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93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6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47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与加味牵正散。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7%(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P0.05);治疗后治疗组面肌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可显著改善患者面部血管、神经、肌肉的生理机能,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减轻面瘫后遗症程度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牵正散联合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口服西药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牵正散联合甲钴胺治疗。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联合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能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雪景 《光明中医》2016,(10):1424-1425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以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以常规医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面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加味牵正散组),对照组(西药组),每组45例。疗程4周,4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7%。加味牵正散疗法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疗法(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2.2%明显好于对照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临床上获得较好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疗法,且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计数及EPCs集落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6.67%和6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PCs计数与EPCs集落计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PCs计数与EPCs集落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下关、牵正穴施行隔牵正散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特发性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足三里肌注甲钴胺,治疗组采用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otr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Potrmann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7.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改善,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利巴韦林、口服泼尼松片、注射Vit B1,Vit B12及针刺、理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加味牵正散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徐国栋 《光明中医》2016,(16):2361-2363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合巨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可提高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牵正散联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内确诊为面神经炎并接受相关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的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加味牵正散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7%(3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8%(28例),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试验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面神经炎治疗中,加味牵正散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较西医治疗显著,可以有效治愈患者,使患者面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神农牵正散对7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对应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用药的不同设置对照组(使用神农牵正散治疗,n=38)和观察组(针灸联合神农牵正散治疗,n=38);使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分别于治疗后1周和2周进行药物的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平均病程中未见显著差异(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评分结果显示,在治疗前未见显著差异(t=0.077;P=0.939),治疗后1周和2周,观察组House-Brackman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89,-8.959;P=0.000,0.000)。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34例,改善3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21例,改善13例,无效4例;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痊愈和改善状态中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联合神农牵正散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临床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随机非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牵正散加味煎服治疗风寒阻络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牵正散加味煎服中药,分别在治疗10d、20d、30d时对眼裂闭合不全、额纹变浅、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乳突后压痛等症状进行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两组不同症状恢复情况,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面神经麻痹患者服用牵正散加味煎服治疗,临床疗效更好,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6,(3):274-276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辨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灸,辨证治疗组分风寒外袭、风热侵袭,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牵正散加味煎服。两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1周后、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辨证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及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朱慧敏 《河南中医》2019,39(6):886-889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和神经功能指数(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FNFI)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 92%,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40. 43%,观察组有效率为95. 74%,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61. 7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NFI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GDNF、NG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宏珍 《新中医》2007,39(8):60-61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局部电针及B族维生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予牵正散加味煎服,配合电针及B族维生素穴位注射;对照组20例,予病毒唑、维生素C静脉滴注,B族维生素肌肉注射,强的松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1.8%、95.5%,对照组分别为30.0%、65.0%。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牵正散加味配合局部电针及B族维生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紧张性头痛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志强  孙立萍 《陕西中医》2007,28(5):541-54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痛点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40例,治疗组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痛点阻滞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痛点阻滞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好转6例:对照组痊愈23例,好14例,无效3例。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结合治疗紧张性头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102例,针灸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组104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症状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71.6%(73/102例)、21.6%(22/102例)、5.9%(6/102例)、0.0%(0/102例)。治疗时间,11.5±2.1;治疗结束3个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63.7%(65/102例)、17.6%(18/102例)、13.7%(14/102例)、4.9%(5/102例)。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78.8%(82/104例)、21.2%(22/104例)、0.0%(0/104例)、0.0%(0/104例)。治疗时间,18.6±3.2;治疗结束3个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76.0%(79/104例)、19.2%(20/104例)、4.8%(5/104例)、0.0%(0/104例)。治疗结束后治疗效果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时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结束3个月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与单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近期疗效差异不大,但可以显著缩短病程。并且远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牵正散合vitalstim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药及针灸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合vitalstim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28d。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及临床疗效指标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0%,对照组总有效率81.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合vitalstim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与牵正散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将12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牵正散、星状神经阻滞综合治疗。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唇、颔、舌运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0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6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颈椎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3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颈椎仰卧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用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2%,对照组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颈椎仰卧拔伸手法可提高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