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已经有了改变。为了证明此种变化,作者分析1981年的1586例和1987年的1513例单作冠脉搭桥术的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变量,它们是术后近期病患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决定因素。1987年  相似文献   

2.
冠脉搭桥术的远期效果取决于术后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本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法观察用抗血小板治疗对维持冠脉搭桥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12家协作医院自1983年6月~1986年7月的772例做过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所有病人随机分为五组,各组的治疗是:1)阿司匹林325mg 1次/日;2)阿司匹林325mg 3次/日;3)阿司匹林32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抽签法对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的3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分组,每组纳入患者15例,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使用延续护理干预,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 hPG、FPG、LVEF、SF-36、6-MWT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参照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 hPG、FPG、LVEF、SF-36、6-MWT对比护理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两组享受医疗照顾的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血管成形术(PTCA)或血管成形术加搭桥术的死亡率作了比较:第一组包含1985年所有96666例作过搭桥术或血管成形术的医疗照顾方案体系病人的人口统计、共同发病率及随后的死亡率资料。第二组包含了用Medis Groups方法在6个州随机采集的2931例血管重建病人的附加的详细临床资料。就全国资料而言,术后30天和1年死亡率在25423例血管成形术病人为3.8和8.2%,71243例搭桥术病人为6.4和11.8%  相似文献   

5.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Wolozin报告,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患者相比,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5年内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对危险增加70%。Wolozin对5216例CABG患者和3954例PTCA患者的转归进行了比较,基线时患者年龄≥55岁,没有痴呆,术后随访5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88例冠心病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研究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情均已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73%与63.64%,P0.05);研究组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优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室舒张功能,并提高心脏舒张状态;对伴有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人,手术后心功能和预后得到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介绍冠脉搭桥术后心脏康复治疗的作用及其机制和具体的心脏康复方法,对冠脉搭桥术后心脏康复研究和应用需要重视的问题也作了探讨,从而提出冠脉搭桥术后进行现代心脏康复必要性,对病人早日回归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及其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进行过心脏冠脉搭桥术的患者27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记录术后患者死亡人数、并发症及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际随访270例术后患者,围手术期和出院后死亡16例,死亡率为5.92%;术后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衰等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且对没有基础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提示冠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治疗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20例,患者均实施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存活110例(91.7%),发生出血7例、心律失常3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气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可行性,但要求医师做好体外循环灌注和心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67年Favalor首次报告用大隐静脉进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在欧美各国被迅速推广。瑞士Cenolier心脏专科医院自1974~1982年共做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5630例。1982年笔者在该院进修期间曾护理搭桥术后病人150余例,现将其中连续监护48小时以上资料较完整的70例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阻塞。其中男性63例、  相似文献   

11.
溶栓治疗短期后发生全身性循环栓塞已有报告,推测是因原先心脏栓子脱落所致,然而这些报告缺乏肯定的证据。本文报告一例因原有心脏血栓(经连续超声心动图确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脑栓塞的病人。 患者,女,82岁,右利手。1978年患心肌梗塞,1992年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且病人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1993年5月3日病人因劳累时出现进行  相似文献   

12.
1981年1月至1985年12月,在印度德里市对有症状患者和无症状健康者(包括医院病人、旅馆雇员和医学院学生)的粪便标本共3070份,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调查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涂片法和醛醚浓集法,病人和学生的粪样还用Robins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高龄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术高龄患者(>70岁)30例,其中14例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测定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点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术后氧合指数(OI),呼吸机支持时间,气管插管拔除后24h内自主呼吸频率和呼吸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CaO2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OI相应时点较术前显著增高。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CaO2明显高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的OI值均显著低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短(P<0.05),气管插管拔除后自主呼吸频率较平稳(P<0.05)。结论大于70岁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其呼吸功能均受影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优点较多,更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4.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桥血管狭窄或闭塞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冠脉搭桥术后常需要随访检查,但因选择性血管造影为有创性检查,操作复杂,费用较高,患者不易接受。双源CT的问世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准确诊断提供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本文收集74例双源CT冠脉搭桥术后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例A组,同时选取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5例为B组,分别测定2组术前及术后一周血浆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结果:在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术后一周呈下降低趋势P<0.05,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H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T3和FT3术后一周略有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甲状腺激素的代谢有影响,术后表现为低T3综合征,而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提示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机体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相对小、安全性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低氧血症护理,分析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冠脉搭桥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100例,并对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低氧血症患者中有轻度低氧血症93例(93%);中度低氧血症5例(5%);重度低氧血症2例(2%)。经护理和对症治疗患者均痊愈。结论对冠脉搭桥术后发出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防止低氧血症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的特点以及综合救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007年106例高龄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治疗结果;急症手术14例;术中应用OFF-PUME技术79例,IABP 11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4例。结果死亡7例,手术成功率为93.40%(99/106)。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应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可能发生的大量出血、神经功能不全以及对肝素或鱼精蛋白等不良反应问题,作者选择若干病人,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方法;病人51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6例,年龄41——84岁。10例不能作血管成形术,5例为  相似文献   

19.
由于总人口中老年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安全性、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和心肌梗塞后死亡率较高,因此老年患者(>70岁)CABG例数逐年增加。作者研究胸廓内动脉(IMA)对老年高危病人单纯作CABG术的影响。 1986年1月至1993年6月间1399例老年患者作单纯CABG术,年龄75.13±0.10(70至93)岁,其中823例只用大隐静脉,576例用IMA(单侧546例,双侧28例)或同时用大隐静脉作移植物。体重指数大于27.5kg/m~2则为肥胖。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冠脉造影,如  相似文献   

20.
抗血栓形成药增加冠脉搭桥术后移植大隐静脉的通畅率,但对移植乳内动脉(IMA)的效果尚不清楚。为此,作者就阿斯匹林(AS)、阿斯匹林加潘生丁和口服抗凝药防止移植IMA阻塞的效果和安全性作一研究。 方法 作者从有10所医院参加的《抗血栓形成药对冠脉搭桥术旁路血管闭塞的影响》研究(CABADAS)中,选择同时采用IMA移植术的病人494例作为研究对象。CABADAS系前瞻性研究,从1987年7月至1990年8月间共有948例病人参加,随机分为AS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