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海燕 《工企医刊》2004,17(4):59-59
胎儿监护即胎儿电子监护。胎儿电子监护作为一种先进、无创的监护手段,在产科临床使用已相当普遍。其具体应用作如下概括。  相似文献   

2.
王秀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45-1846
目的:观察与探讨胎心监护对第2产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的998例正常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用多普勒听诊的992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及分娩方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现胎儿窘迫率24·9%,脐带绕颈率32·4%,新生儿窒息率2·8%、新生儿死亡率为0,会阴侧切率33·0%,胎吸术产钳术率16·8%,剖腹产率8·0%;对照组分别为18·7%、28·2%、5·8%、0·3%、16%、9·5%、7·4%。统计学处理除新生儿死亡、剖腹产率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尽早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第一产程静推地西泮(安定),可减轻阵痛和加速产程进展,现将本院经阴道分娩的200例产妇分为2组,地西泮组在第一产程潜伏期使用地西泮10mg静推,另100例第一产程不用地西泮,观察两组宫颈口扩张速度、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 ,电子胎心监护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许多医院已列入常规检查[1] 。国外在 80年代初就提出了常规使用入室监护 (入待产室胎心监护 )的方法进行监测。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12月采用入室监护和动态监护 (动态胎心监护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能尽早发现并处理围产期窒息。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998年到我院分娩的 1172名孕妇中的 417例单胎头位者。孕妇入院时常规进行B超、生物评分、脐血流图检查。1 2 方法1 2 1 孕妇入待产室 15~ 3 0分钟内进行入室监护。采用由日本产OMF— 810 0K型电子胎心监护仪经腹壁对…  相似文献   

5.
脐带缠绕是造成胎儿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产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围生儿不良后果。现回顾1年来我院80例自然分娩产妇中脐带缠绕对新生儿的影响,为临床脐带缠绕分娩方式和用药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发生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8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产妇,第一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的128例病例的临床诊断指标、发生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128例中能找到发生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的病例有103例(80.5%),以脐带因素最高52例(50.5%),其次为羊水过少30例(29.1%),胎盘钙化7例(6.8%),活跃期停滞7例(6.8%),胎膜早破8例(7.8%),宫角血管自发破裂1例。结论:脐带缠绕是第一产程出现胎儿窘迫的高发因素。胎儿监护图型出现重度变异减速,晚期减速,或羊水Ⅲ°污染与新生儿窘迫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9月新生儿窒息情况,2005年9月我院开始对进入第二产程的孕妇进行连续胎心电子监控,通过监护结果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时处理。结果观察组1464人中胎儿窘迫148例,占10.11%,新生儿轻度窒息27例,占胎儿窘迫数的18.24%,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占胎儿窘迫数的2.0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9例,占39.86%。对照组1290人中胎儿窘迫92例,占7.13%,新生儿轻度窒息35例,占胎儿窘迫的38.04%,重度窒息9例,占胎儿窘迫的9.7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3例,占57.6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胎心电子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连续监测很有必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36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全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照组360例,应用传统的方法听诊胎心。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应常规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胎心变化,尽早处理,降低胎儿在宫内窘迫的漏诊率,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可以准确判断胎儿的宫内情况,提高新生儿预后和提高产科质量和人类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第一产程胎儿窘迫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产科在2009年5月-2010年5月正常分娩的产妇,对130例第一产程当中出现的胎儿窘迫状况进行了分析,包括临床诊断指标、胎儿窘迫发生的因素以及发生窒息的具体情况。结果 130例病例有105例病例跟胎儿窘迫病发相关(80.77%),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因素是脐带,有61例(58.09%),有22例是由于羊水过少引起的(21.51%),剩余的病例当中有6例是由于活跃期停滞(5.71%),8例是由于胎盘钙化引起的(7.62%),6例是因为胎膜早破导致的(5.71%),剩余的2例是由于宫角血管自发破裂(1.90%)。结论第一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的主要因素是脐带的缠绕。同时,羊水过少所引起的胎儿窘迫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sane》2014,(6)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在产程中改善胎儿缺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之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产科收治的692例孕足月分娩第一产程中胎心监护提示无反应型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给予5%葡萄糖和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的孕妇给予5%葡萄糖和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2.220、38.853,均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轻度窒息和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0.568、9.213、13.106,均P0.05),而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000,P0.05)。结论磷酸肌酸在产程中改善胎儿轻度缺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分析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血肌钙蛋白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和对照组(56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以及血肌钙蛋白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4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8.5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99,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4.154、18.788、16.162,均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26,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肌钙蛋白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858,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了血肌钙蛋白T水平.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是妊娠中、晚期特发的一种以瘙痒、黄疸为主要症状 ,伴胆酸、肝酶等生化异常的疾病。其病因不清 ,多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 ,与体内雌激素升高有关 ,引起母体胆汁酸增高 ,胎盘胆汁酸转运障碍 ,母儿胆汁酸潴留 ,危害母儿健康的妊娠期并发症。对孕妇预后良好 ,但易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等 ,使围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胎儿电子监护仪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实施电子监护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电子监护结果将这120例产妇划分为阳性组、可疑组和阴性组.观察不同组之间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和剖宫产发生率以及三组之间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阳性组、可疑组和阴性组产妇分别为7例、16例和97例,占比分别为5.83%、13.33%和80.83%;阳性组产妇羊水粪染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71.43%、85.71%和85.71%,可疑组产妇羊水粪染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50.00%、43.75%和50.00%,阴性组产妇羊水粪染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11.34%、9.28%和3.0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可疑组和阴性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6.78±0.64)、(7.92±0.78)和(8.96±0.85)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应该胎儿电子监护仪可以尽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有助于及时进行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硬膜外镇痛孕妇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点,评估其中转剖宫产对母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试产分娩的11493例孕妇内于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的729例为研究对象,将产程中使用硬膜外镇痛中转剖宫产的409例定为研究组,产程中未使用硬膜外镇痛中转剖宫产的320例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点及母儿近期结局。结果在11493例孕妇中,产程中使用硬膜外镇痛孕妇中转剖宫产率为4.35%(409/9399),未使用硬膜外镇痛孕妇中转剖宫产率为15.28%(320/209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389,P<0.05)。研究组孕妇产程中出现Ⅱ类或Ⅲ类电子胎儿监护率、产时体温≥38℃发生率、第一产程活跃期剖宫产率、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9.202、120.343、42.590、16.635,均P<0.05)。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24h出血量、脏器损伤率、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输血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羊水污染率、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妇产程中使用硬膜外镇痛可以降低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不会增加母儿近期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 FN)对伴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双胎妊娠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西电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伴随先兆早产症状的62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孕妇住院后检测阴道后穹隆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浓度,评价其预测在14天内分娩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结果 f FN阳性组患者早产孕龄显著低于f FN阴性组患者(t=2.255,P<0.05),且f FN阳性组患者从检测到分娩时间低于f FN阴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9,P>0.05)。f FN阳性组有17例发生早产,发生率为77.27%(17/22),f FN阴性组有4例发生早产,发生率为10.00%(4/40),f FN阳性组发生率显著高于f FN阴性组(χ2=62.00,P<0.01)。根据孕妇不同分娩时间进行分析后发现,f FN阳性组与f FN阴性组预测分娩时间有显著性差异(χ2=6.644,P<0.05),f FN阳性组孕妇分娩时间早。f FN对伴随先兆早产症状双胎妊娠预测7d内分娩、14d内分娩、<37周内分娩价值中,7d内分娩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均为100.00%,而<37周内分娩特异度最高,为87.84%。结论 f FN的检测在伴随先兆早产症状的双胎早产筛查中是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f FN阴性组患者发生早产的几率低。  相似文献   

16.
磷酸肌酸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松伟  高丽  曹睿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12-3913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应用CP加常规药物、对照组则用参麦注射液加常规药物规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CP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能更快更好地缓解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心肌酶、迅速恢复扩大的心脏以及明显的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对分娩期孕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0例全程陪伴分娩组及76例未全程陪伴分娩即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心理状态、分娩结局及产后出血量.结果:全程陪伴分娩组心理承受能力强、产程缩短、剖腹产率低、产后出血少.结论:全程陪伴分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机磷化合物致迟发性神经毒性(OPIDN)鸡脑组织中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表达变化。方法 罗曼鹤母鸡24只,随机分成三磷甲苯磷酸酯(TOCP)染毒组(1 000 mg/kg)、苯甲基磺酰氟(PMSF)干预组(在染毒之前给予40 mg/kg PMSF)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8只。染毒第5和第21天,每组分别处死8只动物,分离大脑,提取总蛋白;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筛选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蛋白双向电泳结果显示,在染毒第5天,TOCP组与对照组、PMSF干预组与对照组的CK-BB蛋白点灰度比值分别为0.858 3和0.913 3,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第21天,TOCP组和PMSF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蛋白点CK-BB灰度比值分别为0.327 5与0.675 7,前者表达下调达3.0倍;对该蛋白点的质谱分析结果在Swiss-por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其与鸡种属、蛋白序列号为gi|45384340的creatine kinase B-type(CK-BB)蛋白的肽段匹配数为26,序列覆盖率为75%,评分值为1 603(可信度高),显示该蛋白点即为CK-BB蛋白。结论 OPIDN可致鸡大脑组织CK-B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其变化可能与OPIDN模型动物神经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人工破膜对子痫前期患者引产时产程的影响,以期为子痫前期患者适时终止妊娠确定恰当的引产方法.方法 对160例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缩宫素静滴引产,待自然破膜,B组采用早期人工破膜加缩宫素静滴引产.对两组患者的产程、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人工破膜组的潜伏期、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为7.7±2.7小时,引产者均在破膜后24小时内结束分娩,剖宫产率明显下降,为21%.结论 早期人工破膜可有效缩短产程,减少母婴并发症及剖宫产率,是行之有效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激活素A(ACTA)的水平与急性胎儿窘迫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行剖宫产手术的118名孕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50例ICP孕妇(研究组)和6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术前、术后血清ACTA水平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水平,分析ACTA与急性胎儿窘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术前、术后ACT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23、12.43,均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pH值无显著性差异(t=-2.72,P>0.05).研究组中胎儿窘迫孕妇术前、术后血清ACT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胎儿窘迫孕妇(t值分别为5.10、9.42,均P<0.05),而两组新生儿脐动脉pH值无显著性差异(t=-1.76,P>0.05).两组中未发生胎儿窘迫孕妇术前、术后血清ACTA、新生儿脐动脉pH值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84、1.23、-1.04,均P>0.05).ICP孕妇术前血清ACTA与血清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0.78、0.80,均P<0.05),与胎儿窘迫(脐动脉血气pH值)存在显著负相关(r=-0.75,均P<0.05).结论 ICP孕妇胎儿窘迫时血清ACT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提示ICP孕妇血清ACTA的水平变化在产前急性胎儿窘迫的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