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增 《河北医学》2006,12(5):432-43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以来本院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结果: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与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它疾病等相关,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认识影响抗痨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定时检测肝功能,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痨疗程完成。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91-92
目的分析118例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验、病原学检查、腹部B超检查等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他疾病等,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认识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定时检测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结核疗程完成,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根据服药史、血象、肝功能检验、腹部B型超声检查等,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11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影响抗精神病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用药时间、抗精神药物种类.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分别75.0%和25.0%,其中以氯丙嗪(25.9%)和利培酮(8.9%)应用最多.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与服药后1~3个月.结论 认识影响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在药物性感损坏的高发时期加强监测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琪 《吉林医学》2014,(9):1925-192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现药物性肝炎的结核病患者,对患者一般情况、结核类型、肝功能损害时间及治疗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同患者年龄、性别、结核病类型、初治或复治、HBV感染情况等有关,及时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难免发生药物性肝炎,在临床治疗中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董力 《包头医学》2010,34(1):19-20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发生机率。方法:按统计学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09年9月以来本院住院肺结核初治患者53例,了解药物性肝炎发生率。结果:53例初治患者中有8例出现用药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5%。结论:药物性肝炎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治疗过程中发生率高,应予高度重视,定时检测肝功能,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痨疗程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提高护理水平。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查指标,心电图等检查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用药时间,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多种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等等。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分别占99%和110%,其中以舒必利(57.1%)、利培酮(41%)应用最多,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个月以内。结论:认识影响抗精神病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在药物型肝炎的高发时期加强检查肝功能血生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损害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结果 在护理过程中,做到观察病情细致,早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及时停用抗结核药,加强抗炎护肝等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多数患者病情好转.结论 抗结核药致严重肝损害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及加强护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提高临床医师防治药物性肝炎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史、临床表现、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时间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引起219例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依次为抗结核药(35.61%)、中草药(23.29%)、抗感染药(19.18%)、抗肿瘤药(16.44%)及其他药物(5.48%).大多数肝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后1~16周.结论 药物性肝炎与患者用药种类、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抗结核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因素;由中草药所导致的药物性肝炎不容忽视;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药物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住院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性别,年龄,体重,饮酒史,肝脏疾患、抗结核药方案有关.结论 抗结核治疗不可避免出现肝损害,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0例抗结核药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阿拓莫兰1.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服肝复康汤,1剂/d,水煎,分2次服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BIL、 ALT、 AST等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71.4%(25/35),治疗组94.3%(33/3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复康汤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因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性肝病大多发生于2个月的强化期内,老年人及HBsAg阳性患者易发生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类似。该病预后较好,经治疗后77.6%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发生率高,应定期测肝功能,老年及HBsAg阳性患者更应重点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相似文献   

12.
史学斌  冯慧萍 《吉林医学》2012,33(17):3660-366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26例,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状况,提高认识。方法:对我院住院的26例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有患者用药时间,患者年龄、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以肝细胞损伤性性多见,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抗结核药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一类药物,其发病时间多在2~4周,以肝细胞损伤较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81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肌苷、肝泰乐以及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疗效较为显著,患者康复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月内,3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2月内,5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2月后.经一定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全部消失,且肝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ALT以及AST指标等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因而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结论:针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通过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饮食护理、肝功能护理以及健康宣教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且能获得较高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80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分成两组,全部患者均应停用抗结核药物,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选择异甘草酸镁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T、ALT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覃永红 《华夏医学》2005,18(6):954-95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住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65例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患者有肝损害副作用,轻者不需停用抗结核药而加用保肝药物,重者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而综合保肝治疗.结论:掌握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种类、剂量、时间、程度、防治措施,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停用或调整抗结核药物,确保抗结核治疗全程进行,达到化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1例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患者用药异甘草酸镁;对照组30例,患者复方甘草酸单铵S.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和ALP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0.0%)与对照组(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具有降酶护肝的作用,以此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甘草酸二铵对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作用,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68例初治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抗结核药物+甘草酸二铵)和对照组84例(抗结核药物).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2例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84),对照组12例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12/84),其中10例发生于抗结核强化期.两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2.4%和14.3%,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明显优于常规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可保证抗结核疗程的完成,对预防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有志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540-54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0例抗结核药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阿拓莫兰1.2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服肝复康汤,1剂/d,水煎,分2次服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BIL、ALT、AST等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71.4%(25/35),治疗组94.3%(33/3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复康汤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安徽医学》2009,30(12):1454-145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24例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的第1~8周,发生率8.54%。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