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特点,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诊治的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相关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脑卒中患者中,左半球病变33例(58.9%),右半球18例(占32.1%);经百忧解20mg/d及心理治疗1月后治愈16例(28.6%),有效31例(55.4%),无效9例(16.1%)。结论左半球卒中的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率远高于右半球,百忧解及心理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PS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而且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目前单独使用抗抑郁药无效率高达20%-40%。航天中心医院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观察了百忧解联合高压氧治疗PSD的效果,发现较单用百忧解治疗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005年10月,我院对31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行百忧解与心理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  张俊红 《山东医药》2010,50(8):68-6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UESSS)、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3、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ADL能力方面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抑郁症状改善的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百忧解治疗伴有抑郁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萌  朱慧卿  孙成刚 《山东医药》2003,43(34):32-3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其病因主要为感染、遗传、免疫及精神因素。UC急性发作常以紧张、劳累为诱因,较多患者伴有精神抑郁和焦虑表现。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本研究主要观察了百忧解对伴有抑郁的轻、中度UC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4例,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于入院2 w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状况。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9.9%,冠心病后抑郁发生率为33.8%。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迟缓及绝望感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750、0.609及0.524;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体重及迟缓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861、0.563和0.521。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焦虑/体化、迟缓及绝望感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体重及日夜变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冠心病后抑郁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在我国公民致死、致残病因中居首位[1],在发达国家卒中已经成为50岁以上人群的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和癌症。脑卒中后抑郁(PSD)以情绪低落、主动性差、兴趣丧失和睡眠障碍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PSD发病率为25%~79%[2],另有研究证实在所有脑卒中幸存者中抑郁症平均发病率约  相似文献   

8.
廖宝共  华锋凯  覃君德  唐利艳  覃莲 《内科》2011,6(5):435-436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A、NFA、FMA、BI评分。结果两组的四项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除NFA评分外,治疗组HAMA、FMA、BI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可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养椎广虚鼠。  相似文献   

9.
徐娉  庄强 《山东医药》2010,50(9):45-46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情感障碍、神经功能康复及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盐酸氟西汀联合心理治疗,治疗12周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临床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与波幅的变化判断抗抑郁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显著提高,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P〈0.05或〈0.01)。结论卒中后的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认知障碍可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可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认知能力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心理疏导+运动疗法、艾司西酞普兰+心理疏导+运动的综合疗法,治疗8 w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Barthel指数(BI)计分法〕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3组治疗后HAMD、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疏导及运动的综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评分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抑郁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药物、或单纯心理疏导+运动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我国卫生部门统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每年死于脑卒中150万人,存活脑卒中病人700万人.脑卒中2/3 的人致死或致残,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继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而2008年4月29日中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居民死亡主要原因>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这五大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85%,脑血管病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正>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其发病率为33%~50%~([1,2])。如国内1项研究报导PSD的发生率为42.9%~([3])。陈谋珠等~([4])提出应积极干预PSD的相关因素,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部位、家庭关系等均被列为PSD相关危险因素~([5[)。目前的研究结果大同小异,唯有在病灶这方面,来源于不同研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且集中论述的文章很少,本文将PSD责任病灶的研  相似文献   

13.
潘均喜 《内科》2008,3(2):195-197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6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20mg/d晨服;治疗组同时介入心理治疗。治疗前后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的HAMD、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和80.0%(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有良好的抗抑郁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受到重视。约20%-6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PSD将使脑卒中患者主动康复的愿望明显降低,以至延缓神经功能康复,影响预后。临床多采用抗抑郁药来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病人参与康复的积极性,但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采用安神解郁、醒脑开窍的针刺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用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疗程均为8周,定期对患者采用HAMD(24项)抑郁量表与TESS副反应量表进行疗效评估,同组治疗前比较采用t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定,治疗第1周开始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且一直持续至观察第8周,并研究组较对照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联用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较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19.8分±2.3分,神经缺损评分18.1分±8.3分,均较治疗前低,而观察组HAMD评分为12.4分±1.7分,神经缺损评分为11.7分±7.2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7.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老年卒中后抑郁的特点是近几年来研究的一个方向。本人总结分析了北京博爱医院偏瘫康复中心 1995~ 2 0 0 2年间 4 84例住院患者 (条件为首次脑出血或脑梗死 ,CT或MR结果阳性 ;意识清楚 ,检查合作 ,无明显失语或严重认知障碍 ;右利手 ;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障碍 ;病程 1年以内 ) ,年龄≥ 60岁 169例 ,其中有抑郁者73例 ,男 4 9例 ,女 2 4例 ,患病率4 3 2 0 %。 <60岁 315例 ,其中抑郁者 95例 ,男 78例 ,女 17例 ,患病率30 16%。老年脑卒中抑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年人 (P <0 0 1) ,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中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针灸主穴进行统计,计算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经络使用频率、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其针刺部位分布情况。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有44篇,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涉及的主穴共89个,以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印堂、合谷、三阴交、神庭、四神聪、水沟、心俞、足三里、膻中等腧穴使用频次位居前10,其中心包经的使用率最高,针刺部位选择,以头面部取穴居多。结论目前临床医生多选用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四大腧穴,注重头面部腧穴的运用,多倾向于从脑神、心神、肝等方面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19.
米氮平为新型的四环类抗抑郁药,临床报道其对抑郁症及老年性抑郁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少。但其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报道较少。2003年9月~2005年3月,我们对25例PSD患者采用米氮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卒中后抑郁状态(pos 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病人的抑郁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