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用于减轻PG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注射PG,的患者50例,按常规法和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分别在每例患者两侧臀部各肌注PG1次,比较2种方法注射后15 min药液外溢情况及局部疼痛程度.结果: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PG发生药液外溢率为4%,产生疼痛率为10%.使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发生药液外溢率为16%,产生疼痛率为26%.2种方法在药液外溢和局部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法比较,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可以有效减轻PG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Z-track径路肌内注射结合改良留置气泡技术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于本院接受新冠肺炎灭活疫苗接种的200例受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使用0.5ml或1ml自毁式注射器,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进行新冠肺炎灭活疫苗接种,观察组运用Z-track径路肌内注射结合改良留置气泡技术进行新冠肺炎灭活疫苗接种。对比两组注射后注射器针头处药液残留量与棉签按压时间、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注射后注射器针头药液残留量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须棉签按压,对照组棉签按压时间为(1.69±0.53)min。结论:Z-track径路肌内注射结合改良留置气泡技术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中效果确切,无须进行棉签按压止血,能够显著缓解注射后局部疼痛,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该接种方式能够达到预充式注射器使用效果,降低医疗设备成本,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因为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后,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在进行注射时,我们可选择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由于肌肉注射是有创性的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常引起一些并发症。现总结如下。1药液回渗1.1判定标准①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或血液;②注射部位皮肤变色(脱色或着色);③注射部位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1.2发生原因①常规肌内垂直注射方法有关,②注射用药物的总量和药物的性质;③注射的速度;④注射针头的内(外)径;⑤注射后留(拔)针的时间;⑥进针的深度;⑦注射部位情况如肌肉的大小、组织的弹性、有无水肿和硬节等;⑧全身情况如有无休克、出血性疾病等;其它如拔针后按摩注射部位等。1.3预防措施药液回渗的危害不仅在于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还会引起注射局部疼痛、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或变色(脱色或着色)等注射相关并发症。华慧娟[1]、谢少清[2]等介绍Z-track肌内注射法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药液的外渗:Z-track肌内注射法在注射前以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侧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期护理干预对注射黄体酮局部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12例黄体酮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法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肌内注射局部出现药物外溢4例,注射反应7例,无人工性脂膜炎的发生;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局部出现药物外溢18例,注射反应34例,人工性脂膜炎6例。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患者肌内注射黄体酮局部不良反应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前不同时间肌内注射阿托品对小儿呼吸道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50例)于氯胺酮麻醉前30~6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B组(50例)阿托品(0.02 mg/kg)与氯胺酮同时间肌内注射。两组患儿均于氯胺酮肌内注射2~4 min后入室准备手术,术中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呼吸道和肺部的听诊变化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变化。结果 A组Ⅰ级(即呼吸道未受影响)44例,Ⅱ级以上(即呼吸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6例,阳性率为12%(6/50);B组Ⅰ级33例,Ⅱ级以上17例,阳性率为34%(17∕50)。两组患儿呼吸道受影响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能有效降低氯胺酮对患儿呼吸道的影响,提高术中患儿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油性制剂最佳方法,保证了药液进入体内剂量,减少药液浪费。方法将600例次门诊注射黄体酮患者,按到医院治疗时间先后依次间隔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采用不同的肌内注射方法,对药液外漏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药液外漏132例(44%),由此引起的护患冲突18起;改良组药液外漏23例(7.67%),由此引起的护患冲突2起,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式Z形肌内注射法肌内注射油性制剂,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漏,同时又可减少护患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减轻妇科保胎患者疼痛的肌内黄体酮注射方法。方法:将100名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实验组采用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方法,即气泡留置技术和Z型注射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论:气泡留置技术+Z型注射法操作简单,药液吸收率高,能有效减少患者不适,是一种较好的注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适剂量的多沙普仑用于氯胺酮麻醉后既有较好的催醒效果,又能使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及减少不良反应。方法术前辅以地西泮5mg、阿托品3mg,入室后氯胺酮100mg三角肌注射,术中以1%氯胺酮静点。术后以多沙普仑60mg静脉注射。结果注药后出现急性肺水肿。结论氯胺酮麻醉麻醉后静脉注射多沙普仑应掌握患儿体重、用药剂量、注药速度,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匡东  陈小云 《当代医学》2012,18(23):146-147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泵注给药方法对接受短小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68例患儿,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泵注氯胺酮和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方法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B组患儿在麻醉后出现躁动、呼吸不畅的患者比例明显少于A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2/34)比38.2%(13/34),8.8%(3/34)比23.5%(8/34),均P<0.05];B组患儿麻醉有效率(94.1%)明显高于A组(84.2%).结论 采用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泵注给药方法对接受短小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0.
浅谈小儿麻醉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琨琳 《中国医刊》2005,40(7):9-10
近30年来小儿麻醉经历了基础麻醉(水合氯醛灌肠、深部肌内注射硫喷妥钠、肌注氯胺酮) 局麻或阻滞麻醉;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吸入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逐步发展,使小儿麻醉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也为外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操作、治疗环境和围手术期安全保障.在众多的麻醉方法中,面对具体的接受手术的患儿怎样选择麻醉方法?怎样做到:①使患儿围麻醉期安全,②满足术者需要,③患儿无痛苦,④并发症降到最低,⑤麻醉恢复期缩短,⑥避免因麻醉引起小儿精神创伤.这是现代小儿麻醉医师学习、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及急诊小儿上肢手术335例,经肌注氯胺酮(5mg/kg)基础麻醉,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按利多卡因总量4mg/kg,左布比卡因1mg/kg,配成容量为0.8—1ml/kg,用7号针头采用肌间沟法单次注药.结果全组335例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基础加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苄星青霉素的两种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两种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方法将400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留置气泡技术加Z型肌内注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一次注射的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留置气泡技术加Z型肌内注射法,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观察应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和芬太尼进行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在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5例急诊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为A组患儿肌注氯胺酮进行区域麻醉,为B组患儿使用肌注利多卡因+肌注氯胺酮+静注芬太尼的方案进行区域麻醉,为C组患儿使用椎管注射利多卡因+肌注氯胺酮+静注芬太尼的方案进行区域麻醉,监测记录三组患儿的相关指标。结果:B组患儿和C组患儿RR、SpO2、MAP、HR的水平均低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儿RR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儿和C组患儿发生术中体动的几率明显低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均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为患儿进行区域麻醉时应用肌注氯胺酮+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芬太尼的方案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银英  熊玉峰 《中原医刊》2000,27(8):F003-F003,F004
我院 1996年 4月~ 1998年 3月急诊外伤患儿应用氯胺酮共 92例 ,麻醉效果良好 ,副反应较轻。现将有关资料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2例患儿中男 55例 ,女 37例 ,年龄为 2~ 14岁。全部为外伤 ,其中骨折复位 36例 ,烧烫伤 2 7例 ,皮肤软组织损伤 2 1例 ,其它伤 8例。1.2 给药途径和剂量 :患儿全部应用静脉或肌注给药 ,其中静脉直接注射 32例 ,静脉连续滴注 2 8例 ,臀部深部注射 32例。静脉注射用 1%溶液 ,首剂每公斤体重 2mg ,可维持麻醉约 10~ 15分钟 ;静脉连续滴注时 ,先用氯胺酮 2mg/kg诱导后 ,用氯胺酮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东莨菪碱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进行腹部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东莨菪碱麻醉组(KLS组),观察麻醉前、注药后2 min、注药后5 min HR、SpO2的变化,术后根据患儿出现肢体动作和应答程度判断苏醒情况。结果 KLS组患儿镇静镇痛满意,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LS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东莨菪碱麻醉用于小儿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加稳定,术后苏醒快,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与七氟醚联合应用于小儿普外科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普外科小儿择期手术患儿70例,年龄2~12岁,ASA Ⅰ~Ⅱ级,麻醉诱导,氯胺酮2 mg/kg静脉注射,不合作患儿采取氯胺酮4~6 mg/kg肌内注射,后用面罩半紧闭吸入七氟醚,吸人浓度前30 s内6%,之后降至2% ~4%.结论 氯胺酮与七氟醚联合应用于小儿麻醉安全、便捷,不良反应少,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5岁,体重14Kg。于1987年10月3日上午9时50分在氯胺酮、r—羟基丁酸钠复合麻醉下行兰尾切除手术。患儿身体健康,无惊厥及癲痫病史,亦无肝肾病史。系足月难产,助产器吸出,现智能发育良好。手术经过顺利,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完毕历时1小时45分。常规术前给药后于上午9时50分给氯胺酮65mg肌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及急诊小儿上肢手术335例,经肌注氯胺酮(5 mg/kg)基础麻醉,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按利多卡因总量4 mg/kg,左布比卡因1 mg/kg,配成容量为0.8-1 ml/kg,用7号针头采用肌间沟法单次注药。结果全组335例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基础加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痉挛性脑瘫患儿神经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拟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的痉挛性脑瘫患儿,ASA Ⅰ~Ⅱ级,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全静脉麻醉.麻醉诱导:丙泊酚1.5~2 mg/kg+氯胺酮1~2 mg/kg缓慢静推;麻醉维持:丙泊酚以30~40 μg·kg-1·min-1、氯胺酮以10~30 μg·kg-1·min -1静脉微量泵人维持镇静镇痛.术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患儿神志消失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注药后至清醒各时间点患儿MAP、HR与注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注药后1、3 min时患儿RR减慢,SpO2下降,但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神志消失时间为(50.5±9.1)s,清醒时间为(15.3±3.6)min.所有患儿麻醉效果均较满意,无肢体扭动、恶心呕吐、流涎等不良反应;呼吸抑制3例,呛咳1例.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痉挛性脑瘫患儿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 氯胺酮麻醉已在小儿麻醉上得到广泛应用。作者报告了242例不同年龄、不同疾患患儿急诊手术时施行氯胺酮麻醉后的临床表现和特殊检查结果。26%的患儿术前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麻醉时间从40分钟到2 1/2小时。麻醉前用药: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镇静剂(ceaykceh)以及氯胺酮(2毫克/公斤体重)。麻醉药量:新生儿及1岁婴儿10~14毫克/公斤体重;1岁以上8~10毫克/公斤体重。麻醉持续时间达50分钟。超过50分钟的手术或操作,需追加剂量。在全量注射后25~30分钟注射全量的1/2或2/3。以后追加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