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大丰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1例子宫角部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宫角妊娠的术前B超诊断率为67.86%,结合腹腔镜的诊断和治疗,准确率提高,误诊减少。结论在临床上,对停经、阴道出血和腹痛的患者要及时行B超检查,B超无法明确诊断时应及时进行宫/腹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子宫角妊娠13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子宫角妊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 :对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异位妊娠 10 75例的病史、辅助检查、 B超特征、诊断、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角妊娠发病率占异位妊娠的 1.2 1% ,且以右侧子宫角部发生居多 ,多数病例有放置宫内节育器史和多次流产史 ,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阴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输卵管妊娠。 B超特异性地显示宫旁包块 ,子宫横径增宽 ,宫角低回声区 ,内可见孕囊回声。宫角破裂者行一侧宫角部分切除术或一侧宫角切开取胚 +修补术 ,1例行全子宫 +双输卵管切除术 ,1例行吸宫术 ,术前确诊率 38.2 % ,误诊率较高。结论 :子宫角妊娠误诊率较高 ,应重视其早期诊断 ,在可疑为异位妊娠时 ,B超或妇检发现宫旁包块或子宫横径增宽应警惕宫角妊娠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34例宫角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诊断为子宫角妊娠,5例误诊为宫外孕,5例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未见绒毛组织,持续阴道出血,经B超诊断为宫角妊娠。34例均治愈,21例手术治疗,11例行B超下清宫术,2例保守治疗。结论宫角妊娠常易误诊,危险性大,早期诊断是关键,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角妊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3月收治的异位妊娠1075例的病史、辅助检查、B超特征、诊断、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角妊娠发病率占异位妊娠的1.21%,且以右侧子宫角部发生居多,多数病例有放置宫内节育器史和多次流产史,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阴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输卵管妊娠.B超特异性地显示宫旁包块,子宫横径增宽,宫角低回声区,内可见孕囊回声.宫角破裂者行一侧宫角部分切除术或一侧宫角切开取胚+修补术,1例行全子宫+双输卵管切除术,1例行吸宫术,术前确诊率38.2%,误诊率较高.结论子宫角妊娠误诊率较高,应重视其早期诊断,在可疑为异位妊娠时,B超或妇检发现宫旁包块或子宫横径增宽应警惕宫角妊娠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收集我院42例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结果:42例中首诊我院37例,32例确诊,4例疑输卵管妊娠,1例误诊为宫内孕,5例转入我院后均确诊。治疗确诊32例中30例吸宫干净,2例子宫角穿孔开腹手术,4例误诊为输卵管妊娠均腹腔镜下证实并治愈。1例误诊为宫内孕药流时子宫破裂,在输血,抢救休克同时开腹手术治愈;5例转入病人中均开腹积极治疗,其中4例保留子宫,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孕早中期宫角妊娠57例诊断与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宫角妊娠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1~2005年57例宫角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7例均治愈,其中1例为再次住院治疗治愈。结合症状和检查结果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腹腔镜手术逐步替代开腹病灶切除术。结论宫角妊娠误诊率高,常规B超检查联合宫腔镜、腹腔镜可早期确诊,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和B超或腹腔镜下清宫术在治疗上能达到微创效优的效果,将成为宫角妊娠微创治疗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吸宫术在未破裂型宫角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未破裂宫角妊娠3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在B超引导下行吸宫术,13例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角部楔形切除或病灶清除术,2例保守治疗。结果:16例在B超引导下均一次吸宫成功,出血少、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结论:B超引导下的宫角妊娠吸宫术是可行的,更符合微创理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阴道B超检查与腹部B超检查对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异位妊娠患者展开研究,本组患者均行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阴道B超和腹部B超阳性确诊率分别为96.67%、78.33%,阴道B超有1例误诊为宫角妊娠,腹部B超检查输卵管妊娠误诊有2例,漏诊6例,宫颈妊娠、卵巢妊娠误诊各1例,子宫角部妊娠3例。结论:异位妊娠患者给予阴道B超检查,具有安全性高、无痛、操作简单等优点,且阴道B超检查诊断阳性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宫角妊娠是指妊娠囊种植在子宫腔角部,位于子宫输卵管连接部与圆韧带之间。宫角妊娠在临床少见,因种植部位血液供应丰富,晚期容易发生子宫角破裂,严重者危及孕妇生命。宫角妊娠早期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现将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8例宫角妊娠使用腹腔镜治疗的病例作一总结,探讨腹腔镜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角妊娠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4年来确诊的33例宫角妊娠,术前予口服米非司酮100mg,一天两次,待B超提示“宫角孕囊样回声或不规则均质回声”明最缩小,B—hCG明显下降时,行全麻下腹腔镜手术(宫角楔形切除术或病灶清除术),术中静滴催产素20u,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12U(无垂体后叶素禁忌症者),术毕予促宫缩治疗。结果通过33例宫角妊娠的腹腔镜手术,结果显示术中出血较前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略延长,无须中转开腹切除子宫。无一例持续性宫外孕病例发生。结论腹腔镜治疗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超声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超声检查误诊为其他疾病而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子宫角部妊娠的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1例超声误诊的病例中,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变性3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例,不全纵膈子宫一侧子宫妊娠的7例,滋养细胞疾病3例,炎性包块3例。结论宫角妊娠部位特殊,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病情,结合临床病史与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可提高诊断宫角妊娠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角妊娠误诊为绒毛膜癌的原因、鉴别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例误诊为绒毛膜癌的宫角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2例宫角妊娠中,临床表现为停经12例(100.0%)、不规则阴道出血10例(83.3%)、下腹痛8例(66.7%).宫角妊娠因其临床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角妊娠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的声像图像,包括包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周围回声及其血流分布、测量阻力值等。结果:27例宫角妊娠表现孕囊型16例,不均质包块型11例;正确诊断23例(准确率85.2%),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例,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结论: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不均质包块型仍易误诊,血流分布、血流频谱等特征可为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2005年10月至2013年4月的56例门诊拟诊为宫角妊娠的病历资料。结果其中10例妊娠44天内的早期宫角妊娠2周内转为宫内妊娠;其余46例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其中38例为宫角妊娠(右侧20例,左侧18例),6例为间质部妊娠,1例为滋养细胞性疾病,1例为纵膈子宫一侧妊娠。宫角妊娠总的诊断准确率为67.86%,其中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4.44%和63.16%,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准确率94.74%,联合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及阴超组(χ2值分别为11.19和5.70,P值分别为0.001和0.017)。结论①对于停经天数较短的早期诊断的宫角妊娠应密切观察,部分可以转为宫内妊娠;②超声是诊断宫角妊娠的有效方法,阴超与腹部超声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宫角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05~2008年收治的宫角妊娠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相应检查后,观察组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下行手术治疗方案,而对照组则仅在B超监测下行刮宫术,对于出血过多或怀疑宫角破裂者即改行开腹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成功的比例显著提高,而并发症发生的比例则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HCG下降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宫角妊娠,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在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回顾分析1例剖宫产史外院误诊为人工流产不全的宫角妊娠临床资料,并对国内外宫角妊娠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目前宫角妊娠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盆腔炎性疾病、生殖器官形态及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宫角妊娠早期诊断较困难,易发生误诊及漏诊,临床中不全流产、过期流产、人工流产不全、清宫不全时应警惕宫角妊娠的发生,孕早期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微创手术相较于期待疗法、药物保守治疗、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成功率高、风险小,相较于开腹手术创伤小,在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角切开取胚术治疗宫角妊娠的优势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腹腔镜宫角切开取胚术治疗的宫角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例在腹腔镜监视下直接行负压吸引术,15例行腹腔镜下宫角切开取胚术。手术时间40~70min,平均50.15min;术中出血30~200ml,平均68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检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18例均于术后1个月内降至正常,2例在2个月内降至正常。术后1个月均恢复正常月经。术后随访无异位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宫角切开取胚术治疗宫角妊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的优点,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子宫宫角与输卵管结构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B型超声(B超)在外凸型未破裂宫角妊娠诊治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3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36例外凸型未破裂宫角妊娠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B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其中31例患者行腹腔镜及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胚物切除术及吸宫术,术中均未发生子宫破裂,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50(35,70)min,术中出血量15~100 mL,平均50(21,58)mL;5例患者因吸宫及宫腔镜手术后仍有大部分妊娠组织无法清除行腹腔镜下宫角切开取胚术或宫角楔形切除术+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手术时间70~130 min,平均(91±21)min,术中出血40~200 mL,平均(94±56)mL。所有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水平恢复正常。结论:宫腹腔镜联合B超治疗外凸型未破裂宫角妊娠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就B超诊断异位妊娠50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妇科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异位妊娠的50例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1.14岁。采用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B超仪来进行检查,频率为3.5MHz,弧形线阵探头,异位妊娠患者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取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采取斜、横、纵多方面扫查异位妊娠患者的下腹部,务必要让异位妊娠患者的子宫及附件都明显地显示出来。结果本组资料的50例异位妊娠中,其中有5例(10%)为卵巢妊娠,有45例(90%)为输卵管妊娠。本组共误诊3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阑尾炎,2例患者误诊为黄体破裂,误诊率为6%,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为94%,这与国内报道的异位妊娠诊断B超准确率82%~94.6%相似。结论 B超诊断异位妊娠诊断率高,操作简便,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两种手术途径治疗宫角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别在腹腔镜下及经腹手术治疗宫角妊娠的方法。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确诊宫角妊娠36例,据病情分为A组:未破裂型16例,破裂型(出血量﹤800 ml)4例行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术及同时常规下在腹腔镜监护下行吸宫术;B组:破裂型(出血800~2 500 ml)16例行经腹宫角楔形切除术。结果A组2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恢复顺利,无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B组16例患者及时手术,经输血治疗后均如期恢复,存在2例持续性异位妊娠。A组术中出血(40.2±15.3)ml,B组术中出血(75.2±28.6)ml,A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1);手术时间A组(68.2±21.6)min,B组(80.9±20.2)min(P﹤0.05)。结论术前诊断明确,排除手术禁忌,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术治疗宫角妊娠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