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 通过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的脊柱后凸角有显著改善,从术前的平均12.5°变为术后平均6.6°.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也于此同时由术前的平均8.2降到术后的1.6.结论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应用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充椎体成型术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32例无神经损伤的稳定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充椎体成型术治疗。术后随诊1年,比较手术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例、疼痛VAS评分及工作状态Denis评分的情况。结果术前32例患者的Cobb角为18.2°±3.1°,椎体前缘压缩比例为68.5%±7.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2例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为8.31±1.23,工作状态Denis评分为4.02±0.71,术后各随诊时间点的VAS评分和Den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损伤的稳定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来说,经皮球囊扩充椎体成型术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快恢复工作状态.是一种较坪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06~2011-06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40例,采用PVP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4.4 mL。骨水泥椎间盘在术中渗漏1例,术后无下肢神经损伤和血管栓塞症状发生。椎体前方腹腔渗漏1例,术后无特殊不适症状。36例患者术后第2 d即可在腰围保护下离床轻微活动,其它3~5 d陆续可离床活动。术前VAS平均得分(8.6±1.3),术后平均为(2.1±1.0),减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无腰背痛加重或椎体高度丢失等情况发生,X线检查椎体内骨水泥无外漏,分布均匀。结论: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反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情,减少被残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多椎体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多发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一次多椎体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先扩张症状最严重椎体,再同时用球囊扩张其余椎体,恢复椎体部分或全部高度,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8ml,术后行X线检查以评价椎体高度恢复、骨水泥填充情况及有无渗漏。疗效判断采用测类比评分法(VAS)计算患者的疼痛缓解率。结果 48例均经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疼痛缓解率平均为86.2%。术后X线片显示骨水泥在椎管内充填满意,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达到60%~80%,前屈后伸未见椎体前缘高度改变。结论一次多椎体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微创、止痛效果好,疗效明显,是治疗老年胸腰椎多发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高龄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情况、Cobb’s角矫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缘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成为了临床常见的脊柱致残疾病。传统的治疗措施为卧床休息、药物促进骨质吸收,减少骨溶解及镇痛等处理,但疗程长,疗效不确切。经皮球囊扩张成形(PKP)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CF)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此方法简单有效,为保证手术预期效果,围手术期护理亦非常重要,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类手术的护理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笔者就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30椎,其中T81椎,T113椎,T1212椎,L111椎,L22椎,L31椎。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下降到术后的2.2分。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5.3±34.2)%,中部恢复(61.5±35.1)%,后缘恢复(40.1±32.3)%。手术后Cobb角平均改善9.6°(0~30°)平均灌注骨水泥5.6 ml(2.5~9.0 ml)。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随访2~18个月,平均9.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矢状面排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SKy骨膨胀椎体后凸成形术(SK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8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SKy骨膨胀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3例。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4个月,记录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形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损伤并发症,伤椎处疼痛术后均获得快速显著缓解。VAS评分平均改变PVP组从6.6±2.9降至1.7±1.6,SKy-PKP组从6.9±2.9降至1.8±1.5;伤椎压缩恢复程度PVP组伤椎Cobb角平均改善11°,SKy-PKP组伤椎Cobb角平均改善18°。随访期间,疗效均满意,无手术后遗症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情况。结论采用微创法PVP及SK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PVP主要适合于创伤或病理性新鲜压缩性骨折;SKy-PKP适应证较广,也可适用于新鲜及陈旧性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治疗的1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伤椎高度无丢失现象,疼痛感消失,脊柱活动度恢复伤前水平。结论应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不仅可解除或缓解疼痛症状,而且可以促使病人早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在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特立帕肽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椎体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骨密度、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明显高于常规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特立帕肽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骨密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