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BVDNA基因型与肝细胞肝癌的预测相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百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甙元用随机引物法由pBR322-2HBV重组质粒EcoRI酶切片段制备了乙型肝炎病毒DNA探针。用斑点杂交、Southern杂交、原位杂交技术,结合乙肝血清学指标、sIL-2R测定等综合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178例及肝细胞肝癌54例的肝细胞、血清、淋巴细胞、唾液内HBVDNA存在类型、复制表达状态、分布定位特点与病发展趋势的相关性,探讨了肝癌高危人群肝组织可能发生恶性转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用地高辛甙元随机引物法标记HBV DNA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测试该探针。结果证实,该探针检测HBV DN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到了实验要求,为进一步开展临床HBV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科。  相似文献   

3.
将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甙元用随机引物法由pBR322-2HBV/EcoRⅠ酶切片段(3.2kb)制备HBV-DNA探针及由HBV/BamHⅠ、BglⅡ酶切片段(0.59kb)制备HBx-DNA探针。将Dig-HBVDNA探针用斑点杂交、Southern转膜杂交检测筛选肝细胞性肝癌HBV-DNA整合型标本,进而用Dig-HBxDNA探针检测HBV-DNA纯整合型肝细胞性肝癌中HBx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75%(33/44)的肝癌DNA中有HBV-DNA存在,其中,以纯整合型方式存在的为63.6%(21/33),混合型为36.4%(12/33),无游离型。纯整合型HBV-DNA片段中,HBx-DNA阳性率为90.5%(19/21)。提示HBV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BV-DNA可能以片段性整合的方式存在于肝癌细胞染色体上,其中以HBx基因的整合为主。  相似文献   

4.
HBx—DNA探针的研制及在肝癌发生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甙元用随机引物法由pBR322-2HBV/EcoR I酶切片段(3.2kb)制备HBV-DNA探针及由HBV/BamH I、Bgl Ⅱ酶切片段(0.59kb)制备HBx-DNA探针。将Dig-HBV DNA探针用斑点杂交、Southern转膜杂交检测筛选肝细胞性肝癌HBV-DNA整合型标本,进而用Dig-HBx DNA探针检测HBV-DNA纯整合型肝细胞性肝癌中HBx的存在情  相似文献   

5.
6.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与肝细胞肝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我国癌症的第3位。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具有相当广泛的功能,它的整合与HCC的形成密切相关。现就HBV x基因的结构、主要功能、在HCC中的表达、对p53及DNA修复蛋白的影响、对原癌基因的反式激活和作为癌基因直接诱导HCC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不仅是造成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部分国家和地区肝细胞肝癌(HCC)的主要病因。HCV的结构特点和生命周期的规律使感染易转为慢性化,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若干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在此过程中,肝脏反复发生的损伤和修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HCC发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阶段。反应性氧分子家族的作用和HCV感染造成肝细胞基因的遗传损伤可能是导致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运用体外细胞转染方法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HCV-HCC发病机制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不仅是造成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部分国家和地区肝细胞肝癌(HCC)的主要病因.HCV的结构特点和生命周期的规律使感染易转为慢性化,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若干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在此过程中,肝脏反复发生的损伤和修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HCC发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阶段.反应性氧分子家族的作用和HCV感染造成肝细胞基因的遗传损伤可能是导致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运用体外细胞转染方法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HCV-HCC发病机制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张宪云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3):116-1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达,阳性率达83%。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CC发生密切相关。HBsAg在HCC中表达较癌旁组织中少而弱。可能系肝细胞癌变后不利于HBsAg表达及S基因发生重排或缺失之故。碎点状HBsAg小包涵体。可能为HCC中HBsAg的特殊表现形式。小细胞肝细胞结构不良(LED)中HBsAg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其它类型病变。支持小细胞LCD更接近癌前病变的观点。HBsAg染色可作为鉴别HBV感染的肝病中癌前病变与早期癌及高分化癌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乙肝患者肝组织和淋巴细胞内HBV检测及存在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HBV存在状态及其与肝内带毒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抽提肝穿刺活检组织,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以HBV探针点杂交检测HBV DNA,并以Southern杂交分析其存在状态。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组织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7.1%和83.8%,配对计数的31例标本X^2检验显示,二者间有一定相关性(r=0.81,P〈0.05),整合型与混  相似文献   

12.
HBV亚基因整合及其致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亚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以BamH,I,BglⅡ酶切3.2kb HBV DNA,回收其HBs,HBx,HBc,PreS亚基因片段,以地高辛甙元标记成探针。以HBV探针Southern杂交分析其存在状态,以HBV亚基因探针Northern杂交亚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1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利胆素片中羟甲基烟酰胺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利胆素片中羟甲基烟酰胺含量山东医科大学实验药厂武桂兰山东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刘传华山东医科大学校医院赵光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利胆素片中羟甲基烟酰胺含量,所用的仪器为上海分析仪器厂产的751G分光光度计,753W分光光度计,岛津UV-2...  相似文献   

14.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37例的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肝组织中的HBV-DNA存在情况,阳性率分别是57.1%、87.1%和83.8%。统计分析表明,血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的相关系数是0.81(P<0.05),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院100例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100例中有HBV感染者88例,无HBV感染者12例。男:女=6.69:1。乙肝组发生PHC以30~39岁者居多,占40.9%;平均发病年龄为37.3岁。无乙肝组以50~59岁为多,占41%,较乙肝组明显滞后。故认为,HBV感染并发肝硬化10年以上及HBsAg与抗-HBe阳性均可视为发生PHC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C区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以PEcob6含双拷贝乙型肝炎病毒的质粒为模板,进行聚合酶连反应,获取C区基因.平端连结克隆到PBKS 质粒中,选译出C区反义基因。再将C区反义基因亚克隆到PREP8质粒.构建成了乙型肝炎病毒C区反义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7.
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HB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了解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通过改变引物3’端的方法,检测HBV感染者的前C区第1896位点变异株。结果:105例HEV感染者中的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株总检出率为56.2%;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57.0%与500%;≤30岁组,31-59岁组,≥60岁年龄组的检率分别为60.0%,56.6%,28.6%;无黄疸组,轻~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2%,65.1%,40.0%;在HBV携带者、慢性肝炎(包括轻、中、重庆),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0%,57.4%,33.3%,70.0%。结论: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株广泛存在于HBV感染者中,而且其检出率与患者性别、年龄、HBV感染时间长短及肝功能损害程度并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8.
HBeAg、HBeAb双阳性患者血清中病毒前C区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e抗体双阳性患者血清中病毒前C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 ,对HBeAg、HBeAb双阳性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其血清中HBVDNA前C区基因 ,然后对阳性样品的PCR产物直接标记测序 ,并和Genbank中登录的代表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5例HBeAg、HBeAb双阳性患者中有1 1例HBVDNA阳性 ,序列分析显示所有阳性血清中病毒前C区基因均发生了变异 ,其中有 4例存在A1 896变异。结论 在HBeAg和HBeAb血清学转换过程中 ,均伴有HBV前C区基因变异 ,A1 896变异的产生主要在HBeAb产生过程中或产生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