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胺酮复合左旋布比卡因椎管内镇痛用于带状疱疹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如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严重者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早期积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我们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病人,因疼痛剧烈而迫切需要镇痛治疗。我院对58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例,经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定义为带状疱疹神经痛,6个月以上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固痛证之一,其临床表现多为自发性、持续性或阵发性灼痛、触觉异常为主,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疼痛的折磨中,不仅使患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低下,亦会出现心理疾病,对生活失去信心、多数有自杀倾向。现将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疼痛症之一。我们应用物理疗法加神经阻滞治疗此症患者40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40例病人均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发病初期均有皮肤带状疱疹史,经内服及外涂药物等治疗后,疱疹痊愈,但皮损消退后留有神经痛,疼  相似文献   

5.
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引起的疼痛,常见的有糖尿病型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髓损伤后神经痛以及各种损伤、炎症或手术后遗留的神经痛。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临床常规的镇痛治疗效果不佳。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某些抗抑郁或抗惊厥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有镇痛效应,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机制及药物镇痛机制的广泛研究。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神经阻滞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5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行神经阻滞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皮肤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方法.经5次神经阻滞治疗后,显效及痊愈56例.提示神经阻滞治疗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尤以老年人为多见,临床上常以局部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红斑、水疱,常在皮损消退后遗留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而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难消除。为预防或减少其发生,本研究着重对120例年龄大于5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治疗,治疗组实施脉冲射频联合PECA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现实疼痛指数(PP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等观察指标的变化,并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PRI、PPI、VAS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200mg、3次/d,泼尼松5mg、2次/d;观察组服用和营通气片,同时给予夹脊穴穴位按摩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0d内观察组疼痛复发率9.09%,对照组22.73%。结论夹脊穴穴位按摩配合中成药口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治疗难治性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12—2015-12间因难治性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42例患者。均在C型臂引导下进行脉冲射频治疗。治疗效果评价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表。结果 42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40例,术后12个月复发2例。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分值分别为(24.48±4.36)、(13.68±5.23)、(8.78±3.26)、(6.16±3.46),除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SF-MP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脉冲射频术治疗难治性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能够迅速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李琳 《护理学杂志》2014,(11):39-40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200mg、3次/d,泼尼松5mg、2次/d;观察组服用和营通气片,同时给予夹脊穴穴位按摩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0d内观察组疼痛复发率9.09%,对照组22.73%。结论夹脊穴穴位按摩配合中成药口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在持续输注消炎镇痛液基础上结合小剂量臭氧注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A组:硬膜外腔单纯输注消炎镇痛液组;B组:硬膜外腔输注消炎镇痛液的同时,每日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一次小剂量的臭氧组。观察2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患者从治疗后的第二天起每天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 硬膜外腔在持续输注消炎镇痛液的同时再结合小剂量臭氧注射,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肿瘤患者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结果:65岁以上患者高发,夏秋季高发,神经疼痛程度较明显.结论:提高对肿瘤患者带状疱疹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先有神经痛后有疱疹者易误诊.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常伴有程度不同的神经痛.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常因病情重,病程长,合并症及后遗症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对2003年6月至12月间就诊于本院疼痛门诊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超前的区域神经阻滞合并偏振红外光照射治疗,观察神经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病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硬膜外输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48例,性别不限,年龄45-92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4):常规药物组(C组)与硬膜外阻滞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组(T组).2组治疗期间均静脉输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6 ml/d,C组还口服阿米替林和加巴喷丁,T组选择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最严重的脊神经节段的相应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硬膜外输注药物配方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和地塞米松50 μg/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速率2~5 ml/h,连续10d,维持VAS评分≤4分.记录硬膜外给药期间与硬膜外给药相关不良反应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组尿潴留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T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输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可有效地缓解严重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280例带状疱疹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根据皮损及疼痛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80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全部皮肤疱疹消退,皮肤痊愈出院,仅有19例患者遗留神经痛,但疼痛有明显减轻。结论: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及良好的护理治疗带状疱疹,可以达到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减轻痛苦、防止继发感染和减少后遗神经痛的目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尤为突出,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可能遗留后遗神经痛且难以治愈<'[1]>.我们采用青鹏软膏外用配合伐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75岁以上老年带状疱疹未发生神经痛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分为接受神经阻滞组(A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B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24 h睡眠时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在4周的随访时间内,B组各时点疼痛评分与A组相比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增加﹙P<0.05﹚.B组VAS评分下降和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A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能降低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5岁以上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8例,采用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每天1 200~1 800 mg,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皮损区皮内注射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周~第6周,VAS和QS均显著下降(P<0.01).患者治疗6周后显效35例(92.10%),好转3例(7.89%),总有效率100%.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及皮损区皮内注射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又称腰缠火丹、串疮、蜘蛛疮等[1]。以簇集性小疱疹、神经痛为主要症状。侵犯三叉神经、耳神经及面神经时,严重者可造成失明、失聪、面瘫等,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神经痛[2],疼痛夜间为重,甚者不能入眠,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