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肛瘘是肛周间隙化脓感染发展到慢性期阶段形成的瘘口或隧道[1]。柳教授从事肛肠病专业20余年,现将其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肛瘘的病因尚无统一的认识,多认为是脓肿自行破溃,直肠肛门损伤致细菌侵入,会阴部手术后感染,结核病继发,血行感染,克罗恩病并发等形成。中医认为,肛  相似文献   

2.
肛瘘发病机制与手术失败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肛隐窝处反复的炎性刺激肛腺感染后形成的软组织炎,在肛门直肠各间隙形成脓肿,早期手术切开脓肿凡纱引流可及时减轻中毒症状,并防止间隙内脓肿蔓延到其它间隙而导致疾病复杂化,无论手术切开或脓肿破溃,大多数均形成肛瘘。实际上这种非特异性的肛门直肠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的急性症状期和慢性炎性阶段。  相似文献   

3.
肛痈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 ,是肛窦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组织炎症的病变 ,属祖国医学“痈”的范畴。其发病急 ,疼痛剧烈 ,全身症状较重 ,破溃后形成肛瘘。应争取早日治疗 ,以免形成肛瘘 ,采用仙方活命饮内服外洗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2例 ,男 48例 ,女 2 4例 ;年龄 18~ 45岁 5 7例 ,46岁以上 15例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5天 ,平均 5天 ;皮下脓肿14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 12例 ,粘膜下脓肿 9例 ,直肠后间隙脓肿 11例 ,肛门后间隙脓肿 8例 ,肛管粘膜下脓肿 8例 ,其它 10例。2 临床表现肛周脓肿表现为一般的炎性…  相似文献   

4.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一般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肛痈、脏毒等范畴。其特点是自溃或切开排脓后常形成肛瘘,特别是切开排脓后形成的肛瘘,一般需再次手术,给患者增加痛苦和负担。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传统  相似文献   

5.
<正>肛周脓肿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或筋膜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进一步发展就形成的肛周脓肿,脓肿破溃后多形成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目前国内的治疗方法多采用脓肿切排联合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术后患者换药痛苦、愈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正  相似文献   

6.
旷置疗法治疗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1958年Eisenhammer根据肛腺解剖学的资料与Parks首先提出肛隐窝感染学说,并提出把肛门周围脓肿分为腺源性脓肿和非腺源性脓肿两种,前者又称致瘘性脓肿。根据肛腺感染学说及肛门直肠周围解剖特点,肛周脓肿被认为是由于肛腺的非特异性感染所致,肛腺感染后通过内括约肌蔓延,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扩散,形成相应间隙的脓肿。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肛瘘106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其发病率高,在肛肠科仅次于痔[1].大多为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主要侵犯肛管,涉及直肠较少,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的肛隐窝,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肛瘘多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为结核、克隆病等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直肠肛管外伤继发感染也可形成肛瘘.肛瘘的发生与性激素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在青春期个体自身的性激素开始活跃,特别是肛腺增殖明显.由于男性肛腺分泌旺盛较女青年更加明显,且男性括约肌发达,肛腺排泄不畅,更易引起肛瘘.  相似文献   

8.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的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易形成肛瘘,故肛周脓肿和肛瘘是一个病的两个阶段。目前对肛周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并常在手术时将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毫无顾忌地切开,由此而导致肛管缺损、肛周疤痕畸形,对肛门的功能和外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许多临床医师逐渐尝试采用各种方法保留肛门括约肌以避免上述问题[1~2],却常因操作繁琐或不能保证引流通畅而疗效欠佳。笔者自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8例肛周脓肿应用保留括约肌术结合四黄生肌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传统的肛…  相似文献   

9.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肛瘘是肛肠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有反复发作和病情复杂化可能,尤其是复杂性肛瘘具有病变部位高且深(病灶累及或超过肛直环),主、支管数目多且走行复杂,内口或外口缺如不易辨认等诸多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肛瘘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其发病率国内1.67%-3.6%,国外8%-25%,发病高峰年龄段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1].复杂性肛瘘发生率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是指外口和管道有2个或以上,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低位复杂性肛瘘)或以上,甚至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治疗中存在着复发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等问题,被称为难治性肛瘘.  相似文献   

11.
<正>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后的后遗疾患,最主要由污染粪便滞留肛隐窝产生肛腺炎引起。根据我国衡水会议(1975)定义,低位肛瘘即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者,低位肛瘘又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低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个瘘管、一个内口和一个外口之完全瘘,内口在齿线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浅部或浅部以下;低位复杂性肛瘘内口在齿线处,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并有支管和空腔,外口和管道2个或2个以上。肛瘘在非急性炎症期,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表现为肛旁流脓、肛周疼痛、肛门湿  相似文献   

12.
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国内发病率为1.67%~3.6%,国外为8%~25%,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5~6∶1.婴幼儿发病也常见,其男女比例与成人无明显差异,约为5∶1.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肛瘘一端通于皮肤,一端通于肛管或直肠.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  相似文献   

13.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近也有发现与肛线的损伤有关。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相似文献   

14.
<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多由于肛窦感染、发炎等,炎症沿其肛腺管蔓延扩散到肛门周围组织间隙或肛管皮下与黏膜下。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称之为"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发  相似文献   

15.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病,是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这些脓肿通常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各个间隙,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在肛门附近溃破而形成肛瘘。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的机会很多,尤以肛周脓肿为多见。糖尿病之所以容易合并感染,主要是体内起主要防御作用的白细胞功能减退所致,因此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如不及时手术治疗,一旦感染扩散,则易并发坏死性肌筋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危急。术后创面愈合是影响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肛窦炎和肛腺感染引起的肛门周围组织感染可引起肛周脓肿,深部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后,内部压力逐渐增大。认为肛周脓肿深部脓肿根治术不仅可使患者脓腔早愈,防止蔓延,而且也不易形成肛瘘,即使形成肛瘘,也比较容易治疗,其高治愈率,低复发率,使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7.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而形成的瘘道。近4年来,笔者对收治的56例各型肛瘘分别采取切开法、挂线法、切开挂线法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总称,以肛腺感染化脓继发的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或黏膜下感染而形成的脓肿最为多见.多数肛周脓肿会发展为肛瘘,故应及时手术治疗.2004-2007年本院外科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方法治疗肛周脓肿患者6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我国肛门直肠疾病的25%,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肛瘘是指位于肛管周围,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的肉芽肿性管道,常由直肠肛管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而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作为肛肠科常见病,每年新发病例约为2/10 000~10/10 000。自1961年Parks提出肛门隐窝腺感染学说以来,人们认识到绝大部分非特异性的肛门直肠脓肿及肛瘘的形成,是肛门腺感染和肛门腺导管堵塞后形成的肛门腺脓肿向周围进一步发展蔓延导致,只有小部分的肛周脓肿是由外伤、炎症性肠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等原因导致。无论是成人还是婴幼儿的肛周脓肿,都以男性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