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检测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的优良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癌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运用毛细管电泳(CE)与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两种方法对38例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p53基因第249位密码子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RFLP—CE可检测到p53基因第249位密码子的野生型26bp片段,用时〈20rain;RFLP—CE和RFLP-PAGE均能检测到基因突变,对2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53基因第249位密码子检测的突变率分别为31.03%(9/29)、20.69%(6/29),P〈0.05。结论RFLP-EE可为大规模进行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73基因与老年人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65例老年人肺癌组织中p73基因mRNA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对比,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肺癌与癌旁组织中p7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老年人肺癌组织中p73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78.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8.5%)和正常肺组织(12.3%)(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组织中p73基因mRN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期和Ⅱ期老年人肺癌组织中p73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90.7%)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54.5%)(P〈0.05);生存3年或以上的老年人肺癌组织中p73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91.7%)明显高于生存3年以下者(68.0%)(P〈0.05)。结论 p73基因表达可能参与了调控老年人肺癌发生的过程,但并不能阻止肺癌的进展,可能不是主要的抑癌基因;基因突变不是p73参与肺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形式;p73基因表达在各型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可作为判断老年人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在46例乳腺及其癌旁组织,53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46例乳腺癌中hTR表达阳性率为91.3%;癌旁组织中为0;53例乳腺良性病变中为3.9%。乳腺癌组织中hTR的表达与癌旁组织、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乳腺癌组织中hTR的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均>0.05)。认为端粒酶基因hTR表达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杂合性丢失(LOH)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41例大肠癌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的数量可变的重复序列(VNTR)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大肠癌MCC基因LOH率为34.8%;DCC基因为36.0%,YNZ22位点为43.3%;若将以上基因综合分析,大肠癌的LOH率则为56.1%。分析LOH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发现,大肠癌DukesC、D期DCC基因的LOH率(53.3%)显著高于A、B期组(10.0%)(P<0.05),其它各组间的LOH率则无显著差别。结论: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的LOH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DCC基因LOH多为大肠癌的晚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基因内含子区+1923C/T多态性与哮喘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5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和1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 IL-13基因内含子区+1923 C/T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对照组IL-13基因内含子区+1923 C/T基因型CC、CT和TT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33%(62/150)、44.00%(66/150)和14.67%(22/150),在哮喘组分别为21.33%(32/150)、41.33%(62/150)和37.34%(56/150),两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2,P<0.01)。 CT、TT基因型者患哮喘的危险性高于CC基因型者(χ^2=27.38,P<0.01)。结论 IL-13基因内含子区+1923 C/T多态性是影响哮喘发病的重要候选基因,T等位基因与哮喘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P53、c-myc、k-ras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逆转录PCR法检测了76例NSCLC肿瘤组织,20例良性瘤样病变和21例病灶旁正常肺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c-myc,k-ras蛋白表达,并将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61%NSCLC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基因,而良性瘤样病变和正常组织则分别为30%和19%(P<0.001)。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组织细胞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关系。P53蛋白,c-myc与survivin基因表达显著相关,k-ras蛋白表达与survivin基因表达未见明显相关。结论:(1)surviv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对NSCLC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有望成为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2)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和癌基因c-myc的上调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在NSCLC癌变中起协同作用。survivin和k-ras基因则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机制参与NSCL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齐战  杨大运 《山东医药》2011,51(46):70-71
目的观察肺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变化,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分析肺癌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RKIP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肺癌组织中RKI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45.8%(27/56),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的13.3%(2/56),P〈0.05。所有甲基化的肺癌组织中RKIP基因均无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43例肺癌组织中,27例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无淋巴结转移的40例中,11例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RKIP基因失表达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有关,这可能是肺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脱落细胞癌基因检测及其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检测角度来寻求敏感的肺癌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型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56例肺癌和3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泡灌洗液和(或)胸水细胞的p53,16及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检测结果与组织学,脱落细胞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肺癌肺泡灌液和(或)胸水脱落细胞学敏感性为57%,阴性预计算(NPV)为60%;p53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68%,NPV为61%;p16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46%,NPV为52%;p21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36%,NPV为83%;p53,p16及K-ras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82%<NPV为74%;p53,p16及K-ras和脱落细胞学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至93%(P<0.05),NPC为87%(P<0.05)。24例脱落细胞学假阴性标本中经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16例(67%)。在56例肺癌中,其中有22例同时收取泡灌洗液细胞和胸水细胞,结果细胞病理学敏感性由57%提高到68%,细胞病理学阳性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敏感性由93%提高到95%。结论 脱落细胞肿瘤基因的分子生物不检测可增加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补充和提高脱落细胞学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p53基因内含子7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基因有10个内含子,其中存在多处多态性变化,有报道p53基因内含子多态性与肺癌等恶性肿瘤有关。近年发现p53基因内含子7上有2个多态性位点,其中第1个多态性位点有GGGCCC→GGGTCC变化;构成Apa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的多态性变化;正常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呈连锁性变化。本研究旨在分析p53基因内含子7多态性是否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关。  相似文献   

10.
Zhang H  Li YM  Yu CH  Wang SQ  Ji F  Chen CX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103-106
目的探讨胃癌和结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5-Fu)代谢及化疗后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化疗的胃癌和结肠癌患者5-FU血药浓度,使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测定DPYD基因多态性。结果(1)75例患者中未检测到DPYD*2、*3、*4和*12多态性位点变异;*9多态性位点中,有杂合型7例(9.3%),野生型68例(90.7%);*5多态性位点中,发现突变型11例(14.67%),杂合型23例(30.67%),野生型41例(54.67%)。(2)DPYD*5突变型消除速率常数小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3)DPYD*5基因型中重度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均为突变型、杂合型和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YD*9杂合型中重度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DPYD基因多态性患者体内5-FU消除速率及化疗后毒副反应有差异,其芯片多态性检测可用于指导5-FU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P21蛋白表达和p21基因改变的意义.方法32例胃癌石蜡标本,其中乳头状腺癌6例,管状腺癌9例,粘液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7例,未分化癌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3例,32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1蛋白表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p21基因改变.参照文献确定p21蛋白表达的阳性标准及SSCCP检测p21基因异常标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P21蛋白表达阳性率56.3%(18/32),其中管状腺癌77.8%(7/9),乳头状腺癌83.3%(5/6),粘液腺癌37.5%(3/8),低分化腺癌42.9%(3/7),未分化癌0%(0/2),存在淋巴结转移组为43.5%(10/23),无淋巴结转移组为88.9%(8/9),癌旁组织为90.6%(29/32).P21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与胃癌伴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未见差异显著(P>0.05).PCR-SSCR分析18.8%(6/32)胃癌组织存在p21基因改变.结论p21基因以异常表达及基因改变的方式参与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8例石蜡包埋老年男性肝癌和癌旁组织的p62^c-myc和p53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癌和癌旁组织p62^c-myc弱阳性者6例,仅癌组织或癌旁组织阳性者各1例;癌及其部旁组织的p53阴性者2例。说明c-myc和p53基因的过量表达参与老年人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癌旁淋巴结p53基因检测与Dukes B期大肠肿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30例Dukes B期大肠肿瘤患者,取癌灶组织、癌旁淋巴结组织及远切端正常大肠粘膜组织,选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法行p53基因第5~8外显子检测,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30例患者中,p53基因突变率为43.3%(13/30),有癌旁淋巴结p53基因突变的大肠肿瘤患者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未突变者(80%比12%,P<0.05)。结论:癌旁淋巴结p53基因检测将有助于发现病理检查中所不能发现的微转移灶和准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胃癌癌旁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基因改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用PCR、PCR/RFLP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p感染进行了检测,并应用PCR/RFLP、PCR/SSCP、PCR-DNA测序探讨了Hp感染与ras基因、p53基因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24例胃癌组织Hp阳性12例(12/24,50%),24例癌旁组织Hp阳性11例(11/24,48.5%),两者无显著差异,胃癌组基因改变者17例(17/24,70.83%),其中Hp阳性12例(12/17,70.59%),7例无基因改变者未发现Hp感染。癌旁组基因改变者1例,其中Hp为阴性。24对胃癌p53Exon4的杂合缺失率为47.37%(9/19)。p53Exon5、6、7、8突变在癌组织中有11例(11/24;45.8%),癌旁组仅一例,发生H-ras12位点突变者7例(7/24,29.17%),癌旁组则无突变。胃癌基因改变与Hp+相关性比较发现,Hp感染与基因改变关系密切(P<0.01)。各种基因改变中以p53改变似与Hp感染关系更紧密(r=0.5P<0.05)。结果表明,ras基因及p53基因的协同作用在胃癌的致病机理中显示出重要作用。在癌变过程中,可能Hp的感染是基因改变进而促进组织恶变的促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家族成员p73和p51在结构上与p53具有高度同源性,影响细胞转录和凋亡的功能与p53相似。目的:研究p73和p5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两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p73、p51mRNA表达,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结直肠癌组织p73、p51A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73:71.7%对5.0%,P〈0.01:p51A:46.7%对11.7%,P〈0.01):p51B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0.7318±0.3628对0.6836±0.3516,P〉0.05)。p73、p51A mRNA表达阳性者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显著低于p73、p51A mRNA表达阴性者(p73:3.2%±2.5%对5.5%±2.8%.P=0.003;p51A:2.6%±2.3%对4.9%±2.7%,P=0.001)。p73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1A mRNA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p73、p51A基因表达上调,两者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p73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肺癌癌组织标本中微卫星DNA改变及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银染法,对43例原发性肺癌(观察组)及1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对照组)纤支镜活检标本的3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观察组微卫星不稳定(MSI)发生率47%,杂合性丢失阳性率(LOH)30%,MSI加LOH阳性率为63%;对照组未发现微卫星DNA改变。提示肺癌组织微卫星DNA检测诊断肺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52例贲门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了P^16及nm23基因染色检测。结果贲门癌组织P^16基因染色阳性率为69%,癌旁组织为92%,两者差异显著(P〈0.01);分化较好的癌组织染色阳性率为75%,分化较差者为25%,两者差异显著(P〈0.01)。贲门癌组织nm23基因染色阳性率为71%,癌旁组织为98%,两者差异显著(P〈0.01),分化较好的癌组织染色阳性率为76%,分化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yclinD1(CCND1)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宣威、昆明地区非小细胞肺癌各45例(分别为宣威、昆明组)和非肺癌(肺大疱、肺出血)行手术切除的正常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18例(对照组)进行CCNDI的G870A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CCND1的G870A的从、AG、GG基因型在宣威组的频率分别为46.7%、42.2%、11.1%;在昆明组中分别为24.4%,44.4%、31.1%;对照组为22.2%、38.9%、38.9%。CCND1的G870A的从型发生频率宣威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昆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CNND1的G870A基因多态性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CCND1的G870A多态性与宣威地区特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MPO G-463A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G-463A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研究。方法取103例大肠癌组织和143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对照组)的石蜡切片样本,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检测。结果MPO基因型(GG、GA、AA)在大肠癌组的分布为47.57%、31.07%、21.35%,对照组为27.97%、37.06%、34.9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禽MPOG-463A等位片段的基因型在大肠癌组中的分布为40.O%,对照组为52.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G-463A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大肠癌发病的一个基周型危险因素,MPO基因463位点的A等位基因在大肠癌组中的表达较高,可能具有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p53、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NSCLC和16例肺良性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用TUNEL技术检测NSCLC的凋亡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3.3%(38/60),而在良性肺疾病肺组织均无表达;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但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p53蛋白表达阳性的NSCLC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80.5%)明显高于p53蛋白表达阴性者(26.3%).P〈0.01。Survivin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星负相关(r=-0.231,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NSCLC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抑癌基因p53失活和Survivin基因过度表达可能在NSCLC癌变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