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疗效观察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的实证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和药物组,贴敷组31例使用中药(制南星、三棱、莪术等)在中极、关元、气海穴处进行贴敷治疗;药物组30例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痛经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的积分,测定外周血前列腺素F_(2α)(PGF_(2α))与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结果: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贴敷组症状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显著(P<0.01);贴敷组可明显升高原发性痛经患者外周血中PGE_2含量(P<0.01),明显降低外周血中PGF_(2α)含量及PGF_(2α)/PGE_2比值(均P<0.01).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实证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代谢物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1组83例予隔姜灸治疗;对照2组83例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治疗组83例予隔姜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统计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8%,对照1组总有效率80.72%,对照2组总有效率75.9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治疗后PGE_2水平均升高(P0.05),PGF_(2α)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GE_2水平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PGF_(2α)水平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治疗后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有效改善患者前列腺素代谢物和炎症指标,疗效优于单纯隔姜灸或单纯中药离子导入。  相似文献   

3.
胡慧菊  郑瑜 《新中医》2016,48(5):167-169
目的:观察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予痛经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静脉血清前列腺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变化,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疼痛NR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动脉上行支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舒张峰值比(S/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I、RI、S/D指标改善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GF_(2α)、PGE_2、E_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GF_(2α)、PGE_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PGF_(2α)、PGE_2、E_2、P含量,促进子宫动脉血流,从而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补脾胃、调任脉"为法针刺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和前列腺素E_2(PGE_2)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邢台市中医院的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39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39例)。西药组患者痛经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3 d;针刺组患者经前3 d开始治疗,选择中脘、关元、归来、足三里、地机、三阴交、太冲、内关、神门等穴位进行针刺,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出组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CMSS),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PGF_(2α)、PGE_2水平,比较2组出组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CMSS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西药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随访时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PGF_(2α)水平下降、PGE_2水平上升(P均0.05),针刺组治疗后PGF_(2α)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GE_2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4.7%(36/38),高于西药组的79.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补脾胃、调任脉"为法针刺治疗可改善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GF_(2α)水平、升高PGE_2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雌激素(E_2),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痛经宝颗粒,观察组患者给予少腹逐瘀胶囊,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E_2、孕激素(P)P、PGE_2、疼痛程度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E_2、疼痛程度积分均下降,P、PGE_2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_2、疼痛程度积分较低,P、PGE_2水平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能够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E_2、疼痛程度积分,升高P、PGE_2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6):741-74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膈下逐瘀汤对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痛经症状、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2例。两组均以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关元穴、神阙穴、三阴交穴中药穴位帖敷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后使用PGF_(2α)水平、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行为疼痛测定表(BRS-6)、疼痛评定指数量表(PRI)、语言评价量表(VRS)、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PGF_(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VAS、BRS-6量表评分在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PRI情感项、感觉项及总分均逐渐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治疗组的VRS、NRS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膈下逐瘀汤能有效改善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痛经症状,并降低PGF_(2α)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将24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导入组和联合组各80例。在常规经期生理知识宣教基础上,艾灸组给予隔姜灸治疗,导入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联合组给予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3组均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7天,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和前列腺素E_2(PGE_2)]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值,并统计3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血清PGF_(2α)、PI和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PGE_2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艾灸组和导入组(P均0.05),艾灸组和导入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艾灸组和导入组(P0.05),艾灸组和导入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中医症候,治疗效果显著,其可能作用机制与有效调节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和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联合针灸治疗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前列腺素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12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30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益母草冲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自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疼痛程度(痛经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EP水平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措施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GE_2及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 05),PGF_(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降低(P均<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均<0. 05),且观察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5%(61/65),对照组为78. 46%(51/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围月经期疼痛程度及缩短痛经持续时间,可能与明显调节血清前列腺素和β-E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0.59%,两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痛经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GE_2明显高于对照组,PGF_(2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温经化瘀止痛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参考文献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组,分别给药6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缩宫素,观察其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_2、P、PGE_2、PGF_(2α)、TXB2及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中药小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均可延长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疼痛潜伏时间,减少其子宫痉挛收缩引起的疼痛反应,降低血清E_2、PGF_(2α)和TXB2的含量,有效升高血清PGE_2及6-Keto-PGF_(1α)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大剂量组血清P含量较模型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化瘀止痛法的止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_2含量以及TXB2与6-Keto-PGF_(1α)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