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 目的 对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 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对人群、 耕牛病情和钉螺情况等进行分析, 计算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等疫情指标。结果 结果 人群 血吸虫感染率由2004年的10.22%下降到2013年的0.63%, 下降幅度为93.84%。其中, 2009-201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 的下降幅度较大, 为76.92%。耕牛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由2004年的7.59%下降至2013年的0, 下降了100%。活螺框 出现率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17.53%、 100%。结论 结论 通过10年防治,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已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但 依然存在传播风险, 应继续加强实施以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005~2007年进贤县金红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科学制定此类疫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实施方案》,调查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洲滩螺情和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结果金红村实施健康教育结合人群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综合防治措施,2005~2007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22%、0、0;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33%、5.63%、2.35%;洲滩感染螺密度分别为0.0058、0.0045、0.0039只/0.1m2。结论金红村监测点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但洲滩感染螺密度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处较高水平,应加大易感环境灭螺和控制传染源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湖北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初期实施效果。方法在湖北省4个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选择8个疫情较严重的流行村(项目村)为试点,开展改水改厕、建沼气池、安全用水、耕牛淘汰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调查项目实施后的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结果项目实施1~2年后,8个项目村改厕和建沼气池覆盖率、安全用水覆盖率和耕牛淘汰率分别为37.1%、65.9%和18.4%;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1.99%,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66%,阳性螺密度下降了76.75%,钉螺感染率下降了58.97%。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4-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2019年湖南省卫生、农业、水利、林业和国土等部门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每年各项措施完成情况、防治费用以及人群、耕牛病情和螺情。采用Delphi法构建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指数;对人群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垸内钉螺面积和感染螺面积压缩等方面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结果 2004-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累计投入经费711 092.65万元;完成药物灭螺277 437.12hm^2,人群扩大化疗6 927 230人·次,牛扩大化疗2 116 247头·次,建造无害化厕所954 850座,圈养牛290 359头,淘汰牛136 666头,以机代牛141 905套,水改旱39 048.63 hm^2,灌区改造724.12 km,安全饮水覆盖人口399.43万人,种植抑螺防病林191 102.89 hm^2,土地平整38 535.27 hm^2。2004年,湖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4.29%,耕牛感染率为4.48%,垸内有螺面积2 449.37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3 423.74 hm^2;2019年,全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下降至0,垸内有螺面积较2004年下降了77.92%(540.92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下降至0。以2004年数据为基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指数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2019年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指数为97.35。每100人血吸虫感染率和每100头牛感染率下降1%的年平均费用分别为70.11元和4 204.78元,每1 hm^2垸内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压缩1%的年平均费用分别为2 010.20元和1 298.09元。结论湖南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垸内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大幅压缩。今后应继续保障资金投入,以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湖沼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04-2008年公安县、江陵县开展人畜查治病、健康教育、无害化厕所建设、以机代牛、洲滩禁牧和安全用水等策略的年报资料。结果与2004年策略实施初期相比,2008年公安县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4.43%和74.18%,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99.42%;江陵县人群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3.29%和63.60%,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75.78%。2县连续3年均未发生突发疫情,散发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均降为0。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特征,探索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在湖沼型、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聚集性探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收集2009-2014年江西省和2004-2013年云南省的血吸虫感染人群、耕牛和钉螺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方法 ,对江西省和云南省血吸虫病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时空分布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江西省人群、耕牛和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人群和钉螺感染率分别由2009年的0.21%和0.03%下降至2014年的0.01%和0,耕牛感染率从2012年的1.25%下降至2014年的0.12%,其中人群感染率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PC)为-47.36%(P0.05);2009-2014年人群、耕牛和钉螺感染率均存在时空分布聚集性,分别探测出3、2和1个聚集区域,均位于环鄱阳湖地区。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钉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年感染率分别为2.49%、0.70%和3.76%,至2013年,人群和钉螺感染率均为0,耕牛感染率下降为0.02%;其中人群感染率APC为-49.17%(P0.05);2004-2013年人群、钉螺和耕牛感染率均存在时空分布聚集性,分别探测出2、6和2个聚集区域。结论 2009-2014年江西省湖沼型和2004-2013年云南省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均呈现下降趋势,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分析均发现有人群、钉螺和耕牛感染率的聚集性区域,表明可用于分析血吸虫病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1988-2010年安义县血吸虫病监测发现,1997、2004、2010年分别查出有螺面积53.36、6.67、1.00hm2。1997年查获感染性钉螺,当年钉螺复现地区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27%和6.27%,其中6~14岁中小学生和≤2岁耕牛感染率分别为6.01%和6.25%,并发生1例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除1997年外,其余年份均未见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结果表明,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需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才能有效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依托城乡统筹体系建设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效果,为新形势下巩固血防成果提供新模式。方法选择四川省蒲江县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寿安镇和长秋乡为示范区,将城乡统筹体系建设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相结合,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和集中居住等综合措施,观察分析示范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的人群血吸虫病检查血清学阳性率、病原学阳性率、有螺面积等指标为变化。结果示范区寿安镇和长秋乡2个乡镇完成了集中居住区建设,分别改造、减少钉螺孳生环境1 330.61 hm2和1 456.84 hm2;实有钉螺分布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94.31 hm2和83.00 hm2减少到2015年的0;人群血吸虫血清学阳性率由11.8%和7.53%下降到1.01%和1.86%,感染率从0.18%和0.15%下降至0;耕牛存栏数分别由358头和368头减少为4头和6头,2000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63%和6.51%,2004年以后未再发现血吸虫感染性耕牛。结论依托城乡统筹体系建设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人群感染率、减少有螺面积,为巩固防治成果、最终达到消除血吸虫的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潜江市整合资源综合防治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潜江市整合资源综合防治血吸虫病效果。方法整合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等涉及血吸虫病防治的社会资源,结合新农村和生态家园、农村能源建设,实施血防整体推进、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结果通过4年的血防整体综合治理,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63.64%,耕牛感染率下降28.36%,钉螺面积下降15.57%,活螺平均密度下降41.67%,活螺框出现率下降53.00%,钉螺感染率下降50.00%;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1.8亿元,人均年收入增加1 531元。结论整合社会资源,结合新农村、生态家园、农村能源建设,实施血防整体推进等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仁寿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仁寿县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仁寿县2004-2009年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及防治工作量、指标数据等。结果 2004-2009年仁寿县累计兴建沼气池22450口,卫生厕所12509座;人群化疗719567人次,家畜化疗21766头次;反复灭螺7604.21ha;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农林水牧等部门综合治理控制疫情。经过6年综合防治,仁寿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0.38%降至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0.19%降至0%;急性血吸虫病从11例降为0例;实有钉螺面积从7880800m2降至824620m2,感染性钉螺从24只降至0只;血防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结论在仁寿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可行,成效显著,值得继续施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掌握松滋市新江口镇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方法 方法 收集松滋市新江口镇2004-2013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病情、 螺情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2004-2013年全镇有螺面积在193.2~185.3 hm2 。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最高的 年份为2007年、 达0.000 70只/0.1 m2 ,2011年以后则未再查见感染性钉螺。2005年居民血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 为9.46%和7.36%, 2013年则分别下降至3.27%和0.57%。2004年和2005年曾发生7例急性感染病例, 2006年以后则未再 发现。2004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18.27%, 2007年起降至5%以下, 2013年则淘汰了全部耕牛。结论 结论 新口镇血吸虫病 流行已降至较低水平, 但要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 必须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纵向评估湖北省公安县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为制定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 方 法 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2000-2013年湖北省公安县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分析不同防治阶段人群、 家畜和钉螺血吸 虫感染率变化。结果 结果 2000-2013年公安县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人群感染率从2000年12.62%下降到2013年 0.69%, 其中第一阶段下降幅度为24.09%, 第二阶段下降幅度为64.37%, 第三阶段下降幅度为73.05%; 第一阶段发生8例急 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第二阶段发生15例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第三阶段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发生。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从2000年6.50%下降到2013年0.30%, 其中第一阶段上升了74.15%, 第二阶段下降了75.04%, 第三阶段下降了87.56%, 至 2013年底已淘汰了全部耕牛。第一阶段钉螺感染率、 感染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上升了18.06%、 46.03%和7.63%, 第 二阶段分别下降了66.84%、 97.78%和378.9%; 第三阶段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面积均下降了100%; 而活螺平均密度出现 2.67%的上升。2000-2011年均查到感染性钉螺, 2012和201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但钉螺感染率、 感染性钉螺面积均逐 年下降, 分别从2000年的0.072%和267.80 hm2 下降到2011年的0.022%和6.37 hm2 。结论 结论 公安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治理策略后, 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显著降低; 但应进一步强化防治措施, 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疫情流行趋势, 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对湖北省16个国家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 并对监测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和疫情评估。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 16个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 粪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 2005年的15.67%、 10.93%和1.71%下降到2010年的10.48%、 8.54%和0.90%, 下降率分别为33.12%、 22.70%和47.95%; 男性 血吸虫感染率均高于女性; 居民血吸虫感染高峰主要在30岁以上人群, 渔民血吸虫感染率较高, 学生感染率较低。耕牛血 吸虫感染率也呈下降趋势, 由2005年11.69%下降到2010年的1.41%, 下降了88.01% (χ2 = 298.79, P < 0.001)。6年间, 监 测点感染性钉螺面积、 活螺平均密度、 钉螺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均呈下降趋势, 分别下降了90.88%、 61.66%、 80.00%和92.00%。结论 结论 湖北省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野粪分布和阳性情况, 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 方 法 法 2010-2012年对公安县、 监利县、 江陵县、 洪湖市和石首市27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的野粪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并采用顶管 孵化法调查野粪阳性情况。 结果 结果 2010-2012年共调查1 366份野粪, 其平均密度为0.089 2份/100 m2 , 其中牛粪、 人粪、 犬 粪、 麋鹿粪分别占99.71%、 0.07%、 0.15%、 0.07%。野粪主要分布在沟渠和外滩; 两环境野粪平均密度为0.090 9份/100 m2 和 0.084 8份/100 m2 , 阳性率分别为1.46%和2.4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20, P > 0.05)。2010-2012年阳性野粪均为牛 粪; 野粪阳性率分别为3.21%、 0.36%和1.60%,2012年野粪阳性率较2010年下降了50.0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27,P > 0.05)。结论 结论 荆州市野粪种类以牛粪为主, 阳性野粪主要分布于沟渠和外滩; 加强耕牛管理和野粪处理对控制 血吸虫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临湘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04-2012年临湘市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措施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病情、 螺情变化趋势。 结果 自2005年至今, 共实施改厕14 610户, 建沼气池9 782座, 江、 河岸护坡40.65 km,淘汰耕牛809头次, 开挖鱼池23.30 hm2 , 沟渠硬化15.18 km, 土地平整18.10 hm2 , 建安全饮水工程20余处, 受益人口达6.84 万人。2004-2012年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004年的2.07% 和3.95%降至2012年的0.46%和1.35%, 分别下降了 77.78%和65.82%; 9年间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总体呈下降态势, 分别由2004年的0.114 4只/0.1 m2 和0.19% 降至2012年的0.005 6只/0.1 m2 和0, 分别下降了95.10%和100%。 结论 全面推进和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临湘市进一步扩大血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北省 “整县推进, 综合治理”、“部省联动”、“以机代牛” 血防模式 (湖北模式) 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湖北省2008-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数据, 以年度人畜感染率、 急性感染和突发疫情、 感染性钉螺等指标建立数 据库,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评价全省5年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情况。结果 结果 2012年与2008年相比, 以村为单 位人、 畜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4.91%、 88.63%, 感染性钉螺面积从5 423.85 hm2 下降为0, 无急性感染病人和突发疫情发生。 结论 结论 湖北模式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湖北省重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为2008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疫情尚未控制的16个县(市、区)人群、家畜病情和疫情档案资料等方面工作情况开展预评估。结果现场抽查16个县(市、区)47个村中,嘉鱼县中堡村、复阳村人群粪检阳性率〉5%,其余45个村粪检阳性率均〈5%;江陵县吴桥村、叶新村,荆州区谢古村、横街村,松滋市德胜垸村,阳新县梅潭村,荆州开发区窑湾分场等7个村耕牛粪检阳性率〉5%,其余40个村粪检阳性率均〈5%。2004年以来,16个县(市、区)中,有3个县在2005年各发生一起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人群病情档案资料规范的有12个县(市、区),较规范的有3个县(市、区),不规范的有1个市。家畜病情资料规范的有3个县(市、区),较规范的有7个县(市、区),不规范的有6个县(市、区)。2007年人群查病,每个村人群感染率均〈5%的有7个县(市、区),其他9个县(市、区)尚有〉5%以上的村,其中洪湖市228个、潜江市92个、松滋市50个,位于前3名。2007年家畜查病,每个村家畜感染率均〈5%的有4个县(市、区),其他12个县(市、区)尚有〉5%以上的村,其中洪湖市178个、监利县146个、江陵县106个,位于前3名。结论至2007年,湖北省有10个县(市、区)现场考核人、畜病情指标符合国家疫情控制标准要求,4个县(市、区)初步能够达到,6个县(市、区)尚未达到国家疫情控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湖沼型疫区整县推进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荆州市整县推进、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6-2010年荆州市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2010年11月抽查考核评估人群、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06-2010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2010年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2.22%,比2006年(5.15%)下降了56.89%,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连续5年未发生突发疫情。2010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1.87%,较2006年(8.04%)下降了81.72%;实有钉螺面积31070.61hm2,比2006年减少了1187.15hm2(3.68%)。感染性螺点面积321.70hm2,比2006年减少了795.45hm2(71.20%);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比2006年下降了63.76%和64.74%。结论荆州市实施整县推进、综合治理项目以来,血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