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1例多器官发育缺陷的新生儿进行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与分析,再对可疑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胸廓发育畸形伴先天性心脏病和肝脾肿大,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其存在DYNC2H1基因c.8512CT(p.R2838*)及c.10163CT(p.P3388L)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结论根据测序结果结合临床表现,鉴定该患儿为DYNC2H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ATD)。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枫糖尿病(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MSUD)患者家系基因突变情况以及对产前诊断的作用. 方法 2005年至2010年间,共诊断4例MSUD患儿,其中男婴和女婴各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生后2、5、10和26 d.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BCKDHA、BCKDHB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直接测序分析4例患儿BCK DHA、BCKDHB基因的突变情况.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16~20周时抽取羊水细胞,对培养后的羊水细胞进行相应基因突变检测,用于产前诊断.结果 4例患儿中共检测到6种不同的基因突变,包括4种新突变(c.308T>C、c.562G>T、c.1279C>G、c.1280-1291de112).其中在3个家系的BCKDHA基因上检测到5种突变(c.308T>C、c.562G>T、c.868G>A、c.1279C>G及c.1280-1291de112),另一个家系在BCKDHB基因上检测到c.853C>T 1个突变.4例患儿母亲再次妊娠羊水细胞中均检测到1个先证者携带的突变,提示胎儿为MSUD杂合子. 结论 通过家系BCKDHA、BCKDHB基因分析,初步了解MSUD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成功应用于产前诊断,为MSUD家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的多态性表现,分析GRPR第二外显子的基因序列结果。方法 2005—2007年西安市儿童医院的120例ADHD初诊患儿和126例正常儿童,用红细胞裂解法提取外周静脉血DNA,通过PCR扩增并测序得到GRPR第2外显子基因序列。分别观察ADHD组、正常对照组间和多动/冲动、注意力障碍、混合各表型间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GRPR第二外显子450和661位点存在TT、TC和CC 3种多态性;正常儿童组和ADHD组间GRPR基因第二外显子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0、0.52、1.34、0.30,P均 > 0.05);多动/冲动、注意力障碍及混合各型间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7、0.49、0.63,P均 > 0.05)。结论 未得出GRPR基因第二外显子多态性与ADHD患儿存在相关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1例肝肾发育异常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该患儿的家族史及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2 mL,对患儿基因组DNA进行新一代测序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该患儿系第三胎第一产,前2胎均在围产期死亡,B超示多囊肾表现。该患儿为男性,4月大,腹部膨隆可触及质硬包块,腹部超声提示多囊肾并肝纤维化,新一代测序显示患儿PKHD1基因第30外显子c.3500TC(p.L1167P)杂合突变,遗传自母亲;另外患儿PKHD1基因第58外显子c.9235_9236del GCins AA(p.A3079K)杂合突变,来自父亲;父母表型均正常,这2个突变均为新发现的突变。结论该患儿是由PKHD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结合家族史推断,该家系前2胎可能同样患有ARPKD。新一代测序可对该类疾病明确诊断,并有助于遗传咨询,以避免该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一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ACH) 家系进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2008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遗传门诊采集该家系中患者及正常人血样,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OMP基因外显子8-19,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结果 家系中患病父子都存在COMP基因外显子8中c.815T > C突变,为已知突变。结论 该家系中患者发病是由COMP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STS)的遗传学特征。方法 通过分析1例RST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女性患儿,2岁余,具有弓形眉、眼裂向外下斜、鹰钩鼻、双手拇指短扁宽、身高偏矮、智力发育落后等特点。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CREBBP基因存在一杂合突变c.1824-1G>C(splicing),未发现其父母携带上述突变,为自发突变。结论 发现了CREBBP基因c.1824-1G>C(splicing)新发突变,丰富了RSTS的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TSC1基因外显子15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 1996—2006年采用多聚酶链扩增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21个家系59名研究对象进行了TSC1基因外显子15检测,对DHPLC检测异常者再进行多聚酶链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证实其突变类型。结果 对21个家系TSC1 基因外显子15共检测出4个家系的3种突变形式,其中c.1708~1709delAG(p.Arg570GlyfsX17)与c.1888~1891delAAAG(p.Lys630GlnfsX22) 两种突变为国内尚未报道的小的缺失突变,c.1460C > G(p.Ser487Cys)突变为1种罕见的错义突变。TSC1 基因外显子15突变基因检出频率为4/21(19%)。在检出突变的4个家系中1个为家系突变,其余3个为散发突变。结论 TSC1基因外显子15的c.1460C > G(p.Ser487Cys),c.1708~1709delAG(p.Arg570GlyfsX17)与c.1888~1891delAAAG (p.Lys630GlnfsX22) 突变为目前国内首报突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胎儿短肢畸形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 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妊娠18~24周和(或)30~32周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肢体明显短小者共10例,知情同意后引产终止妊娠,同时抽取羊水或脐带血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技术检测羊水或脐带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染色体及FGFR3基因检测异常胎儿的双亲进行FGFR3基因相同部位的测序.1例胎儿(病例3)颅骨骨化差,考虑软骨生成不全,进行FGFR3基因全部外显子及SLC26A2,Trip11基因外显子测序. 结果 10例短肢畸形胎儿,妊娠中、晚期各检出5例,均引产终止妊娠.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例为嵌合体(46,XY/45,XY,-18),余9例正常.10例胎儿全部进行了FGFR3基因热点突变部位的检测,发现4例基因突变.其中1例为罕见的c.1108G>T(G370C)突变,胎龄21+3周,诊断致死性骨发育不良;另3例胎龄30~32周胎儿为FGFR3 c.1138G>A(G380R)突变,明确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4例基因突变胎儿的双亲均未见相同位点突变,再发风险低,其中3例胎儿母亲目前已再次妊娠分娩,新生儿无异常.病例3胎儿FGFR3基因全部外显子及SLC26A2,Trip11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致病突变. 结论 染色体及FGFR3基因热点突变部位的检测可为部分短肢畸形胎儿明确致畸原因,为患病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及再次妊娠的产前诊断;妊娠晚期超声发现胎儿肢体明显短小,应考虑软骨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外显子测序技术(ES)对1例Joubert综合征2型患儿家系进行遗传学诊断,并为该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收集怀疑为Joubert综合征胎儿孕期超声等资料,提取胎儿羊水及父母外周血DNA,采用ES检测患儿的变异位点,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原则寻找胎儿的致病原因,并利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家系及另外1例胎儿的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结果发现2例胎儿TMEM216基因发生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亲的错义突变c.217C>T(p.R73C)和母亲的三碱基插入突变c.357_359dup(p.I119.dup),两个位点均判定为可疑致病;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外显子测序结果一致。胎儿为Joubert综合征2型患者。胎儿父母最终决定终止妊娠。结论: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可为Joubert综合征2型患者进行诊断,在临床决策、遗传咨询及再次妊娠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Qiao Y  Chen P  Shi H  Zhao G  Wu D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6):349-351
目的 探讨BRCA2基因在遗传性卵巢癌组织中的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RCA2基因第11外显子的一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及非同位素DNA银染方法,检测12例遗传性卵巢癌组织及15例散发生卵巢癌组织中BRCA2基因第11外显子6174delT突变的情况。结果 12例遗传性卵巢癌组织中有2例检测到BRCA2基因第11外显子6174delT突变。15例散发性卵巢癌组织中无一例BRCA2基因第11外显子6174delT突变。结论 BRCA2基因突变可能与遗传性卵巢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最新发布的《CA CANCER J CLIN》报道称,2019年美国有70余万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超过5万的新发病例。子宫内膜癌已成为美国发病率排名第二的妇科肿瘤,仅次于乳腺癌[1]。随着经济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育年龄延迟,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据最新一期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我国2015年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3.88%,这一数据也较2014年的3.79%有所上升。城市地区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为11.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在上海,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已超过子宫颈癌[2]。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2.
陈晓林  范勇  孙筱放 《生殖与避孕》2010,30(6):367-374,407
目的:建立结合多重链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全基因组扩增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对单细胞进行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诊断的方法。方法:对脊髓性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1,smn1)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皮肤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使用MDA法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使用AS-PCR检测扩增产物的smn1和smn2基因,同时扩增D5S435、D5S351这2个微卫星位点,评估扩增效率、等位基因脱扣(allele dropout,ADO)率及污染检测。结果:对18个SMA细胞和21个smn1基因正常的细胞进行扩增。smn1和smn2基因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0.4%(19/21)和94.8%(37/39)。2个微卫星的扩增成功率为82.1%(32/39)和88.9%(16/18),ADO率分别为16.22%(6/37)和12.5%(2/16)。总扩增成功率为88.89%(104/117),总ADO率为15.09%(8/53)。结论:建立了结合MDA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对单个细胞进行smn1、smn2基因的扩增方法,为SMA单细胞植入前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降阶梯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2010年10 至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及普通儿科呼吸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喘息患儿9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规范采用联合降阶梯疗法患儿作为治疗组,以仅采用门诊常规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非联合降阶梯疗法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综合性治疗,包括吸氧、退热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口服泼尼松5 mg/d,每天1次,疗程3 d;口服阿奇霉素0.1 g/(kg·d),疗程3 d;每晚用妥洛特罗贴剂1贴(0.5 mg/d),疗程7 d;口服氯雷他定3 mL/d,疗程 14 d;口服孟鲁司特钠4 mg/d,疗程 21 d。对照组采用目前门诊常用治疗方案,包括采用静脉滴注琥珀氢考或甲强龙、平喘药物、抗生素、祛痰止咳合剂、雾化吸入激素等。 结果    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哮鸣音评分及症状体征消失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1个月内复发次数、治疗费用、家长误工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治疗组患儿对该方案接受度较高(P < 0.05)。 结论    联合降阶梯疗法应用于婴幼儿喘息疗效肯定,且方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ts差异基因5(ETV5)基因多态性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368例已生育的汉族男性人群(对照组)和361例汉族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病例组)ETV5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12631658,rs6444106,rs7430047,rs7433760,rs9824882)进行基因型检测。应用Plink1.07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及基因型差异,运用Haploview软件对ETV5基因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ETV5基因5个标签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的单体型分析亦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TV5基因5个标签SNP位点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发生可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隐匿精子症与睾丸体积、血FSH和AZF基因微缺失的相关性。方法:161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A组,n=86)、隐匿精子症(B组,n=49)、严重少精子症(c组,n=13)和其它患者(D组,n=13,包括死精子症4例,梗阻性无精子症3例,正常精子1例,其他少弱精子症5例),进行睾丸体积、血FSH水平和彳砑基因微缺失检测,AZF基因微缺失检测位点包括AZFa(sY84、sY86)、AZFb(sYl27、sYl34)、AZFcd(sY254、sY255、sYl57、sYl45和sYl52)。结果:4组睾丸体积〈12ml的比例分别为73.26%(63/86)、34.69%(17/49)、7.69%(1/13)、30.77%(4/13);4组FSH水平升高1倍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7.44%(58/86)、32.65%(16/49)、15.38%(2/13)和O.OO%(o/13),组间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O.001);4组4ZF基因微缺失率分别为15.12%(13/86).18.37%(9/49)、0.oo%(o/13)和0.00%(0/13),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爿zn基因缺失1例,AZF(b+c+d)缺失5例,AZF(c+d)基因缺失7例,B组9例均AZFC和(或MZFd基因缺失,c组和D组均未见AZF基因缺失。结论:随着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血FSH水平升高和睾丸体积缩小趋势明显,而与AZF缺失几率无高度相关性;但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隐匿精子症组中AZF基因缺失几率仍然偏高,AZFa和AZFb缺失大多出现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中,而隐匿精子症组以AZFc和AZFd缺失为主。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5月广州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OSAHS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1例患儿在肺动脉高压未纠正前接受传统方法扁桃体剥离联合腺样体刮除手术,1例患儿术前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纠正肺动脉高压后接受等离子双扁桃体切除联合腺样体消融手术。结果 术前纠正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前未纠正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反复出现严重低血氧症,导致不能正常拔除气管插管,在重症监护室2d后才转入普通病房。对2例患儿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憋气均明显改善,呼吸暂停指数术前分别为90.0、29.2,术后为3.5、4.6;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0.43、0.63,手术后为0.95、0.92,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伴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OSAHS患儿,手术是一线治疗方案,但OSAHS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出现率高,围术期处理非常重要,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纠正患儿肺动脉高压,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REL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孤独症患儿及正常儿童各30例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两组exon6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exon50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exon6SNP与儿童孤独症相关;(2)exon50SNP与儿童孤独症无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患儿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NMS患儿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8~17岁,平均(12.4±2.2)岁。所有患儿进行24h Holter监测。比较患儿心率变异性中的各项参数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NMS组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19.21%(P< 0.05),rMSSD值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54.07%(P < 0.05),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ms 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率(pNN50)及三角指数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NMS患儿存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