)替米沙坦8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2)替米沙坦80mg每天一次口服降压作用可维持24小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国产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HCTZ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老年ISH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替米沙坦40 mg联合HCTZ 12.5 mg口服,qd,降压不达标替米沙坦增加至80mg qd;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联合HCTZ 12.5 mg口服,qd,降压不达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qd,疗程均为14周。结果①显效:试验组40例,对照组24例;有效:试验组20例,对照组24例;无效:试验组6例,对照组12例;达目标血压的例数:试验组54例,对照组48例;总有效率:试验组90%,对照组80%。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用药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用药后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HCTZ降压疗效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并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600-2601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缓释药物,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10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及心功能方面变化。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高血压、冠心病检测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水肿、等症状,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两组见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陈东堂 《临床医学》2006,26(2):72-73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降低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32例高血压患者,每天1次口服施慧达2.5mg,服药2、4、6、8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压、心率。结果 132例高血压患者治疗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降幅分别为22.5mm Hg、14.7mm Hg,服药8周后与服药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降压总有效率为88.6%。心率较基线时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1例1~2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实验方法。所有患者停药2周后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5mg1次/d)、氢氯噻嗪(12.5mg1次/d)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2%。前后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配伍治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服药方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王焕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01-2802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与安全性差别。方法: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临床对照试验,观察基础血压与治疗后8周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血压,8周有效率分别为84.3%和87.6%(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控制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耐受性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分组法,选择160例中轻度高血压患者,分成左旋氨氯地平组(A组)和氨氯地平组(B组)各80例。结果6w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有效63例(78.75%),B组有效55例(68.7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6.25%),B组14例(17.5%)。两种药物对治疗中轻度高血压均有效,左旋氨氯地平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8.
刘红美 《临床医学》2013,33(10):47-48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湖北省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A组)、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A组有效率为62.5%,B组为56.3%,C组为93.8%,三组患者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比组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24 h动态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同时对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比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用药安全性高;治疗前,两组的动态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调控血压,且用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旨在研究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产生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01—2013-01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3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12.5 mg,2~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5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及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5周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组24 h动态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蛋白尿、血糖升高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