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40例,其中轻度24例占60%,中度13例占32.5%,重度3例占7.5%。头颅CT扫描发现梗塞灶112个,平均2.8个,梗塞部位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丘脑、内囊多发性脑梗塞多见。基底节梗塞产生痴呆者病灶较皮质下梗塞者面积小。痴呆程度与梗塞数目、脑萎缩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性痴呆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氏等1986年在老年人痴呆调查中,发现痴呆患病率为3.9%,其中脑血管性痴呆占首位,为2.4%,因此找出引起脑血管性痴呆的因素,对防治脑血管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周红文综述李作汉审校Hachinski(1974)首先提出了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ultiple-infarctdementia,MID)这一概念[1],并认为脑血管病造成的痴呆源于多次发作性脑梗塞造成的累积性脑组织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多发性脑梗塞与脂蛋白水平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多发性脑梗塞(MI)和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的防治提供一些依据。病例与方法MI 患者38例,其中男性30例,平均年龄58±6岁;女性8例,平均年龄57±5岁。病例诊断是依据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病  相似文献   

6.
7.
Charcat(1868)和Vulpian(1874)先后描述了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可有精神和智能障碍,但对其神经心理障碍的特点很少有人注意。近几年随着各种神经心理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对MS所引起的认知功能改变进行了详尽的补充及阐述,从而明确了MS与智能  相似文献   

8.
30例脑梗塞性痴呆的临床与C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年来,我科共收动脉硬化性闭塞脑血管病患者342人,其中有智力缺损者43例。占12.2%。CT 问世以来提高了对脑梗塞的诊断率,现将我科近二年经 CT 证实为脑梗塞所致痴呆30例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4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4∶1,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55.4岁。安静状态下起病24例(占80%)。活动中、情绪激动、饮酒等起病6例(占20%)。有高血压史13例,无高血压史17例,呈进行性痴呆6例,反复卒中后进入痴呆者9例,以一次卒中起病者15例。二、临床主要表现1.精神心理学症状:定向力有明显障碍者7例(其中4例保留人物定向力),全部病例均有记忆障碍,但其中12例尚保留远记忆力,不能计算者10例,计算力明显减退3例,易激动7例,包括躁动不安,易啼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大鼠脑区内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与多发性梗塞痴呆之间的可能的联系。方法通过对Wistar大鼠颈内动脉注入血凝块栓子,制作多发性脑梗塞模型,模拟人类多发性梗塞痴呆的病理损害,研究不同脑区内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水迷宫中游全程的时间显著延长,正确次数明显减少(P<0.01)。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额叶、顶叶、海马、纹状体四个脑区内生长抑素含量,模型组比对照组生长抑素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79%~86%,P<0.01)。结论这种多发性梗塞模型是成功的,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重要脑区梗塞后生长抑素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多发性脑梗塞33例,50~73岁28例(84.8%),语言功能障碍26例(78.8%),病灶多分布在大脑中心部位(61.1%)。本文分析了临床表现同CT的关系,结合有关文献,着重讨论语言功能障碍与病灶CT表现及其发病机理。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23例,女10例;40~49岁5例,50~59岁11例,60~69例12例,70岁以上5例;其中50~73岁28例占总数的84.8%。农民12例,工人10例,干部11例。 (2)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者25例(75.8%),5年以上者22例,1~3年者3  相似文献   

11.
本文27例以痴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MS,占同期该病住院病人的39.7%,均有记忆、计算能力的下降,运动或感觉性失语5例,情绪低落、少语5例,乱讲、性格改变等其它精神症状11例,头颅MRI异常25例,21例查EEG均异常。认为痴呆主要为额颞叶病灶及半卵园中心、基底节脱鞘斑损害了与其白质联系纤维所至,颞叶病灶在精神障碍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年来,我科收治5例因情感、智能障碍急诊入院的病人,因既往有高血压及中风史,进行 CT 扫描,发现有脑萎缩及多灶性腔隙样梗塞,其中3例尚有大片梗塞灶,其临床症状及 CT 表现符合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的诊断。现将其临床资料与 CT 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共5例。1例女性,4例男性,年龄43~75岁,平均62.2岁.5例患者均以情绪不稳,易激怒,智能障碍等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而急诊入院。1例兴奋多语,易激惹,说话颠三倒四,系75岁男性病人。门诊以“老年躁狂”收入院。后发现有智能障碍与中风史,治疗过程中又再次卒中,致右侧中枢性轻偏瘫,(?)CT 扫描后,发现脑萎缩及多灶性腔隙梗塞合并左颞深部大片梗塞,更正诊断为MID。2例合并有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假性球麻痹症状.2例有左侧中枢性轻偏瘫,左侧锥体束征阳性。  相似文献   

13.
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一种大脑器质性综合征,约占老年人口的3%~7%[1-2].为探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病人的发病规律、临床表现、CT和MRI特点及预后,我们将多年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有痴呆表现的4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MID和非痴呆多发性脑梗塞(MCI)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MID组发病年龄高于MCI组(P〈0.05)。长期饮酒史者MID组多于MCI组(P〈0.05)。影像学检查示:颞、顶、额叶及丘脑梗塞、脑萎缩、白质疏松者MID组均高于MCI组(P〈0.05)。结论 高龄、长期饮酒、脑梗塞部位、白质疏松和脑萎缩与MID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MID)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 ,对 6 2例 MID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平均生存时间为 (4 .6± 3.4)年 ,死亡原因依次为肺部感染、全身衰竭、脑血管意外和心血管疾病。 L 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发病年龄、烟酒嗜好、有无配偶等为影响 MID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影响 MID病人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死亡原因以躯体并发症为主 ,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梗塞痴呆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精神医学》2001,13(B12):38-40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精神症状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硬死性痴呆(MID)精神症状出现率及特点,以及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MI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8例精神分裂症(SC)对照。结果:MID有55.4%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多风的症状是意志减退,情感淡漠,妄想和幼觉。抗精神病药治疗阳性症状效果较好,与SC组无显著差异。副反应并不比SC病人多。结论:MID伴发精神症状相当常见,其阳性症状抗精神病药治疗可得到很好控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相关因素和P300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搪塞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相关因素及P300对MID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8例MID和32例无痴呆脑梗死口才的受教育程度、既往史、梗死部位进行对比分析,并用听觉Odd-ball序列测试P300,结果 MID组受教育程序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2次卒中史、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MID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结论文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海通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MID患者随机分为2组:海通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海通口服。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MMSE)评分进行评价,测定海通治疗前后血脂、血黏度。结果治疗组治疗4、6周后MMSE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6周后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PGMS能明显降低MID病人的血脂、血黏度。结论海通能快速改善轻、中度MID病人的认知功能。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西比灵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西比灵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87例MID患者及156例未发生痴呆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得分进行分析。观察西比灵对MID的疗效及对MID的预防作用。结果 经西比灵治疗后的MID患者能明显提高MMSE得分,长期服用西比灵能降低MID的发病率。结论 西比灵是一种防治MID的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