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5.
6.
7.
8.
9.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原为治疗外寒内饮之病症而设。笔者以本方治疗泄泻、失音等病证,效果较好,兹介绍如下:1 泄泻(脾肾阳虚、痰饮内停)陈某某,女,46岁,干部,1999年4月30日初诊。患者素体肥胖,大便泄泻,久治不愈。近1周来,每逢子丑时之交,必泻下数次,伴肠鸣,脘腹不痛,神倦体乏,渐至卧床难起,眩晕,咳嗽痰白,口渴不欲饮,唇淡,口粘纳呆,舌质嫩苔白腻,脉滑无力。证属痰湿困脾,肾阳虚衰,浊饮阻滞气机。治以宣畅气机,温肾暖脾。处方:麻黄、桂枝、白芍、法半夏、干姜、白茯苓、炙甘草各10g,细辛、五味子、罂粟壳各6g。服2剂后,利止食增,诸症大…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 咳证虽多,无非肺病,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素问·咳论》),从整体观念出发,揭示了咳嗽一症与五脏六腑之间的病理关系.后世医家在此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临证实践创造出许多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和治疗方药,对中医咳证学说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素问·咳论》云:"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小青龙汤是医圣张仲景所创方 ,主治外寒内饮证。《伤寒论》说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 ,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中“痰饮咳嗽病”与“咳嗽上气病”证候典型者则用小青龙汤方。但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是变化不定的 ,因此 ,仲景在用小青龙汤时 ,常方随证变 ,如咳嗽上气病所用的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都是依据寒饮的轻重 ,上迫的缓急 ,夹热与否等不同病情而化裁的。从现代临床上看 ,小青龙汤及其变化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等病。兹就个人临床体会 ,谈谈… 相似文献
17.
18.
吴伟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
传统中医常“泄泻”并称,指泄泻病证,但在中医典籍中“泄”“泻”两字基本是独立使用,各有所指。“泄”除了主要表示便泄外,另有五义,其基本义是排出,如“炅则气泄”,另还指“以苦泄之”的药食法和“满者泄之”的针刺法等。而“泻”字则有四义,除了一义与“泄”相近指腹泻病证外,主要用于“实则泻之”的补泻法,此外还指“藏而不泻”的输泻功能和泽泻药名。泄、泻两字音同义异,中医典籍译家以及中医术语标准中或有用一词翻译多义的,或有将两字混为一译的,对于这两种一概而译和交叉混译的倾向须进一步辨明两字差异,以求在译文中体现其中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素问·六节脏象论》中五脏“本”含义的比较分析,结合解释自然运动规律时“极”的含义,联系肝脏的生理特性,讨论了“罢极之本”的实际含义。指出:“罢极之本”应是高度概括肝脏最重要功能的生理概念,即“藏血生发之本”,而非“疲困之本”、“耐受疲劳之本”等。 相似文献
20.
<正>咳嗽是最常见症状之一,有时咳嗽症状很难消失。遵循《素问·咳论篇》“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理论,对久咳顽咳者,以其原发脏腑为主治之,效果较好。临床上笔者以健脾化痰为主治脾咳,方用六君子汤加白芥子、杏仁、杷叶等加减;以扶正固本补肾为主治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