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3例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足跟软组织缺损13例皮瓣修复术后创面I期愈合。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有感觉,耐磨及稳定性能好,易于解剖操作,成活率高,是较理想的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邦敏  徐健  李恒 《河北医学》2008,14(7):779-781
目的:探讨和评价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18例损伤深度达跟骨的软组织缺损病人,采用岛状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均未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所有病人随访3~12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感觉功能好,耐磨、承重性能好,均未出现皮肤溃疡。结论: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确切,是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3.
治疗足跟部慢性溃疡以往多采用交腿皮瓣或皮管转移,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有些学者报道用游离皮瓣或游离肌皮瓣进行修复。自1979年Shanaha报道一例应用足底内侧感觉皮瓣修复足底皮肤缺损取得良好的效果以来,国内相继有应用跖弓区岛状皮瓣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报告,我们在进行尸体解剖复习的基础上,从1984年起先后为2例足跟部慢性溃疡患者及2例足底内侧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行溃疡及肿瘤大块切除,足底内侧岛状皮膀筋膜瓣Ⅰ期修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带蒂皮瓣对足跟部皮肤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2009年问我院收治的28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分别进行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及跖内侧岛状展肌皮瓣转位修复。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良好行走无疼痛。15例行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术患者,1例因足跟部臃肿,术后1年行皮瓣成形术。13例行跖内侧岛状展肌皮瓣转位修复术患者,1例植皮后皮肤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1个月愈合。结论两种带蒂皮瓣质地良好,神经重建后可恢复部分感觉。其中足底内侧皮瓣更适用于修复足跟底部及足跟前内侧软组织缺损;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较大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足跟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随访资料完整病例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54岁.软组织单纯缺损4例,合并跟骨骨髓炎2例,病程3个月至3年不等.缺损面积最小4×3cm,最大8×7cm.结果 6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随访皮瓣负重、感觉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好,可以作为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胫后动脉岛状皮瓣转移或“桥式”交腿转位、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等形式,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跟骨外露14例。皮瓣切取范围5 cm×5 cm~16 cm×10 cm。探讨应用多种轴型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疗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仅一例皮瓣周围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经间断拆线后缓解,皮肤质地达正常,负重后无溃疡发生。提示多种轴型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足底内侧皮瓣、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皮支交腿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共16例,其中足底内侧皮瓣9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3例,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皮支交腿皮瓣4例。结果本组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轴型皮瓣是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而选择正确合适的皮瓣是保证患者恢复良好肢体外形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跟黑色素瘤的扩大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观察收治的足跟黑色素瘤9例,其中男5例,女4例。行扩大切除术,并根据足跟皮肤的缺损大小,分别选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皮肤缺损区,手术前后均应用干扰素治疗。结果: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5年,1例患者因黑色素瘤全身转移死亡,其余8例患者足跟部皮瓣形态、感觉、色泽、耐磨性、痛觉及功能均满意。其中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在功能方面最佳。结论:足跟部的恶性黑色素瘤采用扩大切除术,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根据创面大小分别选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修复足跟后皮肤缺损、跟腱外露的方法技巧。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外露14例,皮瓣面积4cm×3cm~7cm×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弹性好,耐磨,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结论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治疗足跟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外露,具有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影响足部血运等优点,可满足跟腱外露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修复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方法:足内侧皮瓣顺行转移。结果:修复成功,功能满意。结论:足底内侧顺行转移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的解剖特点及用于足跟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取20条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其足底内侧动脉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据此设计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对10例足跟部组织缺损9 cm×7 cm~15 cm×14 cm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28~60岁;交通伤9例,足跟部黑色素瘤1例.对其中3例跟腱缺损者同时携带拇趾展肌肌腱和跖腱膜修复跟腱缺损,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在距起点1.0~2.0 cm处分为浅、深2支,浅支直径(1.0±0.2)mm,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3~5条皮支;深支直径(1.5±0.3)mm,在距足底内侧动脉起点2.5~5.0 cm处分为外侧深支和内侧深支,前者分出3~5条皮支,后者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1~2条皮支,长度为(8.9±0.2)cm;足内侧和跖弓区切取联合皮瓣的最大面积男性可达10.4 cm×9.2 cm,女性可达9.1 cm×8.2 cm.10例患者足跟部修复手术中切取的联合皮瓣大小为9.0 cm×7.0 cm~10.0 cm×8.0 cm,术后10块皮瓣全部存活.8例获1~18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皮瓣植皮处的两点辨别觉与对侧足内侧区无明显差异,患肢活动自如.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是修复足跟及其周围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操作较复杂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12.
宋军  张彬宇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52-1354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皮瓣在足跟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分别用三种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患者足跟软组织缺损38例。38例中17例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9例为小腿下段内侧皮瓣修复;12例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足跟缺损修复。34例获得随访,时间1-36个月,皮瓣外观恢复良好,皮肤质地接近正常,感觉上以足底内侧皮瓣感觉功能较好,小腿下段内侧皮瓣差,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感觉基本消失。结论:带血管蒂皮瓣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只要皮瓣切取正确,皮瓣设计合理,用带血管蒂轴型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损伤小,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同侧及对侧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足踝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足跟溃疡缺损1例,足踝软组织缺损7例,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9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0cm×2.0cm~12.0cm×8.0cm。最远达第一跖趾关节。切取皮瓣面积3.5cm×5.0cm-28.0cm×12.0cm。修复同侧13例,交腿修复对侧4例。结果17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仅1例交腿皮瓣术后皮瓣远端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及质地良好,3例略显臃肿,无溃疡复发,皮瓣均获得保护性感觉。足底溃疡修复后3个月开始负重,负重行走及耐磨正常,1年内未见溃疡复发。全部病例踝关节伸屈功能良好。结论含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大隐静脉及隐神经的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由于综合了两种传统皮瓣血供,风险明显降低,存活率高。同时增大了切取范围,可修复较大的软组织缺损。既可修复同侧亦可交腿修复对侧。无需术前多普勒血管探查,静脉回流充分,不损伤下肢主要血管。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基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9月~2009年10月,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2例,缺损面积2.0㎝×4.0㎝~4.0㎝×7.5㎝。皮瓣切取范围为3㎝×7㎝~4㎝×8㎝。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出现瘀血坏死,经换药及植皮愈合,术后10例经3个月~4年随访,皮瓣血运、外观、质地、色泽、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史福东  李长江  张勇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1-1983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6例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16例患者的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5年,皮瓣修复重建后皮肤的感觉、色泽、痛觉、耐磨性及负重功能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四种类型的跖内侧皮瓣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应用四种不同类型的手术方法修复23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类型包括:①近侧带蒂岛状皮瓣(15例);②逆行带蒂岛状皮瓣(2例);③吻合血管神经皮瓣(4例);④交足皮瓣(2例);皮瓣宽度为3.5cm~5.5cm,长度为4.5cm~9cm。结果:2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结论:该皮瓣以跖内侧血管和神经为蒂,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能恢复保护性感觉等优点,适宜修复手掌和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隐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蒂联合皮瓣修复对侧足底前跖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采用带隐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蒂联合皮瓣修复对侧足底前跖区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交腿皮瓣转移5例,游离皮瓣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40岁。成人(11例)联合皮瓣切取范围12cm×7cm~13cm×10cm,儿童(1例)联合皮瓣切取范围8.5cm×6cm,供区游离植皮。交腿皮瓣3~4周断蒂。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全部成活,12例均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再造前跖区两点辨别觉6~9mm。患肢活动自如,皮瓣无溃疡发生。结论带隐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蒂联合皮瓣可修复对侧足底前跖区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面积大,皮瓣质地外观好,可恢复有效两点辨别觉,操作较复杂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足背内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3年9月,收治2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男性23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21 ~ 53岁,平均年龄37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例,挤压撕脱伤7例,轧伤6例,砸伤5例.应用足背内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24例,顺行转位修复4例.皮肤缺损面积(8.5cm×5.0cm)~(4.0cm×2.5cm).急诊手术16例,二期手术12例.结果 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治疗而愈,其余27例皮瓣完全存活,创口及植皮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9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时,转位皮瓣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弹性良好,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无破溃发生.结论 应用足背内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种皮瓣在足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川游离足背皮瓣3例,岛状足背皮瓣11例,足底内侧岛状瓣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7例,局部随意皮瓣2例,修复21位患者足部的缺损。结果除2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1例足背游离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结论针对伤情,合理选择供区,才能获得满意的皮瓣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