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丹溪心法》中风病辨治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中医四大难治证之一,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提出了"内风"的早期观点,其对于中风病的病机及证治做出了详细阐述,为后世中风病的全面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丹溪心法》所论中风辨治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林丽珠 《新中医》2010,(9):127-128
<正>朱丹溪是金元时代四大家之一,其学术上溯经旨,下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诸家学说,汇集百家精要自成一家。丹溪学术倡养阴大法,亦长于治气、血、痰、郁等杂病,治痰尤具特色。其"从痰辨治"理论应用广泛,验之临证,颇有实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学首席教授周岱翰运用朱丹溪"从痰辨治"理论,在脑瘤治疗中每获良效,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朱丹溪其学术以养阴闻名于世,然在杂病的辨治上,并不囿于阴虚之成见,临证常以气血痰郁立论,尤其对痰病证治更具特色.现就朱丹溪痰病证治及治痰基础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玉良  王步球 《中医杂志》2012,53(16):1432-1434
对《丹溪心法》中论治胃病的篇章进行分析,总结朱丹溪辨治胃病的特色与成就。朱丹溪既有以痰为主进行辨治的鲜明特色,又严格遵守和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灵活多样。创立嘈杂病名和对吐酸病机的独到分析,堪称对胃病辨治的突出成就。对于胃病的一些重要治则治法以及对胃病病证名称的明确,对后世胃病的中医辨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认为"清静"是<内经>中的重要概念,进而阐述朱丹溪的"清静"观,并通过其在药治与心治中的具体运用,抛砖引玉,使中医"阳密归根""形神兼治"之理论得到重视及升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丹溪心法>论治血证的篇章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朱丹溪辨治血证的特色与成就.他既有从痰及火论治的鲜明特色,又充分遵守并证论治的原则,治疗方法亦灵活多样.他创立"咳血"--证名及其对各血证病名与病机的独到分析,堪称对血证并治的突出成就.他提出的对于血证的一些重要治则以及对血证预后的精辞论述,对后世中医血证的辨治有着深...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痰瘀痹阻证治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101例中风病痰瘀痹阻证的分析,认为该证候可见于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当辨痰瘀之有无与主次,而治痰治瘀须重调气。  相似文献   

8.
金元四大家对于中风之论治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玲  刘菊妍  胡海平 《四川中医》2006,24(11):27-28
金元时期四位著名医家刘完素、李杲、张从正、朱丹溪对中风的认识和论治各树一帜,其中完素重热极生风、东垣偏气虚中风、子和主肝风内动、丹溪创痰湿血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风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本文阐述了四大医家对于中风病的理论主张及辨治特色,为中风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朱丹溪擅长从气、血、痰、郁辨治杂病。胃癌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基础,痰瘀互结、邪实郁滞为要素,因此临证可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从气论治,当治以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从血论治,可治以养血化瘀、清化血热;从痰论治,应治以实脾化痰、顺气导痰;从郁论治,宜治以理气解郁、开郁散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总结朱丹溪针灸临证经验,从经络证治、针法灸法应用等方面探讨其针灸临床特色。朱丹溪提出"合生见证",丰富了经络诊疗内涵;在临床中将针灸与药物配合应用,认为针法"泻而无补",多用针刺放血以泻实;灸法虚实寒热皆可用,临证用灸法泄热拔毒、苏厥醒神治疗热证、急症,充分把握灸法补阳生阴、泄热拔毒的治疗时机等,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7,2(3):40-42
称人为“侬”,多见于南部吴语以及闽语,这在早期“吴声歌曲”中也有所反映。但因历来诗歌中多数是用“侬”作自称,用于称人者趋向减少,以致为人们所忽略。字书对“侬”,字的解释,一般只说是“吴人称我”而不说“称人”。考证吴语的实际情况,显然是有欠全面。  相似文献   

12.
《内经》明确提出饮食有节的重要性。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又多次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历代医家运用经方存在两种倾向:原方原量,崇古遵经不越雷池一步;灵活化裁或仿经方之意创立新方。然临证施用经方,或以原方原量,或以化裁创新,皆应随证而化,方可于“形似”与“神似”之间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4.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几几”辨正@贾延利$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闭"时辰取穴和"主客"客主"顺序取穴针刺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探索孕期选穴用穴的规律。方法:选怀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开主客组、开客主组、闭主客组、妊娠模型组,另设正常未孕对照组8只。按灵龟八法,开主客组、开客主组在"照海开穴"时辰,闭主客组在"非照海开穴"时辰,分别针刺"照海"穴、"列缺"穴各5 min,再针刺"合谷"穴20 min,之后针刺"三阴交"穴5 min,观察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未孕对照组比较,妊娠模型对照组及3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大多显著增高(P<0.01,P<0.05)。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闭主客组的子宫张力在第8时段显著降低(P<0.05);另两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针刺组的子宫收缩频率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闭穴"时辰、"主客"顺序取穴针刺,能减缓晚孕大鼠子宫的收缩活动,保持妊娠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李崇超 《江苏中医药》2006,27(11):61-62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肾欲坚",敦煌出土的陶弘景的《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中有"肾德在坚",的说法,中医的"肾"和"坚"的关系,在中医著作中是常见的.从字源、认识论、中医肾的功能、肾脏用药以及中国古代对于人体的认识,都能体现中医的"肾"和"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肾"和"坚"的关系的理清,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探讨中医理论的一般特性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8.
辨明"疫"的含义,兼剖析"寒疫"的学术内涵,认为"寒疫"包括流行而不传染的"时行寒疫"和流行并传染的"沴疠寒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意义上"春七"与"冬七"中氨基酸含量差异,为明确两种采收方法对三七药材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含量,利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春七"剪口"冬七"支根"冬七"剪口"春七"支根"冬七"主根"春七"主根;不同采收方法下,三七同一部位有9种氨基酸存在含量差异;同种采收方法下,三七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春七"和"冬七"各部位必需氨基酸以及药用氨基酸占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文山产区"春七"和"冬七"仅在部分种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性,故而推断氨基酸含量可能不是影响两种三七质量的主要原因,文山地区"春七"和"冬七"的差异性还需在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心""脑"认识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神明”是指精神、意志及思维活动由心统领,它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心理学的一个支撑点。明清时期人们认识到脑是产生思维和控制情感的器官,“脑主神明说”逐渐发展起来,而传统医学理论中的“心主神明说”受到了质疑。正确理解古代“心”与“脑”概念的内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