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     
质骨疏松是指骨绝对量的减少,以致不能承受其应具有的支持能力。骨内矿物质不变,组织化学及化学方面正常。疏松的骨质容易引起骨折。典型的是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腕部骨折,也可发生其它骨折,但较少。骨质疏松也可产生于骨组织生长及成熟时骨组织积累不足,以后又有大量的骨丢失。骨质疏松目前在世界上已成为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严重地影响高龄人群的健康和寿命,它的最  相似文献   

2.
1骨密度减低1.1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比例正常。X线示骨质密度减低,长骨表现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脊柱示纵行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椎体变扁。骨质疏松分广泛性和局限性两种,前者见于老年人、绝经后妇女、营养不良者、代谢或内分泌障碍病人。后者见于骨折后、感染、恶性骨肿瘤和骨关节活动障碍者。1.2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成分减少。X线显示骨密度减低,其中以腰椎和骨盆景明显。由于骨质软化,承重骨骼…  相似文献   

3.
<正> 低雌激素性闭经的运动员脊柱骨密度降低已被许多学者所报道。虽然剧烈的运动训练可减少闭经对骨质的影响,但运动员还是有早发骨质疏松和骨有关的损伤或骨骼变形的危险,例如应力骨折和脊柱侧凸。较重要的是,在三年这么短的时间内持续闭经而未治疗,就会导致不可逆性骨小梁疏松。骨内矿物质的减少是骨代谢率变化的结果,即使骨代谢率的变化不会必然导致骨质琉松,当与骨质再吸收率有关的骨形成速率降低时,骨出现疏松.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消渴兼证"骨痿"及其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指导致单位容积内的骨质含量降低,骨矿成分、骨基质等比例减少,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且伴有周身骨骼疼痛,易发生骨折的疾病。根据有无伴随其他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后者,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及钙、磷、镁等骨矿物质代谢紊乱,影响骨组织代谢及调钙激素或因子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是一类以骨组织量进行性减少,骨结构异常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老年人多见;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骨质变薄,股脆性增高,在较小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1];脊柱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2],常导致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引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6.
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女性较为多见 ,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 ,代谢减退 ,内分泌紊乱等原因 ,股骨上端乃至全身骨皮质产生不同程度的疏松 ,一经外伤 ,极易造成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容易移位 ,股骨头血循环极差 ,即使复位和内固定后也会发生缺血性坏死 ,丧失髋关节功能。因此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是重建髋关节功能 ,缩短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 ,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让他们重新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我院自 1996年 7月~ 1999年 8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10 2例 ,现将 10 2例老年病人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7.
女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据估计,50岁以上的女性,4000万患有骨质疏松症,130万发生了骨折。70岁以上的女性有40%的人发生了骨折,15%为髋关节骨折。髋关节骨折增加了肺炎和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分型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骨小梁的减少或退化而致,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多见于闭经后的女性,Ⅱ型多见于老年人,又称继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病因不明,但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绝经后的第一个5~10年中,每年的骨质丢失为3%~5%。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补充,将会丢失骨皮质和骨髓质的…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不断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临床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及脊柱压缩性骨折等.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病因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4].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和老年型社会的形成 ,骨质疏松症也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症之一。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指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 (或妇女绝经后 )等比例的减少 ,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改变 ,使其骨组织的正常负载功能发生变化 ,骨折危险度明显增加 ,伴有周身骨骼的疼痛 ,体态变形以致“龟背”出现 ,严重的病程还可能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同时出现 ,此病称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综合症[1] 。由于它可以引起骨痛、肌痛、驼背、骨折 ,甚至致残致死。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作者单位 :同济医…  相似文献   

10.
刁迎斌  姜海红  刘海彤  蔡慧 《临床荟萃》2008,23(19):1390-139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已证实雌激素缺乏是导致绝经后OP的主要原因,那么在老年男性OP中雌激素是否也缺乏,我们通过对72例老年男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o  相似文献   

11.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原因诱发而成的骨质疏松,如航天员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卵巢去势后雌激素缺乏状态下,由于骨质疏松时全身及局部骨结构发生骨量减少和骨微细结构以及生长因子基因定位分布变化,无疑会对骨折愈合产生明显的影响。目的:观察雌激素对骨折愈合过程超微结构变化和骨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表达及定位分布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云南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象:实验于1999-07/2002-07在云南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平均质量160~200g。方法:①取96只大鼠腹腔麻醉后,其中48只作双侧卵巢切除术为骨质疏松组,余48只行假手术为对照组。所有大鼠1个月后,在麻醉状态下于双侧胫骨骨干中段行手法折断,任其自行修复,制作成骨折愈合模型。两组动物分别于骨折后1,3,5,7,14,28,56,112d麻醉后处死取骨痂和周围软组织,每个时间点取6只。②大鼠胫骨骨组织超微结构采用电镜下观察。③骨痂组织和软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杂交液中不加标记探针作为阴性对照。选取两组1,3d时间点原位杂交阳性表达切片各6张,每张在25倍物镜下随机选取3个视野,统计每个视野所有阳性表达颗粒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胫骨骨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②骨痂和软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结果。结果:9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胫骨骨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骨折28d以后,对照组骨性骨痂、骨胶原纤维性排列致密,骨陷窝中见骨细胞,体积小、胞质少,但体积小骨小梁周围见破骨细胞。骨质疏松组:纤维性骨痂、骨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成骨细胞数量多、体积大,破骨细胞多见。②骨痂和软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结果:骨折后1~3d,对照组<骨质疏松组(23.7143±5.0568,21.7143±5.0238比51.2857±8.1387,49.5714±9.0711,P<0.01)。表达局限于骨折周围骨痂形成区的软组织内。结论: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组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表达增多,并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即局限于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内。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基质的形成和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丁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78-6079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骨健康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女性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特别在绝经后明显高于男性,我国50~60岁女性约30%患绝经后骨质疏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 (Osteroporp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 ,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 [1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 ,是女性、老年男性丧失能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质疏松症通常被称为无症候疾病 ,早期诊断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现就其早期诊断方法综述如下。1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和继发因素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的 (缺乏锻炼 ,营养缺乏钙 )和不可改变的 (年龄、性别、早闭经 )两类 ,能够识别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并做出相应的措施 ,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们老龄化的加剧,此问题将会更加突出。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及骨组织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加及易骨折等症状的骨科疾病。多见的是原发性,包括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及老年进行性骨质疏松。其特点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骨量减少与骨组织结构改变。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骨代谢过程的细胞基础,其中破骨细胞主要参与骨吸收,因此检测破骨细胞的活性就成为实验室中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的研究表明,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老龄人群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增多。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1]。由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遇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在美国,每年有70万骨质疏松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在欧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发生率亦达  相似文献   

17.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和自我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芬  陈玉英  王思琛 《护理研究》2003,17(21):1256-1257
目前普遍认为 ,骨质疏松症是成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的老年化 ,其发病率不断增加 ,男性为 2 0 %左右 ,而绝经后妇女可高达 2 5 %~ 5 0 % ,明显高于男性[1] 。由于骨质疏松的危害日益严重 ,所以提高人们尤其是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并学会自我护理非常重要。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 ,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对于女性来说 ,月经来潮和绝经是其一生中两个重要过程 ,并且这两个过程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密切相关。女性绝经后的 1a~ 2 0a内经历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栗庆山  梁道晨 《现代康复》1999,3(5):612-612
骨质疏松症是单位体积骨骼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多病因疾病。按病因分类。原发Ⅰ型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病因为雌激素不足;原发Ⅱ型称老年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因是年龄老化。继发性骨质疏松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又可称为Ⅰ型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组织微结构受到破坏以及骨量减少所致全身性疾病,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导致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从而出现以进行性骨丢失、骨小梁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1,2]。本文主要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海社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城郊差异。方法:入组上海老年女性城区2 033人和郊区2 395人。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平均握力、跟骨超声骨密度、跌倒平衡测试等。结果:城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高于郊区(26.27%vs 21.67%,P0.01)。城区老年女性椎体骨折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郊区(18.35%vs 12.14%,P0.01),而郊区四肢骨折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城区(79.77%vs 73.78%,P0.01)。城区老年女性的平均年龄、接受高等教育程度、父母髋部骨折史、奶制品摄入、钙剂补充、跟骨超声骨密度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近1年跌倒发生史、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和5次坐立测试(five timed chair rising test,CRT)完成时间均高于农村老年女性(P0.01或0.05);城区老年女性户外锻炼活动量多的比例低于郊区(P0.001)。城区中,年龄越大、父母髋部骨折史、近1年跌倒史、TUG完成时间延长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跟骨超声骨密度T值越高是保护因素;郊区中,年龄越大、近1年有跌倒史、TUG完成时间延长是独立危险因素,户外锻炼活动量多则是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城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高于郊区,高龄和跌倒是两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城区老年女性有父母髋部骨折史、跟骨超声骨密度低者更易骨折,郊区老年女性户外锻炼活动量多是保护因素;应重视城郊居民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提供不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