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领域常见的急腹症。感染仍被认为是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本文研究目的是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8份来自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输卵管及绒毛石蜡包埋组织中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及B19小病毒(B19),研究输卵管妊娠与3种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结果显示:输卵管妊娠组CT,UU及B19在绒毛组织及输卵管组织中检出率依次为16%(6/38),29%(11/38),11%(4/38)及18%(7/38),45%(17/38),13%(5/38),显著高于正常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CT,UU,B19感染有密切关系,而且有一定比例的混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自然流产患者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宫内感染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本地区自然流产患者中沙眼衣原体 (CT) ,解脲支原体 (Uu) ,人型支原体 (Mh) ,生殖支原体 (Mg)宫内感染的情况。方法 应用套式PCR(nPCR)技术对 14 2例自然流产患者和 2 3例人工流产患者的宫内流产组织进行了CT ,Uu ,Mh ,Mg的联合检测和部分病例DNA全自动测序研究。结果  (1)自然流产组CT ,Uu,Mh ,Mg宫内感染率为 4 5 0 7% ,比正常人工流产组 (13 0 4 % )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2 )CT ,Uu ,Mh ,Mg各 1例nPCR产物经直接DNA全自动测序与标准株完全一致。结论 CT ,Uu ,Mh和Mg感染是引起本地区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因 ,对宫内流产组织进行上述病原体的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治宫内感染 ,防止不良妊娠结局再次发生和不孕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孕妇宫颈三种病原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随机筛查妊娠 37w~ 4 1w的孕妇 136例 ,对其宫颈管分泌物进行CT、UU、NG的检测 ,并追踪观察其妊娠结局 ;另外选择 4 0例妊娠 32w~ 4 1w的胎膜早破患者 4 0例 ,与胎膜未破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两组间CT、UU、NG的感染情况。结论 CT感染与胎盘粘连有关 (P <0 0 5 ,OR 2 70 6 3) ,CT、UU、NG混合感染时胎盘粘连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P <0 0 5 ,OR 16 .80 0 0 ) ;UU感染是子宫内膜炎的高危因素 (P <0 0 5 ,OR 3 4 2 6 5 ) ;CT、UU感染增加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性 (P <0 0 5 ,OR分别为 4 2 75 0、4 0 133) ,故产前应常规筛查、治疗CT、UU、NG感染、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不孕妇女79人进行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检查。结果UU-DNA阳性56人占(70.9%),CT-DNA26人(占33%),其中18人UU-DNA和CT-DNA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用杂交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孕妇女UUDNA和CTDNA,设阴道炎对照组和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结果 在所有检测结果中不孕组UU和CT总感染率为73.8%(76/103),阴道炎对照组UU和CT总感染率是52.0%(154/296),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UU和CT总感染率是19.5%(16/82);而三组UU感染率分别为68.0%(70/103),43.9%(130/296)和15.9%(13/82);在UU和CT两项均检测结果中,不孕组UU感染率为68.4%(65/95),阴道炎对照组UU感染率为48.5%(111/229),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UU感染率为25.0%(9/36);而三组CT感染率分别为23.2(22/95),25.3%(58/229)和11.1%(4/36)。结论 不孕组与阴道炎对照组间UU和CT总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UU和CT感染与不孕症相关,影响正常受孕。UU感染较CT感染与不孕症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盆腔炎、宫颈炎与宫颈沙眼衣原体 (CT)及解脲支原体 (UU)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对 2 36例盆腔炎、宫颈炎患者进行宫颈CT、UU检测 ,CT采用抗原免疫法 ,UU采用培养法 .结果  2 36例盆腔炎、宫颈炎患者中 ,衣原体感染 6 2例 (2 6 .3% ) ,支原体感染 99例 (42 .9% ) ,两者感染的总阳性率 6 8.2 % ,混合感染 2 6例 (11.0 % ) .结论 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为盆腔炎 /宫颈炎重要致病因素 ,应重视宫颈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的检测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盆腔炎、宫颈炎与宫颈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盆腔炎、宫颈炎患者进行宫颈CT、UU检测,CT采用抗原免疫法,UU采用培养法.结果 236例盆腔炎、宫颈炎患者中,衣原体感染62例(26.3%),支原体感染99例(42.9%),两者感染的总阳性率68.2%,混合感染26例(11.0%).结论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为盆腔炎/宫颈炎重要致病因素,应重视宫颈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不孕不育与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E5700扩增仪PCR荧光定量法检测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结果不孕不育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47.83%,对照组阳性率4.00%,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6.55%,对照组阳性率2.00%,其中女性不孕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58.40%,男性不育组阳性率34.5%,女性不孕组沙眼衣原体阳性率2.41%,男性不育组阳性率11.34%。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在不孕不育患者中感染率较高,尤以解脲支原体感染率高,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能是导致不孕不育的因素,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不孕妇女79人进行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检查,结果UU-DNA阳性56人占(70.9%),CT-DNA阳性26人(占33%),其中18人UU-DNA和CT-DNA均为阳性。这些患者在治疗不孕症过程中首先治愈UU或CT感染,其治疗效果与51例同类病例进行比较,治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果提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有密切的关系,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孕早期CT,UU感染对流产的临床诊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与自然流产有明显相关性已有报道[1]。采用PCR技术对先兆流产患者同时进行CT与UU检测和早期抗生素治疗尚未见报道。本文就113例先兆流产患者的CT和UU检测结果和抗生素治疗结果及复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早期诊治C...  相似文献   

11.
置宫内节育器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置宫内节育器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培养法对 36 0例置宫内节育器 (IUD)的妇女 (观察组 )进行了解脲支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的检测 ,并以 6 2例未置IUD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1)观察组UU、UU MH及支原体总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0 5 ,P <0 .0 1) ;(2 )置IUD半年~ 3年组与 <半年组比较 ,除UU MH检出率无差异外 (P <0 .0 5 ) ,UU、MH单项检出率及支原体总检出率均有差异 (P <0 .0 1,P <0 .0 5 ,P <0 .0 0 1) ;置IUD半年~ 3年组与 >3年组比较 ,各项检出率均无差异 (P >0 .0 5 ) ;(3)置有尾丝IUD组与置无尾丝IUD组比较 ,UU、UU MH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1) ,支原体总检出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置IUD与支原体感染有关 ,IUD的使用并未对支原体感染起到保护作用 ;置IUD超过半年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置有尾丝IUD比置无尾丝IUD者更易感染支原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殖道念珠菌、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先兆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先兆流产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60例正常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已婚未育妇女50例作为正常组。对三组妇女进行了白带常规的检测,其中念珠菌检测采用直接镜检法。同时使用培养法检测UU,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CT。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正常组妇女白带常规中白细胞超标率分别为60%、36.7%、12%,清洁度超标率分别为57.1%、33.3%、14%,念珠菌阳性率分别为22.9%、26.7%、10%,UU阳性率分别为32.9%、40%、38%;CT阳性率分别为21.4%、13.3%、3.3%;CT+UU阳性率分别为11.4%、3.3%、4%。结论 生殖道CT和UU+CT混合感染与先兆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孕妇弓形虫、巨细胞病毒、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围生儿质量.方法采集2000例孕妇的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TOX、CMV、CT、UU-IgM抗体.将抗TOX、CMV、CT、UU-IgM抗体阳性者孕妇的围生儿分为感染组,抗TOX、CMV、CT、UU-IgM抗体阴性者孕妇的围生儿分为非感染组.结果感染组围生儿351例,异常56例,异常率16.0%,非感染组围生儿1682例,异常137例,异常率8.1%,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孕妇TOX、CMV、CT、UU感染可使围生儿异常率升高,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赵佳  杜静  魏建林 《医学信息》2018,(1):155-157
目的分析南充市门诊就诊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UU 和CT 感染情况以及年龄分布特点,加强本区域男性CT 和UU 筛查遥方法收集2014 年7 月~2017年7 月共657 例门诊男性尿道分泌物标本,采用荧光PCR 法进行UU尧CT测定,并将所有 男性受检者分为5 个年龄组,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遥结果657 例受检者共有阳性267 例,总感染率40.64%,单一感 染率36.07%,单一CT 感染14.00%,UU感染22.07%,CT合并UU感染率4.57%遥不同年龄段中21~50 岁三个年龄组感染率最 高(分别44.28%尧41.18%尧43.90%),21~30尧31~40尧41~50 岁三个年龄组分别与逸51 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约0.05)遥此外, CT合并UU感染也主要分布在21~50 岁,所有年龄组UU感染阳性率高于CT 感染遥结论南充地区男性CT 和UU的感染 率均较高,以单一感染为主,尤其好发于21~50 岁遥加强CT 和UU 筛查,对性传播疾病防治尧泌尿生殖系感染的诊疗和优生优 育有重要意义遥  相似文献   

16.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弓形虫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弓形虫(TOX)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对310例自然流产患者,UU采用培养法检测,CT、TOX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同样对75例自愿人工流产者进行检测。结果310例自然流产患者中UU、CT和TOX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13%、29.25%、11.12%,对照组其UU、CT和TOX感染率分别为6.67%、5.13%、2.6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UU、CT和TOX感染与自然流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微小病毒B19及其它感染因子与婴肝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安地区80例婴肝综合征患儿血清做B19-IgM、CMV-IgM、弓形体抗体、乙肝5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其结果B19-IgM阳性率为12.25%,仅次于CMV-IgM的检出率、位于第二,提示:人微小病毒B19可能是婴肝综合征的病毒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类微小病毒B19(HPV B19)宫内感染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3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了血清HPV B19-IgM及IgG的检测,并将48例正常新生儿脐血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HPV B19-IgM阳性率为26.67%(8/30),48例正常对照组中HPV B19-IgM阳性率为4.17%(2/4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6.47P<0.005相对危险度(RR)=6.4).结论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agelovirus,HCMV)感染是胎儿宫内感染中的最常见原因,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症状是受感染后出生婴儿的常见表现,本文综述了HCMV宫内感染致脑组织损伤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与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4例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孕妇和68例非感染孕妇的外周血样本,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后计数。每例样本取2个胎儿有核红细胞并用PEP-PCR技术证实其胎源性。结果宫内感染组的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与100个有核细胞数的比值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比正常妊娠者增高,对进一步阐明该病的病生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