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掌握山区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2005年在西昌市川兴镇新农村设立国家级监测点,连续每年开展血吸虫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监测工作。结果 2005-2010年监测点人群血吸虫血清阳性率从26.35%下降到7.57%,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57%下降到0.71%。2005-2010年监测点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2005-2010年监测点钉螺面积从16 240 m2下降到3 920 m2,活螺密度从1.13只/0.11 m2下降到0.19只/0.1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西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应继续做好监测工作,加强综合治理,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平坝、丘陵、山区3种山丘亚型,选择15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纵向观察。2010-2014年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4年15个监测点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从9.34%下降至5.43%,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0.13%下降至0。钉螺面积从59.34hm2下降到12.53 hm2,下降率为78.89%,无新发现有螺面积,活螺密度从0.19只/框下降到0.10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家畜传染源仍以耕牛为主,监测数量在117~325只之间,4年来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已趋于低度流行状态,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敏感高效的预警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平坝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疫情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广汉市联江村监测点的血吸虫病疫情进行调查。结果 2005-2009年钉螺总面积从10 710 m2下降到7 870 m2,活螺密度前4年比较稳定,但2009年回升较多为1.17只/框(每框=0.11m2),5年来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2005-2009年人群血清阳性率从7.44%下降到3.73%,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0.52%下降到0。2005-2009年家畜耕牛除2006年查出3头病牛,阳性率30%以外,其余年份均未查出阳性病牛。结论 2005-2009年广汉市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家畜血吸虫感染率、钉螺总面积均下降,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4.
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01%,耕牛感染率为1.14%,活螺平均密度为0.50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4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08%。结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且容易反复,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点监测数据,了解江西省近10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5~2014年全省设立了12个国家监测点,并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收集上述监测数据,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  监测期间,湖沼型疫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较山丘型疫区明显高,其中感染高峰主要为20岁以上人群,职业以渔民感染率最高;人、畜感染率及螺情显著下降,居民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32.50%、15.47%和5.03%下降至2014年的7.75%、0.57%和0.04%;耕牛感染率由2005年7.36%下降到2014年的0; 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分别由731.27hm2、1.441 1只/0.1m2和0.003 6只/0.1m2下降到316.88hm2、0.471 3只/0.1m2、0。 结论  截至2014年,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人群、家畜和钉螺疫情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渔民、农民等重点传染源监测是今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5-2013年洪湖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态势,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并对9年来的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2005年相比较,2013年洪湖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1.76%和20.93%下降到0,活螺平均密度由4.20只/0.1 m2下降到0.17只/0.1 m2,连续9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9年间,监测点药物灭螺总面积为68.38 hm2,扩大化疗634人次,救治晚期血吸虫病病人16人次,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3 836人次,发放宣传单(画)5 685张,办宣传栏板报17期,在有螺环境竖立警示牌5处。结论洪湖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已呈低度流行态势,下一步应加强螺情监测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5-2009年绵阳市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系统、准确、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丘陵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流行趋势和防治过程中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每年对绵阳市涪城区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双凤坪村人畜感染率和感染度以及中间宿主钉螺进行调查,并采取感染者的治疗和消灭钉螺等综合防治措施。结果 2005-2009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从1.91%下降到0.16%;耕牛感染率,黄牛、水牛分别从9.09%、1.72下降到0;钉螺感染率从0.10%下降到0,钉螺面积从30 985 m2下降到6 440 m2;仅在2005和2008年发现阳性牛,仅2005年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2005-2009年绵阳市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控制,人畜感染率均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的效果,为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综合治理试点2005~2008年的血吸虫病干预措施和疫情等资料,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年的综合防治,各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均降低并维持在1%以下,2008年试点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较2005年下降93.91%(χ^2=162.27,P〈0.01);家畜感染率迅速下降至1%以下,2008年家畜平均感染率较2006年下降94.69%(χ^2=97.95,P〈0.01);有螺面积下降近1/3,活螺密度由2005年的0.42只/0.1m^2下降到2008年的0.09只/0.1m^2;2007年后未再发现阳性钉螺。结论高山峡谷型流行区实施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能迅速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9.
2005-2009年连续5年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湖北省监利县红城乡窑圻垴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46%降至0.91%,下降了37.67%,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感染率由11.48%降至2.74%,下降了76.13%;活螺平均密度由0.194只/0.1 m2降至0.071只/0.1 m2,下降了63.4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监测结果表明,现阶段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但仍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5~2008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一里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人群感染率从5.86%下降到0.19%,耕牛感染率从4.82%下降到0;钉螺面积在6140~32020m^2之间,钉螺密度在0.23~3.95只/0.1m^2之间,疫情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点2006年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的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了2006年监测工作。结果9个点的钉螺面积在3770~86630m2,钉螺密度在0.01~3.26只/0.11m2,平均钉螺密度0.33只/0.11m2;仅在东坡点发现感染钉螺1只。东坡点未查出病人,其他各点感染率在0.16%~1.49%,全省平均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91%,家畜平均感染率为1.91%。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但应加强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2006年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在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全省4个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为1.92%,黄牛及水牛感染率分别为3. 65%和6. 59%,有螺面积99. 44 hm2,钉螺密度为0. 37只10.1 m2,钉螺感染率为0. 08%,云南省居民血吸虫病有高感染率、低感染度的流行特点。结论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家畜传染源在血吸虫病传播中占有特殊地位,部分监测点螺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应进一步加强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和 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 91%,耕牛感染率为12. 06%,活螺平均密度为0. 67只/0*1 111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11只/0.1 1112,钉螺感染率为0.17%。与2005年相比,螺情指标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人群感染率较低,但耕牛疫情重,是整个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认真落实针对耕牛的各项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查灭螺工作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2006年浙江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常山县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结果2006年白石镇小白石村监测点未查出当地新感染的病人与家畜,但在常山县查出1例输入性急性病例。监测点查出有螺面积2260m2,活螺平均密度0.10只/0.11m2,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存在残存钉螺,常山县查出输入性传染源,当地潜在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可能,必需加强当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6年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云南4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全省4个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为1.92%,黄牛与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3.65%和6.59%,有螺面积99.44hm2,钉螺密度为0.37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08%。结论总体疫情程度下降,但牛的感染率依然较高,个别监测点未能有效控制螺情,仍应加强家畜和钉螺的血吸虫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2005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结果全省9个监测点的钉螺面积为351853m~2,平均钉螺密度0.70只/0.11m~2,平均钉螺感染率0.06%;人群平均感染率1.93%,病人感染度EPG几何均数23.79,平均耕牛感染率为4.50%。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应加强监测与巩固措施,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7年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分析调查结果。结果监测忖居民感染率为0.29%,黄牛及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2.10%和1.30%,查出钉螺面积约75hm2,平均钉螺密度为(0.29只/0.11m2,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经过逐年防治,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仍应加强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和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测点数据资料,了解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全国80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按统一数据库格式整理与汇总螺情、病情和相关因素的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结果2006年,80个监测点人群血检阳性率13.6%,人群感染率1.59%,家畜感染率5.93%;监测点现有晚期病人143人,上报急性病例12例,无突发疫情报告。监测点查出钉螺面积4994hm2,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622hm2,新发现钉螺面积21.75hm2;活螺平均密度0.5448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0.0020只/0.11m2。结论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的螺、病情指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一、二类村的人群感染状况和部分监测点的家畜感染状况依然严重;三类村的钉螺密度较高,提示防治工作应加强部分区域传染源和疫源地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