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特征。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收治的519例早产儿资料(277例晚期早产儿,242例早期早产儿),对其头部常规MRI和DWI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中,脑白质损伤118例,占脑损伤的71.9%(118/164),占全部晚期早产儿的42.6%(118/277)。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占脑损伤的69.2%(92/133),占全部早期早产儿的38.0%(92/242),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与早期早产儿相比无明显差异。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占61.9%(73/118),重症脑损伤(广泛性及弥漫性脑损伤)早期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占75%(15/20)。损伤1周内,DWI表现为高信号,T1WI信号正常或稍高信号,伴或不伴T2WI高信号;弥漫性损伤者呈DWI高信号,常规MRI无明显信号改变。结论:脑白质损伤在晚期早产儿亦较常见。重症脑白质损伤患儿早期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DWI在损伤早期的敏感度高于常规MRI。[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21-326]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危晚期早产儿(LPI)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RI)影像学变化。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且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LPI,进行头颅MRI检查,分析LPI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头颅MRI特征。结果完成MRI检查的LPI共1 007例,影像学符合早产儿脑病患儿313例(31.1%)。LPI脑病中白质损伤占76.7%。LPI脑病的发生与胎龄无相关性,但随着出生体重增加,脑病检出率逐渐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苏史是早产儿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早产儿脑病在高危LPI中亦较常见,特别是脑白质损伤。复苏病史是LPI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脑白质损伤及发育异常是导致早产儿在儿童期及青春期出现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弥散张量成像利用水分子弥散技术,可以研究早产儿脑白质成熟发育的特征,并进一步揭示早产儿脑损伤的类型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早期评价和预测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经头部MRI确诊的12例PVL早产儿生后7 d内、2 w和4 w的DWI及常规MRI资料.结果 初次检查(平均生后4.5 d)全部病例DWI均显示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常规MRI基本正常;出生后2周DWI示脑白质内不规则高、低混杂信号,而常规MRI则显示相应部位小片状或点状T1WI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出生后4W DWI示侧脑室后角、枕部三角区大小不等的囊性低信号,常规MRI显示相应病灶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即囊性PVL改变);出生后4个月常规MRI示囊腔逐渐变小、消失,脑白质减少、脑室扩大.结论 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PVL的最早期表现;所提供的影像学异常变化与晚期常规MRl所证实PVL发生的高度相关性,表明了DWI可能是早期评价脑白质损伤及预测早产儿PVL发生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MRI诊断的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2年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以MRI(T1WI 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详细统计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早产儿脑损伤主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8例早产儿中,无脑损伤177例,有脑损伤181例,其中缺血性脑损伤占70.7%(128/181);单纯出血性脑损伤占53.0%(96/181);缺血伴出血性脑损伤占23.7%(43/181)。对21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急产、双胎妊娠、母孕期感染、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产前使用硫酸镁、复苏抢救史、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示:母孕期感染(OR=4.738,95%CI:1.201~18.685, P<0.05)、产道分娩(OR=9.191,95%CI:4.699~17.979, P<0.05)、低钠血症(OR=3.244,95%CI:1.173~8.969, P<0.05)和低钙血症(OR=3.162,95%CI:1.325~7.545,P<0.05)是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母孕期糖尿病(OR=5.211,95%CI:1.272~21.341, P<0.05)、产道分娩(OR=3.078,95%CI:1.824~5.194, P<0.05)、低钠血症(OR=3.331,95%CI:1.506~7.366, P<0.05)和低钙血症(OR=4.713,95%CI:2.412~9.209, P<0.05)是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硫酸镁(OR=0.375,95%CI:0.183~0.766, P<0.0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等宫内暴露因素,分娩过程及出生后内环境紊乱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早产儿脑损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在围生期的诊断治疗工作中应当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毛健 《临床儿科杂志》2015,33(3):205-210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诊治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但是新生儿的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早产的儿童中认知缺陷常可发生于没有显著损伤和脑性瘫痪时,其通常由于非严重的脑白质损伤(源于围生期)。微小囊性和弥漫性白质损伤常需要磁共振成像(MRI)才能发现,在早产儿脑损伤的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靶细胞和组织不仅局限于前体少突胶质细胞和白质,也可以有神经元和灰质受累。实际上,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脑发育轨迹是破坏性损伤和异常发育过程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临床应用的MRI不仅能在损伤的早期发现微小性和弥漫性损伤,而且可以描述白质髓鞘化进程,纤维素发育及皮质成熟和脑的功能连接。但是,应用不同MRI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准确反映脑发育上需要深入和长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最常见的脑损伤形式,是造成神经和智力损伤以及后期脑性瘫痪的主要原因.影像学检查在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后期随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核磁共振因为其安全准确的特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有别于传统的核磁共振技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在活体内观察和定量分析脑白质纤维束,现已成为评价脑白质损伤的有力工具.该文对弥散张量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神经发育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最终发展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的早产儿出生早期头部MRI表现及其演变.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经MRI确诊为PVL的患儿12例,所有病例均在生后2~7d(平均5.5d)及17~23 d(平均20.3 d)完成2次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结果 最终被确诊的12例PVL患儿,初次扫描结果:全部病例DWI显示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其中6例弥漫、对称性高信号,3例线状高信号,3例簇状高信号,而常规MRI仅有5例显示T1加权像稍高信号,T2加权像稍低信号,余7例无改变;再次扫描结果:全部患儿脑室周围白质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病灶,常规MRI显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相应病变部位DWI呈低信号.结论 早产儿出生早期,DWI对发现和预测PVL优于常规MRI;弥漫性脑白质损伤易发展为PVL,较严重的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如多簇状、线状损伤也有发展成PVL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在校正年龄1岁时的神经发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修订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在校正年龄/生后年龄满1岁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试,按照发育商(DQ)将晚期早产儿分为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组(DQ<85)和正常组(DQ≥85),分析可能对神经发育产生影响的社会家庭因素和临床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结果晚期早产儿组165例,校正年龄1岁时神经行为发育异常9例(5.5%),对照组102例,1岁时神经行为发育异常3例(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5)。1岁时晚期早产儿DQ低于足月儿[(93.8±7.5)分比(98.8±9.8)分,P<0.05],其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均落后于足月儿。极低出生体重(OR=2.175)、低血糖(OR=1.924)、母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OR=0.602)是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是发生不良神经预后的高危人群,与极低出生体重、低血糖、母亲文化水平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infant, LPI) 早产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常见并发症。方法:对287例LP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抽取288例同期住院的足月新生儿作对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LPI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常见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双胎、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癎及子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胎膜早破为LPI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LPI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足月儿,其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其中以贫血、吸入性肺炎、低血糖症、颅内出血等为主。结论:LPI生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救治。避免围产期异常分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LPI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后常见的脑损伤类型之一,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但常规序列难以区分病灶内是否合并出血,而出血与否可能影响治疗和预后。该研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来检测存在白质损伤的早产儿脑内的出血性病变。方法对临床怀疑围生期窒息后脑损伤的75例早产儿行头颅GE HDx Twin Speed 3.0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T2FLAIR、DWI和SWAN。结果44例(58.7%)早产儿存在脑室旁白质损伤,其中4例(9.1%)存在出血性白质损伤。在这4例中有3例合并生发基质出血-脑室内出血;4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结论脑室旁白质损伤中绝大多数为非出血性损伤,当伴有生发基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时,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病灶中常存在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经MRI确诊的20例低血糖性脑损伤患儿(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MRI正常的20例单纯性低血糖患儿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平均最低血糖值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于低血糖发生后3.8(1~11)d完成首次MRI检查,受累部位主要为枕叶11例、枕顶叶8例,顶叶1例,受累部位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常规MRI相应部位12例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正常信号,仅6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1例于首次检查后11.4(8~15)d完成第2次MRI检查,首次检查受累部位DWI7例转为正常信号,4例低信号,常规MRI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于6个月随访,提示枕叶DWI正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早期D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的部位,与晚期常规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部...  相似文献   

13.
晚期早产儿又称近足月儿.该胎龄的早产儿外表接近成熟,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比足月儿存在更大发病风险,脑损伤与足月儿相比发病风险明显增加,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增加3倍,生长发育/心理发育迟缓也有明显增多,这主要与晚期早产儿脑发育不成熟有关.晚期早产儿其他系统的常见病发生率也比较高,如窒息、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neonat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indings of preterm infants with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and mild neurological disability. Methods: MRI findings at term equival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in eight preterm infants with mild disability and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diagnosed on MRI in infancy. Results: Linear, spotted, or macular areas of hyperintensity on T1‐weighted imaging and hypointensity on T2‐weighted imaging were identified in all subjects in the white matter lateral to the body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No cystic lesions were seen. These findings were more widespread and more clearly visualized on T2‐weighted imaging than T1‐weighted imaging. Conclusions: Linear, spotted, or macular lesions that are hyperintense on T1‐weighted imaging and hypointense on T2‐weighted imaging are possibly compatible with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低血糖患儿进行低血糖后早期、动态的MRI检查,结合临床特征探讨不同程度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MRI改变。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以低血糖收入院,在低血糖后1周内完善首次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患儿49例。其中34例在低血糖发生后2~3周完善第2次MRI检查,7例完善第3次MRI检查。结果 49例患儿首次MRI均有顶、枕部受累;顶、枕部受累为主33例,顶、枕部合并额叶、颞叶受累6例,弥漫性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受累10例。均表现为受累部位DWI高信号,T1和T2加权像信号改变不明显。部分患儿合并深部脑白质及灰质受累表现。34例患儿第2次MRI检查,有20例表现为损伤部位DWI低信号,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3例较前略吸收,11例未见异常信号。7例患儿完善第3次复查,分别出现脑软化,髓鞘发育落后,白质容积减小,胼胝体发育不良。对比不同程度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症状,发现临床症状较重者脑损伤也较重。结论 低血糖脑损伤具有顶、枕部易损性。低血糖后1周内完善DWI检查对急性期低血糖脑损伤有提示作用。MRI动态观察发现轻症损伤可恢复。损伤较重的患儿可出现坏死及脑软化。部分合并深部白质、灰质损伤的病例,不能除外缺氧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