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年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并发症多且复杂 ,病死率很高。从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9月作者共收治经手术和CT证实的≥ 6 0岁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 85例 ,现就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某些问题作一探讨。1 资料与结果1 1 一般资料 患者 85例 ,男 46例 ,女39例 ,年龄 6 0~ 6 9岁 5 2例 ,70~ 79岁 30例 ,80岁以上 3例。本组平均年龄 (6 8±7 2 )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5 0例 ,占5 8 8%,跌坠伤 32例 ,占 37 7%,打击伤 6例 ,占 4 5 %。入院时GCS计分均 >8分。1 2 血肿部位 额颞部 32例 ,颞顶部 2 6例 ,顶枕部 19例 ,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CT辅助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得到最多肯定的。 2 0 0 2年开始我们参与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主持研究的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治疗大量脑出血病人 ,尤其是 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人发病后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血肿位于基底节区及脑叶 ,出血量 3 0~ 70ml。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微创组 40例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60~ 74岁 ,平均 (65 .63± 4.65 )岁 ,基底节区出血 3 5例 ,脑…  相似文献   

3.
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192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92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指出临床上有误诊率高,手术后合并症多(38.5%),死亡率高(29.7%)的特点;年龄、哥拉斯科昏迷(GCS)评分、血肿量、病情进展的速度、术前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和术后合并症等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CT检查的指征应予放宽。手术治疗要结合老年人特点,宜采取损伤小、时间短、确实有效的手术方式,合理用药,加强对合并症的防治,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450例,随机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23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214例)。微创组采用双侧头皮相应部位安放标记物,螺旋CT导向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穿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肿的清除吸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1.1%,保守组为6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微创组、保守组治疗前血肿体积为(50.47±9.23)ml和(51.88±10.33)ml;治疗7天后,微创组、保守组血肿体积为(14.65±5.36)ml和(29.52±4.38)ml,微创组血肿吸收速率明显快于保守组(P<0.01)。治疗3天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BI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安全、适用于老年患者颅内中等量和大量出血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146例老年颅内血肿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致伤原因中坠落伤占49%、车祸伤占25%,打伤占11%,原因不明占15%。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各种血肿中,慢性硬膜下血刀性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9例,急性脑内血肿14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俣并脑内血肿25例,亚急性硬下血肿7例,颅脑CT扫描均发现颅内有不同密度的阴影。136例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9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迟发血肿组(62例)和无血肿复发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TICH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血肿复发组比较,迟发血肿组患者年龄[(46.72±6.45)岁比(52.18±7.13)岁]明显较大,血肿量[(51.21±11.25)ml比(56.89±12.37)ml]、空腹血糖[(8.13±1.55)mmol/L比(10.62±1.73)m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27±6.19)s比(27.35±7.45)s]、凝血酶时间[TT,(17.53±5.14)s比(21.26±7.31)s]均明显增加,基底池受压(24.2%比46.8%)、脑挫伤(42.4%比69.4%)、去除骨瓣(45.5%比67.7%)、Babinski征阳性(39.4%比61.3%)等比例均明显增大,GCS评分[(9.46±3.29)分比(7.63±3.07)分]、收缩压[(146.57±18.23)mmHg比(132.18±17.18)mmHg]、手术时机[(12.74±4.39)h比(5.47±2.16)h]等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凝血功能(APTT、TT)、颅骨骨折和手术时机为术后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OR=4.076~5.430,P<0.05或<0.01),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748和0.661。结论:凝血功能、颅骨骨折及手术时机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脑血肿的危险因素,有较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春杰  张克望 《山东医药》1999,39(17):23-24
1991年以来,我们在颅脑CT定位的基础上,采用锥颅颅内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治疗组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45~78岁。有高血压病史100例,活动中发病9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9天。发病到第一次穿刺抽血时间6~24小时40例,2~3天59例,4~10天21例。按脑出血临床分级,级6例,a级40例,b级18例,~级56例。头颅CT表现为基底节区出血73例,皮质下脑叶出血29例,丘脑出血18例。血肿体积按多田氏公式计算25~130ml,脑室受压108例,中线结构移位93例,破入脑…  相似文献   

8.
王国栋  朱军 《山东医药》2003,43(27):59-60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且最危险的继发病变。按伤后至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 ,其可分为急性血肿 (3天内 )、亚急性血肿 (3天至 3周 )、慢性血肿 (>3周 )。根据血肿所在解剖部位 ,其又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特殊部位血肿。1 临床特点1.1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 ,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性骨折患者 ,以额颞部和顶颞部最多。其病情进展迅速 ,患者常在数小时内出现昏迷 ,发展为脑疝。慢性硬膜外血肿多源于静脉出血 ,发展较慢 ,早期不易觉察。急性硬膜外血肿…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价值尚无定论,脑出血的治疗亟需规范化。文章综述了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血肿抽吸引流的目的、时机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3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he study explored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STC)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multiple intracranial hematoma.Methods:Clinical data of traumatic multiple intracranial hematoma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2014 and 2015 were collected. The STC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mode, 48 and 3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hange in th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from before the operation to 1 day, 1 week and 1 month postoperatively through repeated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Wilcoxon rank-sum analysis.Result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CS were observ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for the two operative modes (P < .01), and an interac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ime and treatment groups (P < .05). The rates of change of the GCS score for the two surgical modes were most obviously different at 3 days and 1 week postoperatively (P ≤ .001, P < .01).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rates of change of the GCS at 1 month postoperatively (P > .05).Conclusions: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craniotomy, STC has obvious effects on the recovery after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at 1 week postoperatively but does not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recovery at 1 month post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应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方案.方法: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46例,床边局部麻醉下快速实施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个体化治疗分5种方案:①颅内血肿单针穿刺;②颅内血肿双针穿刺;③单侧脑室引流;④颅内血肿穿刺并单侧脑室引流;⑤双侧脑室引流并脑脊液置换.结果:346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95例,5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85.3%.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方案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小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 分析32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老年小脑出血患者以恶心呕吐、眩晕和头痛起病多见,分别为32例(100.0%)、26例(81.2%)和18例(56.2%),年龄≥70岁的患者、出血量≥25m1、伴有脑疝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 老年小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确诊应行头颅CT或MRI,早期血肿清除术是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预后与年龄大小、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性脑出血严重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严重并发症与治疗间的关系,探讨其产生机理,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1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含高血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临床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出血部位、出血量与治疗间的关系。结果 140例中死亡46例,存活者90例。(1)出血部位:140例中右脑半球73例,左脑半球56例,脑干4例,脑室1例。(2)并发症:死亡组与生存组并发肺部感染分别为17例、12例;肾功能不全20例、27例;消化道出血9例、8例;尿路感染17例、2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1例;呼吸衰竭21例、3例;电介质紊乱13例、32例;高血糖症22例、40例;症状性癫痫4例、3例;脑疝4例、1例;代谢性酸中毒4例、2例;代谢性碱中毒各6例。(3)心脏节律与缺血变化: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中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27例、4例;窦性心动过缓19例、2例;左前半束枝阻滞12例、0例;右束枝阻滞7例、0例;I^0A-VB5例、0例;房性早搏11例、1例;室性早搏6例、0例;阵发性房速2例、1例;快速房颤2例、0例;游走节律2例、0例;A-V脱节1例、0例;P波变化10例、0例;Q-T间期延长48例、3例;缺血性ST段改变64例、6例;缺血性T-U改变67例、5例。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中高血压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故应重视高血压防治,如发生脑出血则应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本文报道1984-1993年间收治的60-93岁237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例,重点讨论老年人上消化出血的特殊并发症。有较常见的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肝昏迷等,也有较少见的精神异常、心肌梗塞、酮症酸中毒等。指出在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时,重视其伴随疾病,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1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呋塞米(商品名:速尿)试验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价值。方法45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后3h内采用头部CT明确诊断,24h复查CT,了解血肿扩大的发生情况。其中血肿扩大87例,无扩大364例。所有患者确诊后测量血压,对出血量≤20ml和〉20ml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和40mg。注射后30min复测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在注射呋塞米前后的变化,研究血肿扩大与呋塞米试验后MAP变化值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呋塞米试验后,MAP降低越多,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越低(Х^2=54.84,P〈0.001),MAP降低值与血肿扩大发生率呈负相关(r=-0.94,P〈0.001)。②呋塞米试验后,MAP降低〈10mmHg的占48.1%(217/451),其中血肿扩大组高达82.8%(72/87),无血肿扩大组为39.8%(145/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8,P〈0.001)。③以MAP降低〈10mmHg为阳性(即预测将发生血肿扩大),或以MAP降低≥10mmHg为阴性(即预测将不会发生血肿扩大),两种预测方法总的符合率和综合评价指标与Youden指数一致,但以MAP降低〈10mmHg预测将发生血肿扩大的敏感性较高(82.8%),假阴性较低(17.2%)。当以MAP降低≥10mmHg预测不发生血肿扩大的特异性较高(82.8%),阳性似然比为3.39。结论呋塞米试验后以MAP降低〈10mmHg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发生血肿扩大,以MAP降低≥10mmHg预测不发生血肿扩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在不同时期用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脱水、止血、抗炎及酌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尼莫地平于患者发病后3 d用药,对血肿、水肿体积的影响及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 结果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肿和水肿体积明显减小、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在应用尼莫地平10d后血肿体积由(25±10)ml变为(16±10)ml,水肿体积由(15±4)ml变为(25±8)ml;而对照组患者血肿体积由(25±11)ml变为(23±10)ml,水肿体积由(16±9)ml变为(35±22)ml,(P<0.05)。神经功能评分:第3天时,治疗组患者从24±10降至18±11,对照组患者从25±10降至25±6,两组比较P<0.05。 结论 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对缩小血肿体积、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差别化降血压治疗不同出血量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出血伴高血压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常规降压组,每组各43例.出血量<30 ml为小出血量,出血量≥30 ml为中大出血量.积极降压组在开始治疗后的1 h内首选静脉降压药物使收缩压降至140~160 mm Hg;常规降压组早期控制收缩压至180~200 mm H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时测定血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28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治疗后28 d的临床疗效. 结果 积极降压组的小出血量患者治疗后28d的NIHSS评分(4.8±2.7)分、治疗后3d的血肿体积增大(2.4±0.6) ml和治疗第28天总显效率86.67%均优于常规降压组(7.6±3.9)分、(8.1±3.1)ml和53.13%(t=3.27、9.84,x2=8.20,均P<0.01),而中大出血量患者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积极降压治疗能抑制小出血量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体积增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而对中大出血量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作用,甚至可能对部分患者不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3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3例,采取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20例,随访3—6个月,按照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21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如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