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被认为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终共同通道[1]。细胞因子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TGF-β)可能是最主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大量证据表明TGF-β的增多与组织纤维化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作为阳性对照,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UUO)、肾康组、缬沙坦组,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肌酐、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肾康组、缬沙坦组的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UUO组;两治疗组组间比较,肾康组对TGF-β1、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同于缬沙坦组。结论中药肾康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CleF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肾活检标本CTGF和α-SMA的表达。结果CT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一些肾间质细胞胞浆,并且随间质病变的加重,表达量增加,范围增大;α-SMA在病变肾间质区域表达增强,一些管腔破坏和萎缩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见表达,阳性分布区域与CTGF相似。肾小管间质中CTGF、α-SMA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CTGF和α-SMA表达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TGF可能通过促进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CTGF的表达上调对肾脏疾病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进展性慢性肾脏病中,均可见到肾间质纤维化现象,其病变程度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甚为密切,并可作为预测肾功能恶化的一个十分准确的指标.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转化生长因子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7-03/2008-01在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12)g.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模型组大鼠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1,3,7,14 d麻醉后处步匕各组大鼠,取梗阻侧肾做苏木精-伊红、PAS及Masson染色.主要观察指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连接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整合素连接激酶的mRNA表达.结果:整合素连接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正常肾组织中表达量极少,但随间质病变的加重,表达量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织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与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841,0.892,0.854,P<0.001),在间质中的表达量也成正相关.结论:整合素连接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随着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说明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肾通胶囊抗大鼠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肾通胶囊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即假手术组 )、手术组、肾通治疗组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 ,术后 8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 ,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间质纤维化的面积变化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 ,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 1(ET 1)的含量。结果 :手术组肾组织TGF β1、α SMA的表达增加 ,血浆和肾组织ET 1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肾通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 ,TGF β1、α SMA的表达下调 ,血浆和肾组织ET 1下降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肾通胶囊通过抑制TGF β1、α SMA的表达及降低血浆和肾组织ET 1的含量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延肾口服液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5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复制RIF模型,成模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及延肾口服液高、低剂量组,每组15只.术前1 d治疗组开始灌胃贝那普利3.5 ml/d及延肾口服液2.8 ml/d、1.4 ml/d;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8周留取血、尿标本,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尿肌酐(UCr)、尿尿素氮(UUN)和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RIF程度;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①光镜下观察,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及坏死,小管周围肾间质间隙增宽;贝那普利组和延肾口服液高、低剂量组部分肾小管轻度扩张,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UUN、UCr、BUN及TGF-β、α-SMA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及延肾口服液高、低剂量组TGF-β、α-SMA蛋白和mRNA[吸光度(A)值]表达均显著减少,以延肾口服液高剂量组减少更显著(TGF-β蛋白:0.72±0.24比1.78±0.33,α-SMA蛋白:0.87±0.55比1.59±0.44;TGF-β mRNA:1.68±0.53比3.14±0.44,α-SMA mRNA:1.66±0.14比3.41±0.10,均P<0.01);贝那普利组和延肾口服液高、低剂量组UUN(mmol/L)、UCr(μmol/L)、BUN(mmol/L)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以延肾口服液高剂量组降低更显著(UUN:0.56±0.19比1.34±0.22,UCr:2788.00±178.98比3652.75±188.26,BUN:7.25±0.47比16.30±0.47,均P<0.01),延肾口服液高剂量组与贝那普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 延肾口服液延缓UUO 模型大鼠RIF的作用与其抑制TGF-β和α-SMA表达有关,其疗效与贝那普利组相似,并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基因-1(TI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与组织病理、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A组,40例微小病变肾病患者作为B组,同时选择30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肾组织中TIM-1、TGF-β1表达水平及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量、IL-4、IFN-γ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24h尿蛋白量、SCr、IL-4和肾组织中TIM-1、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CCr、IFN-γ/IL-4比值低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患者Haas各分型中Ⅳ和Ⅴ型肾组织中TIM-1、TGF-β1表达水平高于Ⅰ-Ⅲ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患者随Katafuchi分级(0-Ⅲ级)增加,肾组织中TIM-1、TGF-β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IgAN患者肾组织中TIM-1表达水平与Haas分型、Katafuchi分级、IL-4水平呈正相关(r0,P0.05),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P0.05),TGFβ1表达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Haas分型、Katafuchi分级呈正相关(r0,P0.05)。结论TIM-1、TGF-β1可能通过调控Th免疫、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参与了IgAN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作为反映病情发展的标志物之一,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UUO组(B组)、UUO 苯那普利组(C组)、UUO 维甲酸小剂量组(D组)、UUO 维甲酸大剂量组(E组).于造模前1d分别给C、D、E组苯那普利10mg/(kg·d)、全反式维甲酸10mg/(kg·d)和20mg/(kg·d).A、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4d取术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Ⅲ型胶原(colⅢ)的表达.结果各造模组CTGF、TGF-β1、α-SMA及colⅢ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A组(P<0.05),而全反式维甲酸或苯那普利均能明显抑制此变化.结论维甲酸及苯那普利可能通过下调CTGF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延肾口服液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MC)在延肾口服液延缓肾间质纤维化(RIF)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7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及延肾口服液高、低剂量组5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RIF模型.术前1 d治疗组开始灌胃贝那普利3.5 ml/d及延肾口服液2.8 ml/d、1.4 ml/d.术后42 d留取血、尿标本行肌酐、尿素氮测定.取肾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改变;行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类胰蛋白酶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MC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光镜下观察贝那普利组和延肾高、低剂量组RIF程度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和延肾高、低剂量组MC数量显著减少(12.00±1.33、8.00±0.65、22.00±3.34比29.00±0.57,P<0.05或P<0.01);MC体积较大,无颗粒脱出.肾组织α-SMA、TGF-β类胰蛋白酶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α-SMA:1.82±0.94、1.61±0.16、2.04±0.26比3.41±0.10;TGF-β:1.72±0.14、1.63±0.47、2.16±0.11比3.23±0.43;类胰蛋白酶:0.43±0.50、0.52±0.47、0.85±0.50比1.47±0.27,P<0.05或P<0.01),量效关系较好.贝那普利组和延肾高、低剂量组血尿素氮(BUN)、尿肌酐(UCr)和尿尿素氮(UUN)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均P<0.05);各组间血肌酐(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IF程度与MC数量呈正相关(r=0.780,P<0.05),TGF-β阳性MC与类胰蛋白酶阳性MC呈正相关(r=0.887,P<0.05).结论 延肾口服液延缓RIF的作用与其抑制MC趋化、脱颗粒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07 年美国肾脏病年会报道,目前我国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首位病因仍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而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小球疾病,占肾活检的 10%~25%.  相似文献   

1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的动态改变,探讨CTGF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尾静脉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CT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肾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糖尿病大鼠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与同期对照大鼠相比,肾脏CTGF的mRNA表达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1.56倍、2.05倍和3.74倍(P〈0.01);同时蛋白表达亦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2.48倍、2.93倍和5.82倍(P〈0.01);此外,糖尿病6个月大鼠的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糖尿病1个月和3个月大鼠的表达水平(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糖尿病大鼠3个月时肾脏出现基膜增厚、肾小球扩张等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病理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理改变越严重;6个月时出现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等晚期的改变。结论 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已存在CTGF基因表达上调,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CTGF基因表达上调仍持续存在。因此,CTGF基因表达上调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下游效应因子,是最重要的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在多种纤维化疾病中高表达.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硬皮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其上、下游效应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硬皮病组织中的促纤维化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5/11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材料:组织标本均来源于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患者,正常皮肤来自整形手术中切除的多余皮肤.方法:收集硬皮病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在硬皮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③比较增生性瘢痕、硬皮病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的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基底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亦有阳性表达.硬皮病皮肤组织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过表达,而正常皮肤组织无或仅有极弱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硬皮病皮肤组织有明显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带.结论:在硬皮病纤维化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是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Excretion of growth factors in the urine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 that characterizes proteinuric renal disease.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e sought to examine the urinary excretion of the profibrotic cytokine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in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cipient and overt diabetic nephropath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We recruited 31 subjects with type 1 diabetes from a hospital diabetes outpatient clinic. Of these, 10 subjects were normoalbuminuric, 8 were microalbuminuric and not receiving ACE inhibitor treatment, and 13 were macroalbuminuric, 8 of whom were receiving ACE inhibitor treatment. Urinary CTGF NH(2)-terminal fragment (CTGF-N) was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expressed relative to urinary creatinine. RESULTS: Urinary CTGF-N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albuminuria (r = 0.76, P < 0.001). In comparison with normoalbuminuric subjects, urinary CTGF-N was increased 10- and 100-fold in micro- and untreated macroalbuminuric subjects, respectively (CTGF-N-to-creatinine ratio: normoalbuminuria 0.23 x// 1.3 ng/mg, microalbuminuria 2.1 x// 1.7 ng/mg, untreated macroalbuminuria 203 x// 3.8 ng/mg, and geometric mean x// tolerance factor; P < 0.05 for normoalbuminuria versus microalbuminuria, P < 0.001 for microalbuminuria versus macroalbuminuria). Urinary CTGF-N was lower (<30-fold) in macroalbuminuric subjects treated with ACE inhibitors (6.5 x// 1.7 ng/mg; P < 0.01 vs. untreated macroalbuminuria) compared with their untreated counterparts. CONCLUSIONS: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magnitude of urinary CTGF-N excretion wa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he context of its known profibrotic act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TGF may contribute to the 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that accompanies proteinuric renal disease. Prospective and interventional studies will be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urinary CTGF-N may provide a reliable surrogate marker of renal injury and a meaningful indicator of response to therapy.  相似文献   

14.
背景:腰椎黄韧带肥厚是临床上引起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是非常清楚。目的:分析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腰椎黄韧带肥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临床手术所取黄韧带,对照组6例(椎管内占位且无腰椎不稳患者黄韧带)、突出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黄韧带)6例、腰椎管狭窄症组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黄韧带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Ⅲ、Ⅴ型胶原蛋白的mRNA含量,分析3个细胞因子在黄韧带肥厚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均P 〈0.05);腰椎管狭窄症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在3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突出组(均P 〈0.0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mRNA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腰椎管狭窄症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均P 〈0.05);Ⅲ型胶原蛋白、Ⅴ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腰椎黄韧带肥厚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引起黄韧带肥厚的主要胶原产物为Ⅰ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软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强烈的促血管增殖作用,但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胫骨干骨折模型后实验组动物即刻在骨折断端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0.1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1次。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骨痂组织的早期即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并且两者表达的高峰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延长,有效缩短了两者表达高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提示局部注射外源性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增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并能改变两者的表达高峰期进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糖尿病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少见报道。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3周后将各组动物复合背部1.3cm2全厚皮切除形成伤口。结果与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大鼠伤口愈合明显延迟,创伤后第4,8,12和16天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第8天,糖尿病组大鼠肉芽组织成熟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指标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呈时间递增趋势,而糖尿病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整个创面愈合过程的后期(第12天后)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后期创面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相对正常对照组减少可能是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糖尿病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少见报道.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3周后将各组动物复合背部1.3 cm2全厚皮切除形成伤口.结果与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大鼠伤口愈合明显延迟,创伤后第4,8,12 和16天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术后第8天,糖尿病组大鼠肉芽组织成熟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指标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正常对照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呈时间递增趋势,而糖尿病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整个创面愈合过程的后期(第12天后)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结果提示,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后期创面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相对正常对照组减少可能是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正常胃黏膜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中CTGF的表达.结果 胃黏膜病变组织中CTGF的阳性表达率75.0%(15/20)高于正常组织20.0%(2/10)(P<0.05);CTGF表达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型有关,在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胃炎的黏膜组织比单纯的腺体萎缩的组织阳性表达高.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如CTGF阳性病例应视为胃癌的高危癌前患者,检测CTGF蛋白不仅可以用于胃癌的癌前病变的筛选,提高了对胃癌发病的认识,而且对胃癌的预防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胱抑素C(CysC)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82例DN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2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TGF、CysC浓度及临床生化指标,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DN各组患者血清CTGF、Cys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TGF:(87.65±6.09)、(105.36±7.78)、(129.05±5.12)ng/L与(68.29±5.90)ng/L,CysC:(0.99±0.10)、(1.59±0.14)、(2.53±0.27)mg/L与(0.82±0.56)mg/L,P均<0.05];血清CTGF、CysC浓度与UAER正相关(r=0.80、0.21,P均<0.05);血清CTGF、CysC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负相关(r=-0.85、-0.88,P均<0.01).结论 血清CTGF、CysC浓度可以作为诊断早期DN的敏感指标,有助于评价DN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苯那普利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3 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肾病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 ,建立单次阿霉素尾静脉注射的模型 ,分别于4、7周后留取标本 ,检测 2 4h蛋白尿、血肌酐 ,肾组织分别行透射电镜、HE、PAS染色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的CTGF、TGF β1表达。结果 :肾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肾小球与肾小管有明显病理改变 ,CTGF和TGF β1第 7周表达明显上调 (P <0 0 5 ) ,苯那普利治疗组CTGF和TGF β1表达下降 (P <0 0 5 )。结论 :在阿霉素肾病中 ,苯那普利可以减少尿蛋白 ,下调肾组织CTGF和TGF β1的表达 ,对肾脏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