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主要分析舒肝解郁胶囊的临床应用特点,通过文本挖掘技术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搜集关于舒肝解郁胶囊的论文数据,利用基于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方法,挖掘数据集中证型、疾病、症状、联用药物等方面的信息。挖掘结果通过一维频次并构建联系图进行展示。通过挖掘共检索出190篇舒肝解郁胶囊相关的论文。分析显示舒肝解郁胶囊的临床使用多与肝郁、气滞等证型类别相关;舒肝解郁胶囊运用的主要疾病包括原发性抑郁发作、脑器质性抑郁障碍、躯体疾病伴发抑郁、功能性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等精神科、心身科疾病;舒肝解郁胶囊主治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舒肝解郁胶囊常与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药物联合使用。研究结果提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的证型、疾病等挖掘分析结果与其说明书中基本吻合,潜在治疗证型为心神失养证,潜在治疗疾病为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共病、原发性抑郁焦虑共病、产后抑郁等。其常见联用药物为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  相似文献   

2.
杨倩  付英杰  任佳丹  王晨冉  高丽娜  丁林 《中草药》2023,54(14):4701-4712
抑郁症是慢性躯体疾病最常见的共病之一,躯体疾病共病抑郁(physical disease comorbid with depression,PDCD)对病程和预后有不利影响。葛根Puerariae Lobatae Radix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等功效,在多种PDCD中应用广泛。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以葛根单味药及含葛根的中药复方治疗或干预PDCD的研究文献,对葛根在PDCD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解析葛根治疗PDCD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干预抑郁症和PDCD的作用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为葛根治疗PDCD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突变和社会变迁,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等精神情绪类疾病高发,中医称之为情志病。此类疾病对患者躯体及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表现为诸多情感障碍症状,病程日久,影响人际关系,降低生活、工作质量,影响严重者会有轻生念头,甚者造成家庭悲剧。临床大数据研究发现:具有焦虑、抑郁特质的个体易患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趋于焦虑型和抑郁型两类,而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亦是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共病形式。作为高发疾病的抑郁症和经前期综合征是否存在某种共病机制?二者易感特质存在何种联系?理清相关关系对于进一步的药物研发、临床防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组成。逍遥散作为中医调治情志活动异常的经典名方,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其可用于抑郁、焦虑症及多种躯体疾病继发的抑郁状态,如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或其他疗法治疗妇科疾病、内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基础上伴随抑郁症发病,可明显改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评分,疗效良好,患者依从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目前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单胺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等,免疫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食欲素、胃饥饿素、瘦素等,进而调节机体神经生化机制、内分泌机制、免疫机制和脑区结构异常等达到防治抑郁症的目的,但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和基础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逍遥散临床防治抑郁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益的指导;同时也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共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帕金森病共病抑郁对象68例,按就诊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帕金森病症状、抑郁症状、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的生存质量。结果:随访半年相比治疗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随访半年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 0. 05);治疗4周、8周,对照组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高于观察组(P 0. 05);对照组帕金森病共病抑郁治疗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共病抑郁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老年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提请非精神科医生予以重视。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为100例老年躯体疾病患者作抑郁症筛选和严重程度评价。结果: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发病率可高达37%,且与年龄、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氏病等躯体疾患关系密切。结论:老年躯体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7.
苏虹  粟胜勇  羊璞  郭彦君  彭柳馨 《河南中医》2022,(10):1605-1609
中医药治疗产后抑郁多采用经典方剂、自拟方剂、中成药、中药外用及针灸疗法等,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进而改善相关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内分泌因子及激素水平,营养兴奋脑神经,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躯体症状,降低抑郁量表评分。目前,仍存在以下不足:(1)初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了解,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产妇伴随焦虑、抑郁的比例更大;(2)产后抑郁的中医辨证分型难以统一,多是辨病而治;(3)产后抑郁发病具有隐匿性、反复性等特征,应当重视不同干预时间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以期评估最佳治疗周期方案,远期观察及巩固治疗十分有必要。今后,应重视妊娠期身体及情志的护理,运用五音疗法、中医外治、传统功法锻炼等指导孕产妇,达到身心同调、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此外,应加强对产后抑郁不同人群、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扶阳思想是蕴于《伤寒杂病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这一观点体现在张仲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各个方面。阳气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人体气血的运行、躯体的运动、疾病的防护等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和卫外等功能。抑郁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这也是阳气不足或阳气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之一。五脏之阳气是人体阳气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五脏阳气虚衰可直接或间接引发抑郁的相关表现。《伤寒杂病论》中有多种临床症状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综合其治疗方案,张仲景多从扶固阳气着手进行治疗。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的扶阳思想入手,探析五脏阳虚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孟彦  贾怡  武嫣斐  向欢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8,49(1):251-255
百合地黄汤为临床常用中药经方,组方相对简单,临床应用广泛,古代常用来治疗百合病,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抑郁症(如阈下抑郁、产后抑郁、更年期抑郁等)、多种失眠症(如更年期失眠、老年失眠等)、焦虑症、心理亚健康等疾病。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了百合地黄汤在神经精神系统中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百合地黄汤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伤寒杂病论》中躯体化障碍及其共病采用病因、病机、治法三位一体进行了总结,结合现代临床运用与基础研究,系统分析仲景经方治疗此病的理法方药辨治思路,为临床治疗躯体化障碍疾病及其共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秦浪  孙林梅  孙慧  高壮  韩焱 《世界中医药》2022,(4):579-582,589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功能性便秘(FC)和焦虑、抑郁的患者越来越多,且二者常相互影响.临床发现FC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状态,脑肠轴在二者共病基础上伴有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基于上述将从神经胃肠病学、脑肠肽、肠道微生物、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中医药治疗方面探讨FC伴情...  相似文献   

12.
邵建军 《光明中医》2011,26(5):964-965
2005年以来,作者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躯体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神经症类障碍等综合医院常见精神心理科疾病132例,疗效较好,现汇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曾心昀  贾敏  焦薇薇  陈倩  雷林  梁晓  鲁喦 《北京中医药》2023,(10):1123-1126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人群常见的伴发疾病,发病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认为卒中后抑郁是因病致郁,病位在脑心,为脑心共患疾病。但胆的生理功能也与卒中后抑郁的病机有关,故在治疗卒中基础上调理胆经、利胆化痰、和解少阳,合理运用针灸及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焦虑症状和睡眠障碍,从而影响了躯体疾病的治疗。氟西汀为常用抗抑郁药,已广泛应用临床,但与艾司唑仑联合治疗综合医院抑郁障碍的报道甚少。笔者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该类患者100例,并与其单用相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经》的形神相关理论对目前精神因素导致躯体症状的诊治仍有指导意义。文章从《内经》论述精神因素导致躯体症状出发,结合目前备受关注的抑郁问题,认为在各类抑郁人群中,医学院校大学生由于学业负担重,就业压力大,且其将来的执业对象为病人,其自身抑郁问题更需重视。许多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因躯体的不适掩盖抑郁症状,忽视精神情绪问题,以多种躯体症状就诊于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往往关注躯体疾病,认为情绪是躯体疾病的正常反应,致使多数大学生反复就医,得不到正确的治疗。早期识别抑郁倾向伴有躯体症状的人群对于维持医学院校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加深对疾病和治疗模式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舒敏  钟长鸣  黄宁 《光明中医》2021,36(1):129-131
经方甘草泻心汤常用于痞证、狐惑病的临床应用。文中以本人临床学习中遇到的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病案为引,从中医、西医两方面入手,阐述临床上如何灵活运用甘草泻心汤,其不仅可用于狐惑病的治疗,而且在银屑病、荨麻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仍起到一定作用。文中论述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为主,甘草泻心汤治疗其他疾病为简,望本篇能为临床运用甘草泻心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三民 《河南中医》2008,28(11):18-19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与躯体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以利正确诊断和实施准确的治疗方案;根据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特征的异同进行分析;躯体形式障碍发病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及受心理因素影响的病理过程,临床特征是症状多样多变,病程无规律,无可合理解释的病理依据;就医的行为特点是有紧迫、疑虑情绪,经常更医;而躯体疾病则症状稳定,有明显的病理学基础.结论: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可互相影响或并症存在,治疗要兼顾考虑.  相似文献   

18.
1中西医结合研究抑郁症的意义 长期以来,西医针对抑郁症的情感症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十年,利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电生理学技术对抑郁症的遗传基因、生化、内分泌、脑功能和神经递质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一些与抑郁症有关的神经递质代谢相关基因;发现部分患者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轴/性腺轴功能失常;提出了脑神经递质异常假说;对抑郁患者情绪相关脑区功能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结论尚不统一。同时,随着综合医院以躯体症状就诊抑郁病的患者不断增加,人们对抑郁症躯体症状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中医学对抑郁症相关“郁症”、“不寐”、“百合病”、“奔豚”、“脏躁”、“梅核气”等临床躯体症状的论述和辨证论治的疗效,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肯定。中医学理论认为,抑郁症的基本病机是因七情所伤,情志失调,使肝气郁结,耗伤心脾,气血失调而致病,因累及脏腑不同,可出现多种不同的躯体症状,临床根据这些症状、舌脉进行辨证分型,进而采取中药、针灸对证治疗。由此可见,中医、西医对抑郁症的研究各有特色。结合中医、西医对抑郁症的研究思路,研究与寻找抑郁症情感和躯体症状发生的病理基础是目前研究抑郁症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脑-平滑肌轴是指在特有脑区与平滑肌之间存在一个双向性地影响、反馈与调节的神经内分泌通路,通过一些局部的CYP酶与内源性活性物质,在中枢与器官/血管平滑肌之间进行调节,主要应对一些应激性疾病(特别是抑郁症共病)。证据:①抑郁症中40%~50%伴消化道躯体症状;功能性下丘脑闭经主要伴随抑郁;抑郁症夜尿>常人3~6倍;心脑缺血引起抑郁等,共同的病理生理之一是脑-内脏或血管平滑肌障碍;②疏肝理气方药能够同步抗抑郁促肠蠕动、舒缩血管,从而突破当代一线SSR Is抗抑郁抑动力瓶颈,且吸收成分在海马、肠与血管壁富集;③枢纽:抑郁症共病与肝藏象(主疏泄情绪、消化与生殖,并藏血)的关键是B-SM轴异常;④其他如脑-肠轴、脑-皮肤轴只有中枢端(脑)共同,外周各异,BSM轴两端一致,反映共性病理生理本质。上述假说的完善与求证将为抑郁症与肝藏象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是临床常见双心疾病,发病率较高,焦虑抑郁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可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冠心病反复发作又可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多形神共调,双心同治。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人体气水循环以中气为轴,脾胃为升降之枢”的“枢轴运动”理论体系,认为中气衰弱,枢轴不运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胃土不降,金水收藏失司,君相之火生炎所致阴虚、太阴不升,阳明不降所致气滞、水寒土湿,木郁下陷所致血瘀、土湿阳衰,水气不归正化所致痰饮等角度阐述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临证之时以健运中土,行中气轮转之机,复脾胃清浊之位为主要制方思路,病于阴虚者,治以健运中土,敛金降逆以复其阴精之源;病于气滞者,治以斡旋中土,疏肝肃肺以畅气行之路;病于血瘀者,治以燥土暖水,升木达郁以除血瘀之弊;病于痰饮者,治以燥土泄湿,利气行郁以绝痰饮之根,以期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