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羌活胜湿汤配合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羌活胜湿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CROM评分及NDI评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CROM评分及N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ROM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7.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针刺相比,羌活胜湿汤配合针刺可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疼痛度及活动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直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主动转颈训练结合被动弹拨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影响。方法:随机分组法将中医科门诊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主动转颈训练结合被动弹拨颈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对照组用颈椎牵引和中医针刺治疗。两组患者都治疗3疗程,从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VAS、PRI、PPI及主要症状缓解时间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患者VAS、PRI、PPI及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转颈训练结合被动弹拨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定指数评分(PRI)、疼痛强度评分(PPI)。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局部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用针灸结合颈椎牵引,观察组加用松筋疗法配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29%、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颈椎疼痛及眩晕评分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及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及疼痛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疼痛状况[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主要症状(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上肢麻木疼痛、上肢肌力下降)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肩部疼痛评分、颈部活动受限评分、颈部压痛评分、上肢麻木疼痛评分、上肢肌力下降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有助于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7.
罗小光 《新中医》2016,48(7):124-126
目的:观察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予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结果:治疗前,2组PRI、VAS、PPI评分和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RI、VAS、PPI评分和ND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和N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疼痛、减缓颈椎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医颈椎牵引联合内服、外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外敷进行治疗。治疗后,记录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状况(PPI)及颈部活动度进行检测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0,P=0.0422)。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PRI、PPI及颈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PRI、PPI及颈部活动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指麻木缓解时间及椎间孔挤压试验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颈椎牵引联合内服、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文合  席玉洁  何浩 《新中医》2023,55(2):132-138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法联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方内服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风寒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CSR风寒痹阻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予牵引治疗,对照组以羌活胜湿汤加减方内服治疗,观察组予羌活胜湿汤加减方内服联合温阳通督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患者的颈椎功能状况,使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程度,测量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椎活动度,测定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内皮素-1 (ET-1)、P物质(SP)水平。评价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椎JOA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颈椎JOA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SF-...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手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损伤(SCI)继发中枢性疼痛(CP)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SCI继发CP患者,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试验组25例、单纯手术组30例及保守组33例。试验组和单纯手术组患者入院3 d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试验组术后联合补阳还五汤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保守组给予制动及甲钴胺片治疗。比较3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简化版McGill问卷(SF-MPQ)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及随访12个月,3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D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试验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高于单纯手术组和保守组(P0.05),NDI评分均低于单纯手术组和保守组(P0.05);单纯手术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保守组(P0.05),NDI低于保守组(P0.05)。随访12个月,试验组与单纯手术组上述2项评分均优于保守组(P0.05);试验组与单纯手术组上述2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3组疼痛分级指数(PRI)(感觉项、情感项)、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试验组与单纯手术组PRI、VAS及PPI评分均低于保守组(P0.05),试验组PRI、VAS及PPI评分均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随访12个月,试验组和单纯手术组PRI感觉项评分、VAS评分及PPI评分均低于保守组(P0.05);试验组与单纯手术组上述3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SCI继发CP患者,早期采取手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加速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羌活胜湿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雷火灸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的差异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各项评分[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 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MPQ各项评分、NDI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针刀围刺项韧带钙化灶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5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予X射线透视引导下水针刀围刺松解项韧带钙化灶治疗,对照组30例予水针刀常规松解压痛点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治疗3个月后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包括PRI、VAS和PPI评分),统计2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2组间PRI、VAS、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中医病证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06,P0.05)。结论水针刀围刺项韧带钙化灶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可明显减轻疼痛,而且可获得更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枪配合肌内效贴布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分别采用中频、电针治疗及智能脉冲枪配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治疗2周。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2周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评分及ND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脉冲枪配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且有着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阿是穴配合颈肩部推拿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中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穴位,进行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选取若干个敏感的阿是穴进行傍针刺法,2组患者接入频率均为100 Hz连续波,治疗5次,隔日1次。评定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颈椎病疗效标准评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次、第3次及5次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PRI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PRI及VA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PRI及VAS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选穴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采取针刺阿是穴配合颈肩部推拿治疗可降低患者PRI及VAS评分,减轻肩颈部局部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骨度分寸法结合临床经验定点进行非直视下针刀松解疗法,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疗法,2组均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压痛点计数、疼痛评估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压痛点计数、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颈椎活动度均能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提高临床疗效,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Mc Gill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4.17%,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愈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79.17%;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RI、VAS、PP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可显著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颈部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脑中频电疗联合颈椎推拿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患者120例按就诊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电脑中频电疗联合颈椎推拿治疗,对照组接受颈椎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Constant-Murley评定量表评分,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而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应用电脑中频电疗联合颈椎推拿治疗肩周炎,颈肩同治,可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肩功能的恢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羌活胜湿汤加味及牵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羌活胜湿汤加味内服及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药包热敷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的变化及疗效差别。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活胜湿汤加味及牵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古法针刺、夹脊电针及口服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差异,探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古法针刺组60例、夹脊电针组60例和颈舒颗粒组40例。古法针刺组采用古法针刺操作手法治疗,取腕骨、昆仑、外关、曲池、肩井、风池;夹脊电针组采用电针C4-7夹脊穴治疗;颈舒颗粒组采用口服颈舒颗粒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PQ(SF-MPQ)量表评定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各项PRI评分(PRI感觉分、PRI情绪分及PRI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古法针刺组治疗后各项PRI评分与夹脊电针组和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夹脊电针组治疗后PRI感觉分与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古法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与夹脊电针组和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夹脊电针组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与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古法针刺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针刀T型松解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用微针刀T型松解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间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临床症状、体征、工作能力及手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天观察组PRI评分、VAS评分及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征、工作能力及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刀T型松解术治疗CSR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