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尸体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经治疗全部病人肾功能恢复,但3例伴持续性蛋白尿。本文介绍了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表现,并总结经验教训,对少尿苦难制剂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采用年龄超过60岁的尸体和活体肾进行肾移植术的经验。作者于1980年至1988年共施行肾移植术577次,活体供体为101人,其中年龄在60~78岁者25人(平均67岁)。受体平均年龄为34岁(13~43岁)。术后平均随访4.6年。移植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率为16%,病人和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92%和89%。仅2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 1983年和1988年共施行肾移植术420次,尸体供体384例,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者21例(60~67岁,平均61.7岁)。受体平均年龄为48.1岁,术后平均随访3.4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率为52%,仅1例移植肾无功能。病人和移植肾的1年存  相似文献   

3.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2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25例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供者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肾功良好。25例受者移植肾全部成活,术后因肾小管坏死和肾动脉吻合口狭窄发生移植肾功延迟恢复各1例,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手术中特殊供肾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特殊供肾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6月间进行的868例尸体肾移植中326只特殊供肾的处理,并与542只普通供肾的移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326只特殊供肾均得到了利用,血管变异的供肾移植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发生率及1年移植肾存活率与普通供肾均远见显著差异;其他特殊供肾均未发生与修整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畸形供肾或损伤供肾,通过合理手术整形,灵活运用等方法保肾,并不影响肾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影响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肾移植后影响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 采用SAS软件 ,统计 2 0 16例2 10 5次肾移植患者中的 33个相关变量。用Kaplan Meier曲线计算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及移植肾半生存期 ,用Log Rank方法进行单变量分析 ,采用Cox模型多元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 结果 1986年以后 ,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 82 .5 %、75 .2 %、6 5 .5 %、4 8.4 % ,剔除有移植肾功能死亡的病例后 ,存活率则为 91.0 %、82 .0 %、75 .9%、6 8.5 % ,两者的移植肾半生存期分别为(8.78± 0 .14 )年和 (14 .0 9± 0 .2 0 )年。与肾移植长期存活关系密切的单变量有 :供肾冷缺血时间 ,移植次数 ,免疫抑制用药种类和组合 ,排斥 ,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肌酐水平 ,急性肾小管坏死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 ,感染并发症等。多变量分析发现 ,有 18项危险因素影响肾移植后的人、肾长期存活。结论 免疫抑制剂的改进不但提高肾移植后的人、肾短期存活 ,也显示出提高长期存活的趋势 ;提高供肾质量 ,减少受者带肾功能死亡是现阶段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一个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1992年4月至1995年4月,对25例存在预先致敏因素受者、高危患者或尸肾质量有怀疑者,在肾移植前施行尸体供肾体外循环(ECCK)试验。结果显示ECCK可以减少移植肾早期无功能的发生率。指出对细针穿刺冰冻活检无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受试肾,可直接再利用作肾移植术,避免肾源浪费。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损害救治及存活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受者南于急性排斥、急性肾小管坏死和尿路梗阻等特殊原因可造成移植肾急性肾功能损害(AKI),而且发生AKI的可能性远高于一般人群.移植后早期的基础肾功能对移植肾长期生存有重要的影响,所以AKI的救治成功与否成为影响移植肾长期生存率的突出问题[1].本研究总结奉中心50例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肾AKI患者的疗效和人、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存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 J  Min Z  Zhu Y  Liu Y  Lu J  Wang L  Wang Y  Ren J  Zheng J  Xu D  Zhou M  Yao Y  G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241-245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存活的因素,以提高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 方法采用SAS软件,统计2 016例(2 105次)肾移植受者群体中的33个相关变量.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肾半生存期,用Log-rank方法进行单变量分析,采用COX模型多元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 结果移植肾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83%(1 543/1 859)、75%(1 125/1 500)、66%(800/1 212)、48%(291/607),剔除有移植肾功能死亡的病例后,存活率则为89%(1 655/1 859)、82%(1 230/1 500)、75%(909/1 212)、69%(419/607),两者的移植肾半生存期分别为(8.78±0.14)年和(14.09±0.20)年.与肾移植长期存活关系密切的单变量有供肾缺血时间,移植次数,免疫抑制药(ISA)种类和组合,排斥,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肌酐水平,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的治疗方法,感染并发症等因素. 结论免疫抑制剂的改进提高了肾移植短期存活率,也显示出长期存活的趋势.提高供肾质量,降低带有移植肾功能的患者的死亡率是现阶段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一个最有可能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992年4月至1995年4月,对25例存在预后先致敏因素受者,高危患者或尸肾质量有怀疑者,在肾移植前施行尸体供肾外循环(ECCK)试验。结果显示ECCK可以减少移植肾早期无功能的发生率,指出对细针穿刺冰冻活检无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受试肾,可直接再利用作肾移植术,避免肾源浪费。  相似文献   

10.
器官移植后受者和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始终是移植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但是,影响受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免疫性因素(免疫抑制不足、急性排斥反应、群体反应性抗体、再次肾移植、HLA配型)和非免疫因素(移植肾缺血时间、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原发性肾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供受者之间的不匹配)等.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1]。ATN主要与移植肾冷、热缺血时间、取肾技术,器官保存及供者状况有关,对其一般应耐心等待,绝大多数肾功能得以恢复[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肾移植术后临床诊断肾小管坏死的38例移植肾行动态超声检查,观察功能延迟恢复的超声变化过程,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应用于尸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排斥(AR)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NT)导致DGF的127例临床资料,其中应用PGE1治疗56例(PGE1组),未用PGE1者7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出现DGF后的透析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彩超的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I)及6个月内AR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GE1组透析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RI及6个月内AR发生率低(P<0.05).结论PGE1有利于尸体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并能降低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是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方法,而影响移植肾存活主要原因排斥反应,尤其是超急性排斥反应及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移植肾不可逆损伤导致手术失败。组织配型是肾移植病人寻找合适供者,减少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措施。本文对389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进行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探讨其与淋巴细胞交叉配合试验(CDC)和术后排斥发生的关系及该技术在临床肾移植工作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331例肾移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和分析新疆地区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331例肾移植受者(汉族235例,少数民族96例)均接受汉族尸体供肾,对受者移植前、后影响移植肾存活率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汉族和少数民族患者术前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患者1年和3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均略高于少数民族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0.28%和83.33%,3年存活率分别为76.79%和68.92%,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方案与移植肾的存活率密切相关(P〈0.05)。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仅有急性排斥反应与移植肾的存活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尿毒症患者肾移植的短期及中期疗效相近,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重要因素;免疫抑制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 (SRAR)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危险而相对少见的并发症 ,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是其主要病因。为了探讨 SRAR的易患因素 ,现对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和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1 991~ 1 996年收治的 399例肾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文 399例 ,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同种尸体肾移植发生超急性排斥(HAR)后能否以及何时再施行肾移植迄今为止尚有争议。最近,我们对2例肾移植后发生HAR的患者在近期内再次进行肾移植,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例1男性,49岁,血型A型。1984年在外院接受A型尸体肾移植,1990年移植肾慢性排斥失功而恢复血液透析,移植肾仍位于右骼窝。1994年4月30日在我院接受第2次尸肾移植,供者血型A型,淋巴细胞毒性试验0.06。供肾植于左侧骼窝,肾血循环恢复后1分钟见尿,但半小时后移植肾颜色逐渐变成紫黑色,动脉搏动良好,静脉空虚,尿液分泌停止。术中即行移植肾切除,与…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后期并发移植肾脓肿一例吴卫真患者,男,53岁。1989年9月27日在我院行第1次肾移植,因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1990年1月20日行第2次尸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常规三联法免疫抑制治疗,移植肾功能稳定,多次移植肾B型超声波(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我院移植中心2002年5月至2006年9月间共进行8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对此8例患者及接受同一供体对侧供肾8例肾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为100%,无可证实排斥反应发生。术后8例患者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7例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于术后第52天肾功能恢复正常。对应8例单纯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及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后,于术后50d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余7例患者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彩色超声波监测移植肾血流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518例肾移植患者连续761次彩色超声波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从6项超声指标中,比较了功能正常的移植肾与排斥,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积水和环孢素肾毒性血液动力学变化。并提出了肾移植排斥时除阻力指数升高与舒张末期最小速度/血管内径,血流收缩期最大速度比值下降外,移植肾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低。  相似文献   

20.
23例儿童肾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对23例3~17岁的儿童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d至72个月,平均26.1个月,死亡1例,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6.6%。术后7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治疗后逆转,1例因并发移植肾静脉栓塞,切除移植肾;2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另一例仍在随访治疗中;其它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心力衰竭2例,肾静脉阻塞2例,肝功能损害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结论:儿童肾移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血管较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以及药物代谢快等都是应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