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目的 设计合成1,3,5-三取代吡唑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ALK5所介导的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活性,以期发现新型ALK5抑制剂。方法 先以取代的苯甲醛和4-乙酰苯甲腈为原料,合成取代的查儿酮,再与芳基肼或芳基肼盐酸盐反应生成1,3,5-三取代吡唑啉,然后氧化脱氢得到相应的1,3,5-三取代吡唑类化合物,最后对官能团做适当的变换,得到目标化合物。应用基于细胞的TGF-Smad2 检测评价了化合物的ALK5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目标化合物29个,其结构均经过了核磁与质谱的确证,其中化合物6c显示有较好的ALK5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合成2-苯基-5-吡啶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并对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烃化、肼解、环合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非布司他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牛源的黄嘌呤氧化酶对目标化合物的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 共合成了15 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飞行时间质谱和红外光谱确证。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 4m(IC50=1.04 µmol·L-1)活性最好,但低于阳性对照药非布司他(IC50=0.024 µmol·L-1)。结论 2-苯基-5-吡啶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作为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合成3-芳基-5-三氮唑基-噁二唑类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抑制剂。方法 以化合物8为先导,将吡唑基替换为1,2,3-三氮唑基,并对噁二唑和苯环取代基等进行改造,获得全新的3-芳基-5-三氮唑基-噁二唑衍生物。结果 所合成的大部分化合物均显示出较优的HIF-1抑制活性,化合物10n活性最强,IC50值为0.59 μmol·L-1,其作用机制是抑制HIF-1α蛋白表达,且能显著抑制SKOV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 设计、合成的3-芳基-5-三氮唑基-噁二唑类衍生物是全新的HIF-1抑制剂,显示出抑制肿瘤迁移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合成3-苯甲酰基-2H-1-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取代苯乙酮为原料,首先与碳酸二乙酯经Claisen缩合得到相应的取代β-酮酸酯,再与取代水杨醛经Knoevenagel缩合,同时环合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及人乳腺癌细胞T47D对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合成了18个目标化合物,其中13个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确证。化合物III15对人乳腺癌细胞T47D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为38 μmol.L-1;化合物III1、III2、III15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抑制活性较好,IC50值分别为37、36、16 μmol.L-1。结论 3-苯甲酰基-2H-1-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作为新型肿瘤抑制剂,其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氨肽酶N(APN/CD13)为药物作用靶点,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的肉桂酰天冬氨酸类衍生物,并对其进行抑制活性评价。方法 以肉桂酸和L-天冬氨酸甲酯为基本原料经缩合、水解、酸化、环合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环状酸酐,再经氨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肉桂酰天冬氨酸类衍生物;采用体外抑酶试验测定化合物对氨肽酶N的抑制活性。 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肉桂酰天冬氨酸类衍生物, 其结构经过1H-NMR、MS谱确证。其中化合物6d,6g,6k, 6l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氨肽酶N活性(IC50=12~28 μmol.L-1),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 8-氟-2,3-二氢喹啉-4(1H)-酮缩氨基脲类化合物,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以邻氟苯胺为起始原料,经与丙烯酸加成、在多聚磷酸(PPA)中环合制得中间体8-氟-2,3-二氢喹啉-4(1H)-酮;该中间体与各种 N4-取代的氨基脲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二倍浓度稀释法测试各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选用 8 种临床上常用的致病真菌为测试菌株,以氟康唑、伊曲康唑为阳性对照药。结果与结论 16 个 8-氟-2,3-二氢喹啉-4(1H)-酮缩氨基脲类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R、MS 谱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多个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真菌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尤其是对红色毛藓菌的活性均好于阳性对照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全新的查耳酮类衍生物,并初步测试其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抑制活性。方法 以间二甲苯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水解、甲氧甲基保护等反应得到中间体取代苯乙酮,该中间体再与取代苯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后脱保护基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金雀异黄素为阳性对照,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 PTKs 抑制活性检测。 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 10 个查耳酮衍生物,其中 9 个是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10 个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化合物 6a 及新化合物 6b、6c 和 6d 对 PTKs 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具有较高 APN 酶抑制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 以光学纯的 L-谷氨酰胺为原料,经 Boc 保护、环合、取代、脱 Boc 保护、缩合、催化氢化、缩合、脱 Boc 保护成盐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抑酶活性试验。结果 合成了 1 个未见文献报道的 N-取代-2, 6-哌啶二酮类氨肽酶 N(APN/CD13)抑制剂:(R)-2-氨基-N-((S)-1-(2-(2-(二甲胺基)乙氨基)-2-氧乙基)-2,6-二氧哌啶-3-基)-3-苯丙酰胺,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喷雾质谱确证。结论 目标化合物对 APN 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 IC50 值为56.4 μmol•L-1,但低于阳性对照药 Bestatin (IC50 值为 3.6 μmol•L-1)。通过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有望找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合成新型免疫抑制剂2-氨基- 2-[2-(4-正辛基苯基)乙基]-1,3-丙二醇盐酸盐(FTY720)。方法 以氯化苄和溴代正庚烷为起始原料,经Wurtz偶联、氯乙酰化、缩合、羰基还原、酯基还原、去乙酰化和成盐反应得到目的化合物FTY720,总收率为22.5%。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 1H-NMR、13C-NMR和MS确证。中间体的1H-NMR谱和熔点与文献值相符。该合成路线成本低廉,步骤较短,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合成新的4-芳氨基-6-溴喹唑啉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 以4-氯-6-溴喹唑啉和含有不同取代基的(E)-氨基二苯乙烯或4-[2-(2-呋喃基)]乙烯基苯胺为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5种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受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与结论 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认。5种化合物对BGC-823和A549两种细胞模型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郭颖  肖颖歆  郭宗儒  程桂芳 《药学学报》2001,36(10):735-738
目的 研究苯并异硒唑酮磺酰胺衍生物对环氧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放免法;RT-PCR法。结果 化合物A和B对COX-1和COX-2的代谢产物TXB2和PGE2的IC50 比值分别为1000和560 ,化合物A和B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COX-2 mRNA生成,而对COX-1的mRNA生成无影响。结论 化合物A和B为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COX-2 mRNA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纳米金对鲁米诺-氯化汞化学发光体系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建立测定木犀草素含量的高灵敏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实验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的各种因素;根据体系的化学发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探讨了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结果:0.1 mol·L-1氢氧化钠、4.0×10-4 mol·L-1鲁米诺、6.08×10-5 mol·L-1纳米金与1.0×10-3 mol·L-1 HgCl2组成最优的化学发光体系。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本方法测定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为2.0×10-9~1.0×10-7 g·mL-1(r=0.9929),检出限为1.5×10-9 g·mL-1,RSD为2.1%(C=1.0×10-8 g·mL-1,n=11)。纳米金作为电子转移的媒介,在鲁米诺-氯化汞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木犀草素和鲁米诺竞争与氯化汞发生反应,抑制了鲁米诺氧化成鲁米诺自由基,导致发光强度的降低。结论:利用本法成功地测定了血清与合成样品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刘艳  李静  彭军  贺碧霞  张红  丁启龙 《药学进展》2011,35(6):270-277
目的:考察米非司酮对单用或合并使用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常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胰岛素(5×10^-6、5×10^-1和5×10^-8mol·L^-1)组,地塞米松(3×10^-5和3×10^-6mol·L^1)组,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和1.5×10^-7mol·L^1)组。培养24或48h后,测定各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以考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情况,并通过胰岛素刺激和模型持续时间研究进一步验证造模效果。2)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米非司酮(1×10^-5、1×10^-6和1×10^-7mol·L^1)组,胰岛素(5×10^-7mol·L^1)组,胰岛素(5×10^-7mol·L^-1)+米非司酮(1×10^-5、1×10^-6、1×10~×10^-7mol·L^1)组,地塞米松(3×10^-5mol·L^-1)组,地塞米松(3×10^-5mol·L^-1)+米非司酮(1×10^-5、1×10^-6和1×10^-7mol·L^1)组,胰岛素(2.5×10^-5mol·L^1)+地塞米松(1.5×10^-6mol·L^1)组,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mol·L^-1)+米非司酮(1×10^-5、1×10^-6和1×10^-7mol·L^1)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24或48h,然后对各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进行测定,以考察细胞功能状态变化。结果:1)胰岛素(5×10^-7mol·L^-1)作用24h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并可维持24h,地塞米松(3×10^-5mol·L^-1)作用48h可诱导细胞的胰岛索抵抗并可维持36h,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molL^-1)共同作用48h可诱导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并可维持24h。2)地塞米松(3×10^-5mol·L^-1)+米非司酮(1×10^-5和1×10^-6mol·L^-1)组,以及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mol·L^-1)+米非司酮(1×10^-5和1×10^-6mol·L^-1)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分别显著高于地塞米松(3×10^-5mol·L^-1)组和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mol·L^-1)组;胰岛素(5×10^-5mol·L^-1)+米非司酮(1×10^-5、1×10^-6和1×10^-7mol·L^-1)组细胞的上述指标则与胰岛素(5××10^-7mol·L^-1)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地塞米松单独使用及合用均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出现胰岛素抵抗并持续一定时间;米非司酮可改善地塞米松及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而对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脂多糖(LPS)诱导慢性炎症中环氧合酶1/2(COX-1/2)、5脂氧合酶(5-LOX)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PNS,5 mg.kg-1.d-1)组与芒果苷高、中、低剂量(MGFH/M/L,200,100和50 mg.kg-1.d-1)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以外的各组大鼠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LPS(200μg.kg-1)建立慢性炎症模型,灌胃给药,共4周。第4周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COX-1/2和5-LOX以及血清前列腺素E2/F2α(PGE2/F2α)、白三烯B4/C4/D4/E4(LT-B4/C4/D4/E4);RT-PCR检测白细胞COX-1/2和5-LOX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GFH和MGFM组白细胞COX-2和5-LOX水平与基因表达以及血清PGE2/F2α和LT-B4/C4/D4/E4水平降低(P<0.01或0.05)。MGFH组白细胞COX-1水平与基因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芒果苷对LPS诱导慢性炎症中COX-1/2与5-LOX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焦鹏飞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6):801-802,804
目的 以血管张力变化为指标,对鸡豆黄素A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制备狗的冠状动脉血管环,固定于恒温浴槽内,待平衡后,加入各种药物观察血管张力的变化.结果 (1)5-羟色胺(5-HT)(10-7~10-5 mol· L-1)使冠状动脉血管环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收缩,分别用40 nmol· L-1、1 μmol· L-1鸡豆黄素A温育预处理后,5-HT量效收缩明显被抑制,量效收缩曲线明显右移.(2)鸡豆黄素A可使60 mmol· L-1 KCl预收缩冠状动脉血管环产生明显剂量依赖的舒张作用,缺失内皮细胞或分别加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L-硝基精氨酸1×10-4 mol· L-1,吲哚美辛1×10-5 mol· L-1,甲烯蓝1×10-5mol·L-1温育预处理,鸡豆黄素A对60 mmol· L-1 KCl预收缩冠状动脉血管环产生的量效舒张作用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1)鸡豆黄素A使血管环对5-HT的敏感性和最大收缩明显降低.(2)鸡豆黄素A对冠状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与内皮细胞及其释放的一氧化氮无关,与前列腺素类物质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苯甲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并探讨此类HDAC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方法以HDAC抑制剂恩替司他(entinostat,MS-275)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离子结合区与表面识别区进行改造,根据HDACs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系列苯磺酰胺化合物。首先,对甲苯磺酰氯与邻硝基苯胺缩合得到含磺酰胺基的化合物,然后,经溴代、叠氮化、水解得到氨基化合物,最后与取代酰氯缩合并还原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SRB法,对PC3、HL-60、A549三种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8j和8k对HL-60、PC3肿瘤细胞株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化合物8j对HL-60细胞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31.329μmol·L-1、化合物8k对PC3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3.612μmol·L-1。  相似文献   

17.
以含有喹喔啉母核的PI3K抑制剂XL765和WR23为结构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在喹喔啉母核上2位引入取代苯氧基片段,延长3位连接链改为磺酰肼,并在7位引入氟原子;去掉3位取代并在7位引入丙烯酰胺基。初步设计并合成了22个喹喔啉类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ESI-MS进行结构确证。以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人肝癌细胞HepG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MTT法)。结果表明, P6b、P6e、P6f对HCT116活性较好(IC50=3.24, 4.78和4.50μmol·L-1), P6d对MCF-7具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0.228 7μmol·L-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唐古特红景天的脯氨酰寡肽酶抑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改进的Kato法测定唐古特红景天水提物和从中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的脯氨酰寡肽酶抑制作用,并采用RP-HPLC法对水提物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指认。结果水提物的脯氨酰寡肽酶抑制活性显著(质量浓度为100 mg.L-1,抑制率为91.7%),其中,apigenin 7-O-β-D-apio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IC50=30.4μmol.L-1)和isolariciresinol 9-O-β-D-xylopyranoside(IC50=25.2μmol.L-1)显示出较强的活性。结论唐古特红景天水提物具有显著的脯氨酰寡肽酶抑制作用,从中发现了2个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小檗碱衍生物的抗胆碱酯酶和抗炎双重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活性。方法: 以Ellman、酶联免疫 (ELISA) 和抗氧化能力指数 (ORAC) 的方法分别进行体外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环氧合酶 (环氧合酶-1和环氧合酶-2) 抑制活性以及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同时,通过二甲苯所致耳肿胀实验评价其体内抗炎活性,以MTT法进一步了解化合物对SH-SY5Y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结果: 体外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表明,所有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达到纳摩尔水平,其中化合物4d和4f对AChE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2.00 ± 12.31 nmol&;#8226;L-1和133.9 ± 17.95 nmol&;#8226;L-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4d和4f在10 µmol&;#8226;L-1浓度下的环氧合酶抑制活性。其中4d对环氧合酶没有抑制活性,而4f对环氧合酶1(COX-1)和2(COX-2)的抑制率分别为3.1%和100%,其ORAC值为0.27 ± 0.013,优于阳性对照tacrine。10 mg&;#8226;kg-1剂量的4f对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度的抑制达到39.5% (P < 0.001),与celecoxib相当。其对SH-SY5Y细胞存活能力影响不大,10 µmol&;#8226;L-1浓度下细胞存活率达85%。结论: 小檗碱衍生物4f具有较好的抗胆碱酯酶活性和抗炎活性,是具有潜力的抗阿尔茨海默病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