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兼象脉     
杨容青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44-2045
中医脉诊,一般把病理脉分为28种.每一种都有各自不同的脉象特征,都有其所主之病.但由于疾病是复杂的,临床所见脉象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病脉多是几脉相合并见的“兼象脉”.因此,深入探析“兼象脉”的兼合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是加深中医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简论兼象脉     
杨容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44-2045
中医脉诊,一般把病理脉分为28种.每一种都有各自不同的脉象特征,都有其所主之病.但由于疾病是复杂的,临床所见脉象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病脉多是几脉相合并见的"兼象脉".因此,深入探析"兼象脉"的兼合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是加深中医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08-1010
脉诊是中医准确辨证的基础,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的发展与创新,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表征出疾病发生发展的"证据链",搭建出"脉-证-方"相应的辨治体系。以眩晕为契点,系统总结其脉象要素、证候特点和辨治方药规律,验证系统辨证脉学"脉-证-方"诊治体系,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脉诊研究是指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对中医脉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医诊病非常重视脉诊 ,而各种脉象的辨别依据仅是医生的指下感觉 ,对其判断主观因素太多 ,不同脉象很难界定 ,故不同医者对同一脉象很难统一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及生物医学、数学、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向中医领域的渗透 ,脉诊客观化逐渐成为实验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客观化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应用和促进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而脉诊的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反过来又有利于脉诊客观化的实现。1 脉象的客观化描记公元 1 2 41年 ,施发的《察病…  相似文献   

5.
研读《伤寒》解缓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脉本是中医临床常用、常见脉象,但叔和以来的脉学著作,对其概念却多颇含混,即使是当代的中医院校教材,也令学者多生疑问,莫衷其是。研读了《伤寒论》中有关缓脉的论述,发现“缓”字确有缓慢和松弛两种含义。缓脉脉象的描述以“脉势纵缓”或“脉管壁松弛”最为妥当。  相似文献   

6.
论十怪脉     
郭云赓 《中医杂志》1990,31(7):11-13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内经》和《难经》屡有脉学记述。晋·王叔和著《脉经》总结24种脉象,后世医家对脉诊作了大量探究,但绝大多数都只在《脉经》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或增删。独元朝危亦林氏在其《世医得效方》中搜集记述10种危重症脉象,总称“十怪脉”十种怪脉中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临床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脉象与症状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是一致的,谓之脉症相应而为顺。当脉象与症状表现不相一致的时候,则谓之脉症不相应而为逆。这时,中医习惯地将其“脉象”或“症状”称之为“假象”。例如《医碥》所说:“凡脉症不相合,必有一真一假,须细辨之...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7,(7):539-540
伴随精神行为病证志意辨证理论与方药体系的实践应用,相应的志意脉象诊法需要构建;临床脉学研读体会,单因素、典型脉象的感悟须从重视儿科开始。病证、体质、志意脉象的拾取与诊断技能提升,应秉承中医传统脉学理法,学习汲取现代脉家精华,注重脉感的训练与研习,区分疾病类属,选择相宜脉诊方法,依据脉征特点,选择相宜脉诊指法,顺应脉象规律,选择相宜脉诊层位。  相似文献   

9.
脉学是祖国医学的精髓,中医传统脉学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这期间,西晋王叔和所撰《脉经》将脉象明确总结为二十四脉,后至明代李时珍所撰《濒湖脉学》增至二十七脉,《诊家正眼》增疾脉而为二十八脉,为临床及教学中最为常用。随着现代脉学的发展,当代医家在对传统的二十八脉赋予现代临床意义的基础上,增加脉象,引入"脉晕点""心理脉象""脉象要素"等适用于现代临床的全新脉象种类。了解脉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能够指导脉学的学习,从而与时俱进地提高脉诊技能,为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祖国脉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临床报道和中医著作中,时见有将弦与缓两种脉象归于同一部脉中的现象。如称某人脉“弦缓”、“弦细缓”等。笔者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弦与缓都是依据脉象的形态来区分的。“弦”即状如绷紧的弓弦之意,是指脉象手直且长,并较紧张。“缓”即柔缓、缓和之意,在脉学著作中它被形容为“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如初春杨柳舞风之状”。可见缓脉本指一种松弛、缺乏紧张度的脉象。弦与援这两种脉象也和浮沉、近数一样,是一对相反的脉象,不会同时出现在一部脉上。当然,弦缓并提者并非有意自相矛盾,而是没有正确使用“缓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崔嘉彦系南宋甘肃天水人,中年客居庐山,传习医学,首创西原正派脉学,编著《脉诀》等医籍,门人甚多,继承和发展了西原正派脉学,脉学著作颇丰;纠偏时行的"七表、八里、九道"脉学之弊端,系中医脉学发展之里程碑,对后世脉学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最为玄妙和最难掌握的技术,如<脉经>所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这是因为前人记载的仅单种脉象就有27种(或34种)之多,加之怪脉、真脏脉以及复合脉、兼脉等,使医者如坠云雾[1];近代学者从位、数、形、势对不同脉象进行归纳与分类,依然令初学者难得要领[2].  相似文献   

13.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标志性诊法,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自古脉诊研究著作甚多,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叹。清代旴江医家黄宫绣是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学识渊博,精通医理,通晓各家,熟谙岐黄,尤善脉学,著脉学专著《脉理求真》,主张治病必先明脉理、识药性,提出“持脉之道,贵在活泼”的诊脉原则。围绕黄宫绣主张诊脉应灵活变通这一思想对黄氏脉学进行了探讨,在对黄宫绣其人、其书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文献研究法对其著作中关于脉诊的部分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系统地从诊脉部位、胃气的判别、脉象主病3个方面分析了黄宫绣的“活泼”脉法,从而阐释了黄氏脉诊主张诊脉部位的多样性,判别胃气的灵活性与脉象主病的机动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黄宫绣在诊脉部位上提倡以临床实际为准,对脉诊中胃气有无的判断,认为既不能固守《脉经》以关脉候胃气的主张,也不能固守时令生克,而应以脉象的和缓从容为依据;在临床运用中应将脉象进行分类归纳,注重相兼脉象及独见脉,脉真从脉,症真从症,不宜拘泥;在重视脉诊的同时强调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14.
何海龙  谢连娣  王雅婧 《陕西中医》2023,(11):1650-165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无症状房颤患者除心电图筛查外,体表脉搏触诊也是初筛房颤最直接途径之一,而中医脉诊与脉搏触诊相通。根据房颤发作心率波动范围分为快速型、慢速型心室率两类房颤。结合古今脉学专著将房颤的现代认识与中医脉学的脉象要素、病因病机对比分析,将房颤的现代病理生理特点与影响脉象形成的中医病机相结合,从脉象的率、律、形、势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促脉、散脉、涩脉、结脉等房颤基本、常见、代表性脉象。房颤见结脉而非代脉,提出房颤可见真脏脉的观点,指出真脏脉的房颤患者非不治之症,为临床辨识房颤脉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明代医家兰茂是云南著名的医药学家,其著作《滇南本草》《医门擥要》对研究云南地区的本草学及中医药临床有重要价值,兰茂对中医诊断尤其是脉诊有深入研究,阐述全面细致,极具特色,诊脉时强调医患在"静"的状态,脉象以血气为本,因人而异,并以阴阳统分脉象,重视尺脉与脾肾之疾的辨证,示人以规矩。在脉象主病方面,以左手寸关尺分别主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别主肺脾命门,并阐述了各部浮、沉、迟、数的脉象(主要是复合相兼脉象)所主病症,提出相应治则治法及方药,对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医腕脉诊法是哈萨克医学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是哈萨克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腕脉诊法作为哈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是哈萨克医学在不断地发展中形成的,是哈萨克医学经数百年实践累积下来的临床经验,根据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生理与病理的状况。哈萨克民族在繁衍生息、在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社会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地理气候特点的哈医药学.其中包括哈医腕脉诊脉法,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腕诊脉法,作为哈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脉诊通过切摸特定部位脉象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其中包括病理性脉象有四大星辰脉、两大阳阴脉、二十四个脏器脉,这些反映机体十种物质平衡状态中温热与寒凉、紧硬与松软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中医脉象客观定量化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燕 《世界科学技术》2005,7(1):118-122
人体系统是一个时变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脉象是人体系统的输出信号。中医脉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长期以来影响着脉学的客观化和科学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脉象信号定量化研究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系统有效的脉象信号分析研究方法。为完成对脉象信号的定量与定性的客观化研究,需要研究出客观化的完整而简单有效的脉象处理方法。根据现代控制理论的观点,能够从系统的输出信号了解系统内部状态,因此以人体复杂系统的脉象输出信号作为研究对象,将现代系统理论和信号处理方法与我国传统的脉象学相结合,基于这种观点研究中医脉象学使之更科学化。通过对脉象信号的分析采用了时域和频域(尺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入时频分析和小波理论进行脉象信号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应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脉象信号的分类识别,并进一步采用模糊神网络技术进行脉象信号的分类识别优化和脉诊专家数据库设计,系统地建立了系统全面的脉象客观化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细脉、小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脉经》以降中医脉学一般把细脉与小脉这两种名称统一为细脉,但是,两者在脉象形态上不同,通过对细脉与小脉各自脉象要素的分析,细脉是单因素脉,代表了脉管细这一方面的特征,小脉不能等同于细脉,小脉是一个复合脉象,代表了脉体细和脉搏无力两者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脉诊辨析     
脉诊是医生运用手指切按患者体表动脉,探查脉象,用以了解病情、辨识病证的一种诊病方法.中医学对于脉诊,尤其是寸口诊脉极为重视,并使之成为临床的常规诊法.学习脉诊只有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实践,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脉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诊断性试验设计,评价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120例受试者溢脉、聚脉、韧脉、紊脉4种基本脉象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的一致性及其自身重复性.结果: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溢脉、聚脉、韧脉、紊脉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0.8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