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敏  么传为  睢勇  虞君 《新中医》2018,50(9):182-18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疗程共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3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穴位贴敷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 50%,对照组为66. 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 33%,对照组为66. 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血脂各项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穴位贴敷联合养心氏片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心病科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是常规西药+养心氏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心功能指标,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组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穴位贴敷联合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及穴位贴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及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5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气虚血瘀证分级、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等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β-EP)、P物质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VAS、气虚血瘀证、AIS、DL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β-EP水平明显升高(P0.05),P物质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及穴位贴敷治疗PHN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β-EP、P物质水平,减轻疼痛症状,改善气虚血瘀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痹贴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和治疗组(西医基础治疗加胸痹贴穴位贴敷),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两星期后记录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心电图,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心绞痛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贴穴位贴敷法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安全有效,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速效救心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心血瘀阻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回顾性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口服联合穴位贴敷。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口服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改善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提高疗效,抑制C反应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养心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使用自拟养心活血汤(麦冬、黄芪、丹参、川芎、人参等),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对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养心活血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上均有所改善(P 0.05),且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6%(19/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气滞血瘀型)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优化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评价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养心汤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心绞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养心汤治疗,2组均为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hs-CRP、FIB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养心汤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加自制醋调吴茱萸粉末贴敷双侧心俞、内关两穴位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益气化瘀方加自制醋调吴茱萸粉末贴敷双侧内关、心俞两穴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4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黑蒙、气短、心悸、胸闷等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体征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加自制醋调吴茱萸粉末贴敷双侧内关、心俞两穴位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说明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246例分为两组各1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口服,研究组辅以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5.12%、对照组7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单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效果较好,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痹一号[1]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方法:将92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心痹一号方加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1.30%,对照组均为75.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59%,对照组为57.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缓解、中医证候改善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痹一号方加味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将其分为2组:常规西药治疗41例作为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41例作为观察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胸闷、胸痛、气短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积分优于对照组;心电图导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加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脉养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口服通脉养心丸,40粒/次,2次/日。两组患者在必要时口服硝酸甘油片。用药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气虚血瘀证评分、心电图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AQ),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病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评分降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评价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SAQ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和通脉养心丸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发生率,明显改善气虚血瘀证以及心电图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五香通络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酒石酸美托洛尔、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按西药常规治疗并加用五香通络膏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对心绞痛缓解情况、硝酸甘油停减率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香通络膏中药穴位贴敷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的各种医学期刊,纳入使用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偏倚风险评估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共490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试验方法质量普遍偏低。与对照组比较,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OR=3.23,95%CI:1.73~6.02,P=0.000 2),提高心电图疗效(OR=2.11,95%CI:1.07~4.18,P=0.03),减少硝酸甘油用量(OR=2.97,95%CI:1.63~5.40,P=0.000 4)。共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为皮肤红疹、瘙痒。结论:穴位贴敷法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郁胸痹汤加减合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郁血瘀型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郁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柴郁胸痹汤加减口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醇片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治疗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综合疗效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郁胸痹汤加减治疗合穴位注射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气郁血瘀型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每日1次,每次30 min,两组疗程共8周。观察心绞痛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并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57.5%)及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IB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TIB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IL-6也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的更为明显(P<0.01)。结论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且可明显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宋正才 《光明中医》2022,(22):4089-4092
目的 探讨心络通协定方联合膻中、内关、心俞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高邮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6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编号为单数)和对照组(30例,编号为双数),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络通协定方联合膻中、内关、心俞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FIB、hs-CRP及D-D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络通协定方联合膻中、内关、心俞穴位贴敷可进一步提高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调节患者血清相关因子,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