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犬恶丝虫在3种培养液中的发育情况。犬恶丝虫的感染期幼虫来自阳性埃及伊蚊,处理后接种于下列3种培养液中:(A)含10%人AB型血清,采用HEPES进行缓冲的RPMI 1640。(B)含有机酸(100ml内含失水苹果酸67mg、琥珀酸6mg和α-酮戊二酸37mg、糖(100ml内含葡萄糖70mg和蔗糖2668mg)和10%胎牛血清的TC-199培养液(C)含10%胎牛血清的Grace昆虫培养液。血清在加热灭活后加入培养液。培养液中加入苄青霉素和链霉素并调节pH值为7.2~7.4。以10~12条感染期幼虫培养于盛  相似文献   

2.
在4种培养系统中,马来丝虫Ⅲ期幼虫在改良RPMI1640、20%小牛血清和人胚肾细胞系为饲养层的培养系统中生长发育良好,可以从Ⅲ期幼虫蜕皮2次发育到童虫,最长存活时间为54d。在单纯改良RPMI1640、TC199和20%小牛血清中培养,从Ⅲ期幼虫发育到童虫的最长存活时间为42d。班氏丝虫Ⅲ期幼虫在上述2种培养系统中,分别存活57和36d,从Ⅲ期幼虫蜕皮进入Ⅳ期幼虫和童虫。对马来丝虫幼虫体外培养蜕皮时间、虫体大小与沙鼠体内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在沙鼠睾丸细胞系培养液中发育良好,一般在10~14天开始蜕皮进入第四期幼虫(L_4),成双地扭集在睾丸细胞系中最长可活38天,幼虫长度增加32.6%,宽度增加36.8%,可初步分辨雌雄;在鼠肾细胞系培养液中L_3于10~20天开始蜕皮,少数进入L_4,最长可活23天,幼虫长度增加25.9%,宽度增加34.5%,L_3在单纯Earle、Earle加水解乳蛋白及RPMI-1640中,仅能活2~4天。在培养过程中应防止细菌污染,合适的温度和pH亦系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的沙鼠腹腔收集微丝蚴,与加有肝素的兔血混匀人工感染东乡伊蚊,实验分2组进行。1组饲养10天后集体解剖蚊虫收集感染期幼虫(L_3),无菌生理  相似文献   

5.
按 Chen 和 Howells(1979) 的方法,收集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及在哺乳动物体内早期虫体进行体外培养。从埃及伊蚊口部分离获得第3期幼虫移至盛有5毫升0. 05%“Chloro”溶液的生长培养基(GM199) 的消毒离心管内进行虫体表面消毒。GM199为组织培养基加10%新生小牛血清和400微克/毫升晶霉素。幼虫培养在组织培养基199、 Puck培养基、RPMI-1640和 Eagle 基础培养基中,亦使用含有犬肉瘤细胞系、幼仓鼠肾细胞系,仓鼠腹膜细胞系和 HeLA 细胞系。在Falcon25厘米~2的组织培养瓶内含上述各种培养基及细胞系,加50~100条消毒的感染期幼虫作培养实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用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在体外培养至第4期和第5期获得了成功。作者所用的体外培养系统能使幼虫存活7周以上并被用作收集这些幼虫分泌、排泄和脱皮抗原的来源。由压碎东乡伊蚊所得的感染期幼虫用加有青霉素(100μ/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RPMI_(1640)。培养液洗涤3次,然后将其放入30ml容量的有螺旋帽的组织培养瓶中,添加10%灭活人AB血清和LLC-MK_2恒河猴肾细胞作为饲养层的RPMI-1640液进行培养。每瓶盛培养液5ml放入40至50条感染期幼虫并在“空气”中于37℃孵育。在无菌条件下隔天更换培养液一次,使LL-MK_2细胞系长满瓶底和瓶侧。在培养后期,培养液的pH  相似文献   

7.
1985年我室成功地建立了我国第一株人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细胞系(OMC_685).1986年7~10月我们用OMC_685细胞系作营养层的培养系统,体外培养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L_3可在体外蜕皮发育为第四期幼虫(L_4),幼虫最长可存活66d。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马来丝虫感染期活幼虫(L_8) 免疫6周龄 BALB/c 小鼠,免疫的第1、 8、 15和22天分别腹腔注射200、 100、 75和25条L_8,并在取脾细胞前1天每只鼠注射 L_3提取物10μg。按 Galfre 等(1977) 方法制备  相似文献   

9.
应用D1E5单克隆抗体(AB1,为小鼠IgM McAb,能识别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表面抗原决定簇)发现有一期特异性表面抗原仅存在于马来丝虫第二期后期和第三期幼虫。感染动物后2~3天内该抗原即从虫体表面丧失。它可能与丝虫传播有关和/或可以作为免疫攻击的靶抗原,然而分离和鉴定这种抗原的工作均未成功,因此制备含有D1E5独特型“内影像”的兔抗独特型抗体来替代该抗原。将AB1免疫兔产生抗独特型抗体(AB2),继用经典竞争试验检测AB2抗独特型特异性,结果表明AB2能特异性抑制AB1与马来丝虫幼虫表面结合,而不能抑制犬恶  相似文献   

10.
[城市株班氏吴策丝虫] 幼虫长1,500~1,880μm(平均1,735μm),宽27.2μm,尾长67.2μm,肛比率为4.31,体长/头之比为15.25。具有3个非常显著的尾乳突。这些乳突大小相等,泡状,看来似乎贴在幼虫近后端的表面上(图1A,2A)。有些标本的乳突细小,有的伸长。随方位而定,有时仅能看到2个乳突。在高倍镜的不同焦点下,特别是在位相显微镜下,这些乳突好象有蒂的,在肛和后端之间略狭窄,外观棍棒样。这个特征和特有的乳突是这种幼虫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了狗肾细胞及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对彭亨丝虫第3期幼虫生长、蜕皮期、蜕皮率及存活的影响,并将这种双相培养系统用于体外药物测定。用灌洗法从感染沙鼠体腔获取发育4天的彭亨丝虫第3期幼虫,用每毫升含100U青霉素和1,000μg链霉素的MEM液洗涤2次,将初步融合的单层狗肾细胞以每孔40、30、20及10×10~4的浓度加入组织培养多孔碟,每孔含1.8ml培养基,表面面积约为2cm~2,每种细胞浓度分别以11.1,4.4或2.2%灭活胎牛血清的MEM液混悬,用前置37℃通有5%CO_2气体培养24小时,细  相似文献   

12.
培养液NI由1∶1 NCTC 135和IMDM(加5%、10%或20%胎牛血清,羊或人血清,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g/ml)混合配成,NCTC及IMDM还分别加入2.2g/l及3.024g/l碳酸氢钠或HEPES 20mM培养液通过0.22μm滤器灭菌,贮于4℃,每隔3~4周配制一次新鲜培养液。采用B、O或AB型人血清或血浆以及无丝虫病史或微丝蚴血症者或已治疗的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作为实验培养液的添加剂。所服血清及血浆均贮于-20℃备用。从实验室感染的东乡伊蚊获取班氏丝虫Ⅲ期幼虫,将蚊虫置入冷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海群生在体外对各种丝虫的作用,文献报道颇不一致。为了澄清这个问题,作者实验观察了海群生在体外对懒猴丝虫感染期幼虫、微丝幼和成虫的作用。实验所用的感染期幼虫取自叮咬阳性动物12天后的骚扰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促进彭亨丝虫第三期幼虫(L3)生长、分化和蜕皮的作用,评价了培养基中不同补充成分和血清、细胞饲养层和以往在其它虫培养中的一些确定成分对幼虫生长的影响,确定体外培养发育的L4幼虫接种入沙鼠后能存活并继续发育成熟,并对沙鼠体内获得的L4在体外培养下  相似文献   

15.
从埃及伊蚊收集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置Hanks缓冲盐液(HBSS)中,以1毫升注射器吸取50~190条感染期幼虫分别滴注入27只雄鼠和6只雌鼠右眼球上,于感染后3、30、45、60分钟和30天分别解剖,并作组织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分别用25、45或90krad钴60照射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L_3),皮下接种长爪沙鼠3—5次,观察其免疫效果。每批采用经199培养液洗涤3次的彭亨丝虫L_3约500条,混悬于盛有15ml新鲜M_(199)的35ml塑料容器内,以每分钟输出1.9krad的钴60照射L_3,剂量分别为25、45及90krad。每个实验方案大体相同,每组10只沙鼠,皮下接种50条经照射的感染期幼虫(L_3),3~5次,间隔2周,于最后一次接种后2~3周,用50条正常L_3以皮下或腹腔内接种对沙鼠进行攻击,60天后解剖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沙鼠接受25krad照射的L_3 4次  相似文献   

17.
作者不久前曾介绍了左旋四咪唑在宿主体内对懒猴丝虫的效果。本文报告了该药在体外对懒猴丝虫感染期幼虫、微丝蚴和成虫的作用。感染期幼虫取自实验室纯系培养的骚扰阿蚊(在叮咬阳性动性12天后解剖),微丝蚴从宿主血液中分离,成虫在解剖阳性动物后获得。将上述三个虫期分别放置于含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动物丝虫与人体丝虫在蚊体内发育形态的鉴别方法,以便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开展纵向监测。1982年以来,我们对班氏丝虫与牛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在蚊体内感染期幼虫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9.
将实验室饲养的东乡伊蚊或多斑按蚊叮吸一个志愿受试者的血,感染两周后自蚊体取第3期幼虫(L_3),经贝氏分离法收集幼虫后,用含有青霉素(100μg/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RPMI 1640洗涤3次,放入30ml的组织培养瓶内,瓶内盛有RPMI1640、抗菌素、10%灭活的AB型人血清及  相似文献   

20.
丝虫体外培养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对其寄生虫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的研究及抗丝虫药物的筛选,因此,对于丝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丝虫体外培养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蚊虫细胞系和哺乳类动物细胞系的应用及丝虫在体外培养的生长发育等因素的探讨。一、从阳性血和腹腔液分离微丝蚴进行微丝蚴生化和免疫研究及体外培养都要有大量微丝蚴。迄今为止常用的分离集虫法(凡是血液材料均用肝素抗凝)有:1.溶血法:通常用对微丝蚴活力可能有影响的皂素、植物血细胞凝集素和酶等来分离微丝蚴,或将含0.83%NH_4Cl的磷酸缓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