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诊误治易成久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甚则威胁生命。究其始末,主要原因包括:虚虚实实,检诊困难;病证不明,似是而非;见病医病,不中机宜;疏忽大意,不达情理。为减少久病形成,医者应严格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研习经典,做好临床;中西汇通,取长补短;诊辨统一,熟谙药性;仔细观察,注意检诊。熟练运用五诊十纲、审证求因,辨病辨证等诊疗手法,从根源上减少甚至杜绝误诊误治的发生,将久病扼杀在摇篮。  相似文献   

2.
久病血痢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9岁,住院号:260897。1982年1月因长期腹泻,伴腹痛、便血、里急后重1年余,久治不愈,而被收住内科病房诊治。患者于1972年开始腹泻,反复发作,每日腹泻次数3~10次不等,大便带有粘冻,伴有里急后重,左下腹时有隐痛,经治疗未能缓解。1981年4月18日突然便血约500毫升,呈鲜红色。以后大便经常带血,或粪便与血混杂,里急后重明显,有轻度腹痛。同年7月18日再次便血,约100毫升以上。1981年在当地医院曾3次大便培养,均未见致病菌生长及阿米巴滋养体。3次乙状结肠镜检查示:于5~15厘米处发现多个绿豆大小溃疡,15~18厘米处粘膜有轻度糜烂。直肠组织活检病理报告:慢性炎症、血吸虫卵钙化。血吸虫环卵试验:(一).X线钡剂灌肠摄片:除结肠袋消失外,无其它异常。诊断为溃疡  相似文献   

3.
五、怎样正确的理解中医脉象中医的脉象是建筑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上的,单纯用西医观点去认识脉象就会感到离奇。我们说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经过世世代代的演变,机体逐渐形成适应免疫、代偿等自动控制系统,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巾医把这些控制系统慨括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人们又发现了这种控制系统的不正常情况即所谓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4.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辨证施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脉即是脉管,近代医学称之为血管。脉搏就是脉波动的传递,所谓脉象即是脉搏之形象。摸脉到底能不能诊病,又能不能包诊百病,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脉的产生、流传沿革,脉的理论基础,病脉的分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其病因较为复杂,笔者自 1995—7~1999—8月诊治的59例头痛病例中,发现其中39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症候,并以为据,治以活血大法,收效颇良。1 临床资料 39例头痛患者,病程最长者为27年,病程最短者8年。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  相似文献   

6.
大凡病之既久,由于邪气盘结,正气日耗,致使气虚瘀停,气虚痰成,气虚湿阻,原有病情更加复杂,从而干扰诊断,影响治疗。清·叶天士先生提出的久病人络说,对近代中医界影响颇大,活血化瘀法被广泛运用于内科许多疾病的各个阶段,推动了中医临床的发展,说明一个学说对病理进程的解释如果合乎客观实际,会给治疗学带来发展生机。然而任何学说只能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参变运用,却不能通赅百法。脱离了辨  相似文献   

7.
久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恶疾属久病之一。诸多久病常经治疗日趋康复,但亦有部分病症,隐匿复杂,病程久长,病情恶化,而成恶疾,无法救治。因此,特别提醒医者、患者及其家属,面对久病,一要密切观察病情;二要注重全面检查;三要辨病辨证施治;以免漏诊、误诊、误治,防范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病患病率迅速升高,15岁及以上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由24.1%增加至33.1%。而慢性病在中医学看来,久病必虚,虚极则致损。体质虚损与病邪又可互为因果,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说,改善体质虚损是中医慢性病治疗中的关键问题。虽然说虚损本质上是一种虚证,但与普通的虚证相比,虚损有脏腑形体的损伤,且病情要比普通的虚证更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阳化气,阴  相似文献   

9.
脉象论     
脉象学,是中医数千年来文化遗产的精华,也是诊断学中一门重要学科。人体经络系统的科学性当代已在核物理学领域予以证实,脉象学是经络脏腑的信息规律,它的科学性同样会、也一定会得到科学的证实,这是不容怀疑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整理提高,使之成为现代信息医学的重要内容。有一患者求诊,见其面布青色,两颧布瘀点,左脉关上沉细弦小(氵啬),食强而日瘦,其他无不适,西医物理、化验、超声波等检查  相似文献   

10.
陈斌 《气功》2009,(7):620-621
出生于旧社会的李老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无隔顿粮,从小就体弱多病。解放以后,他有了工作,生活有了保障,可是因为先天不足,成年之后,他依然是疾病缠身,经常与“药罐头”打交道。久而久之,他也略懂一些医药知识。头痛发烧,吞一粒止痛退热片,头不痛了,烧也退了;拉肚子,服一支庆大霉素或吃几粒黄连素,腹泻也止住了;旧社会饿出来的胃病,使他胃区时常作痛,泛酸水,他吃了几片苏打片,胃不痛了,酸水也不吐了。于是,“久病成良医”就成了他的一句口头禅。左邻右舍有些小毛小病的,总是喜欢向他讨教服些什么药,他也乐意“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王怀义氏撰文提出,久病从淤思辨论,是淤血学说的一个分枝和组成部分,亦是久病的诊治大纲。它以“久病入深”、“久病入络”伸延为淤的指导思想,并根据中医气血相关学说和病由气及血的转变规律理论,  相似文献   

12.
大凡病程日久,正气耗损,病多转虚,故前人有“久病多虚”之说,然实指一般而言。既曰“多虚”,当然就有“少数”不在此列。昔日吾随师门诊,一女性黄某来诊,自诉腹泻时轻时重,历经8年,每因饮食不慎而加剧。近半年来,腹泻有时每日10余次,量少,水样便,挟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神疲肢困,身重、脘闷、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得矢气则减,口干不欲饮。几经易医,皆不效。吾揣久病多虚,欲从补脾一试。然参阅前医处方,“四君”、“理中”、“参苓白术散”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述,指内科杂病中之湿热证多有瘀血而言,非湿热温病也。此证,一般医家多用传统治法,予以清利湿热而忽视祛瘀。近年来不少名老中医积多年之经验,认为久病湿热多夹瘀血,用清利、通络法治之,疗效显著。笔者尽师其法,多获良效,今浅述如下。一、病因病机内科杂证之湿热,有从  相似文献   

14.
15.
笔者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老年之病久治不愈者宜从肾治之。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待到老年肾的精气渐衰,随之而来则是五脏渐虚,诸病丛生。故《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因此治肾不仅适用于肾脏系统的病证,且能应用于心肺肝脾等系统的病证。笔者据此指导临床,对老年病久治不愈兼见肾病征象者,多从肾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斌 《养生月刊》2009,(7):620-621
出生于旧社会的李老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无隔顿粮,从小就体弱多病.解放以后,他有了工作,生活有了保障,可是因为先天不足,成年之后,他依然是疾病缠身,经常与"药罐头"打交道.久而久之,他也略懂一些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7.
凭脉辨证,判断预后,在温病临证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简探温病脉诊原委的基础上,着重对温病脉象特点和规律作了分析,认为:1.温病以数脉为基础,2.病程不同脉象有别,3.湿热病脉显濡缓,4.动风挟痰及肝胆热炽脉见弦数,5.有形病邪内结脉见沉实,6.病情凶险脉显虚、芤、结、代,均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量长时间脉象,从中得到脉搏脉动周期t序列、主波高度h1序列、主波与重搏前波交界处幅度h2序列、h1/h2序列,并对这些信号作傅立叶变换,结果 脉搏脉动周期t序列存在与心率极为相识的变异性,其余各参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脉象宽度论     
1 宽细类脉象的分类与特征 细类脉主要有细脉、微脉、弱脉、濡脉,其中细脉以脉体细小、来去分明为特征;微脉以极细极软、似有似无为特征;弱脉以沉细而软、重按始得为特征;濡脉以浮细而软、轻取即得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18-2119
文章从信息论的角度来分析中医脉象。脉象符合信息论的一般特点,脉象信息具有主客观双重性,具备承载脉象信息的载体,医者在进行脉象的提取和分析过程是属于信息的同构和异构过程,脉象具有可复制性等特点,这一认识为现代脉诊客观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