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术(PCI)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14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在不同性别、年龄、PCI术后病程等方面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阳虚、热蕴。气虚血瘀作为主要证候贯穿冠心病PCI术后的始终;②中青年最主要的证候要素为血瘀,老年人最主要的证候要素为气虚。女性患者的痰浊证、热蕴证明显多于男性。气虚证、痰浊证所占比例随着PCI术后病程的延长而逐渐上升。结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阳虚、热蕴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应以益气活血为主法,中青年人应侧重活血,而老年人应侧重益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方法:选取9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其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手术前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风、火热、痰、血瘀等证,术后1周证候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阴虚阳亢等证,手术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有显著变化。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风、火热、痰、血瘀等实证,术后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阳亢等虚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术(PCI)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14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在不同性别、年龄、PCI术后病程等方面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阳虚、热蕴。气虚血瘀作为主要证候贯穿冠心病PCI术后的始终;②中青年最主要的证候要素为血瘀,老年人最主要的证候要素为气虚。女性患者的痰浊证、热蕴证明显多于男性。气虚证、痰浊证所占比例随着PCI术后病程的延长而逐渐上升。结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阳虚、热蕴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应以益气活血为主法,中青年人应侧重活血,而老年人应侧重益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术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方法:将2006-2008年本院收治的30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以及椎、基底动脉31根狭窄的动脉上放置31枚支架.术前、术后1-3 d、术后(14±3) d和术后(30±3) d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填写〈中医证候临床信息采集表〉,对支架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多表现为风证、痰证、血瘀证,较少表现为阴虚阳亢证、火热证;术后3 d、(14±3) d时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阴虚阳亢证、火热证的积分仍然较低,风证积分明显下降,血瘀证积分逐渐下降,痰证积分下降幅度较小,气虚证积分基本保持稳定.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证候规律为风证、血瘀证、痰证、气虚证兼而为患,其中痰证、气虚证在颅内外动脉支架术后积分下降不明显,提示为支架术前后持续存在的中医病理因素,可能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9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证候要素。结果 证候要素分布:射频消融术前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血虚、气滞、阳虚、火热,术后1周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血虚、气滞、火热、阳虚,术后1个月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痰浊、火热。证候要素演变:术后1周血瘀证、火热证显著增多,术后1个月血瘀证、痰浊证、火热证较术后1周显著减少,痰浊证较术前显著减少。证候要素组合:术前及术后1个月以两证组合为主,其次为单证、三证组合;术后1周以两证组合为主,其次为三证组合、单证。聚类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1个月中医证候要素组合均聚为阳虚-痰浊-气虚、气滞-血瘀、阴虚-火热-血虚三类,术后1周聚为血瘀-痰浊-阳虚-气虚、气滞、阴虚-火热-血虚三类。结论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具有明显的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气虚、阴虚贯穿始终,术后1周时血瘀、火热加重,术后1个月时痰浊明显改善;血瘀的病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53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瘀热证7个基本证候,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5、7、11、21天共6个时间点进行证候调查,研究证候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时间点瘀热证始终占据第一位,风证、火热证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痰证比例下降,血瘀、气虚比例上升,阴虚阳亢证始终处于最后一位。将各证候例数按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热证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火热证、风证为常见证候,呈现出向血瘀、气虚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风左偏瘫和右偏瘫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方法:对首次发作的中风左偏瘫组136例和右偏瘫组124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两组各证型的例数及比例,比较两组证型分布的差异。结果:左偏瘫组证型分布依次为血瘀、阴虚阳亢、痰、气虚、火热、风,右偏瘫组证型分布依次为痰、气虚、火热、风、血瘀、阴虚阳亢,两组血瘀证、阴虚阳亢证、痰证、气虚证分别对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偏瘫组证型以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多见,右偏瘫组证型以痰证、气虚证多见,两组证型分布的差异对于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偏瘫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198例高血压病患者四诊资料,参照"证候辨证素量表"赋予简化计量权值后,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特征,检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析其与中医病性证素的相关性。结果 198例高血压病患者前8位的中医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阳亢血瘀痰浊气虚气滞血虚阳虚,以2个证素相兼所占比例最高(69.7%)。病性证素在各年龄、各级别高血压病患者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青年组以阳亢、血瘀、气滞为主,老年组以气虚、阴虚、痰浊为主,1级高血压以阳亢、血瘀为主,2级高血压以阴虚、阳亢为主,3级高血压以阴虚、痰浊、气虚为主。回归分析显示:NO为阴虚、血虚、气虚证素危险因素,ET-1为阳亢证素危险因素,v WF为血瘀、痰浊证素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与血瘀和痰浊呈正相关,运动频度与血瘀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主要中医病性证素为阴虚、阳亢、血瘀,其中以阴虚+阳亢、阴虚+血瘀比例最高。血清NO、ET-1、v WF水平变化可提示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血浆HCY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18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六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火热、痰证为主,而风、火热、痰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血瘀、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4周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痰、血瘀证为主,而风、痰、血瘀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火热、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与HCY水平一致,为中医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提供了依据,亦证明高HCY血症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底节区出血与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脑病医院收治的19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中医证候及脑出血部位分布规律,并对对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与非基底节区)与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证分别占24.08%、17.28%、28.28%、8.38%、12.04%、9.95%;基底节区出血占46.07%;非基底节区出血占53.93%;风证和痰证与基底节区出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出血中医证候以风证、痰证为主;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为最多;风证、痰证均与基底节区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由课题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量化诊断证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分期、病情程度、既往病史与证型的关系。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最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中风病情轻、中、重度患者均以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病情轻度患者血瘀证次之,病情中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病情重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但出现概率与风证、痰证相近;中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者均以风证为主要证候,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次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均以痰证、血瘀证次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为主要证候,风证次之。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型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其病机变化越复杂,且患者既往病史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型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由课题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量化诊断证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分期、病情程度、既往病史与证型的关系。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最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中风病情轻、中、重度患者均以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病情轻度患者血瘀证次之,病情中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病情重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但出现概率与风证、痰证相近;中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者均以风证为主要证候,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次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均以痰证、血瘀证次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为主要证候,风证次之。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型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其病机变化越复杂,且患者既往病史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型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介入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ACS患者于介人治疗成功后24—48h内调查其病史、症状、体征及证候要素特点,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共享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家医院480例介入治疗成功的ACS患者,其中血瘀占81.7%,痰浊偏寒占22.5%,痰浊偏热占18.3%,气虚占51.7%,阴虚占42.5%,阳虚占10.8%。证候要素组合情况显示:2个证候要素相兼占52.5%,3个证候要素相兼占23.3%,单证候要素占14.2%,4个证候要素占10.0%。其中血瘀与痰浊(包括偏寒与偏热)相兼占34.2%,血瘀与气虚相兼占44.2%,血瘀与阴虚相兼占32.5%.气虚与阴虚相兼占26.7%。结论介入治疗后ACS患者证候要素主要是血瘀、气虚,证候要素组合以2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常见,其中以血瘀兼气虚组合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患者在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六大基本证候因素,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同时进行单证及复证的分布分析。结果:海南地区300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为主,其中3种证候组合表达为常见,复合证中以风痰瘀、风瘀虚证为多。结论:海南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以单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主要以3种证候要素组合表达的例数最为多见,发病主要以风痰瘀、风瘀虚所占比例为最高,火热证的出现多伴随有痰湿,阴虚阳亢证在急性期较为少见。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的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的关系,为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资料,将其中医证型分为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观察并记录MRA资料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影像学信息,研究其MR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352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中,肝阳暴亢证21例,风痰阻络证134例,痰热腑实证18例,气虚血瘀证119例,阴虚风动证60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各证型颅内动脉狭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证型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肝阳暴亢证和风痰阻络证颅内动脉中度狭窄所占比例最高,痰热腑实证颅内动脉闭塞所占比例最高,气虚血瘀证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所占比例最高,阴虚风动证颅内动脉轻度狭窄所占比例最高。结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MRA表现存在相关性,M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中风主症的相关性。方法 :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医院 ,用Spearman(斯皮尔曼相关 )分析方法进行中医证候与中风主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有阴虚阳亢 (火热 )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阴虚血瘀证与感觉障碍、自发性神经痛呈正相关 ,与口角斜呈负相关。阴虚阳亢 (火热 )证与肢体硬瘫、肢体麻木呈正相关 ,与肢瘫软硬不显、自发性神经痛呈负相关。气虚血瘀证与肢体软瘫呈正相关 ,与肢体硬瘫、口角斜、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均呈负相关。风痰阻络证与肢瘫软硬不显、口角斜、吞咽困难呈正相关 ,与肢体硬瘫呈负相关。结论 :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中风主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与中风主症各自的病机特点有关 ,提示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要重视主症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采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观察其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期为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诊疗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 运用课题组研制的《冠心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量表》收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依据辨证标准对其进行证候要素提取以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冠心病病位在心,常兼见肝、肾、胃、肺等脏腑,病性证候要素以气虚较多见,其次为痰浊、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候要素中,青年组以心兼肝最多见,中年组和老年组均多见心兼肾。病性证候要素中,青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气滞多见,以气虚兼痰浊同现频次最高;中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老年组虚证以气虚、阴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证候要素组合有各自的特征,青、中、老年组均可见于虚实夹杂,而青年组以气虚兼痰浊最多见,中年组以气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老年组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证候要素组合复杂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95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证候诊断,并收集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痰证、火热证、血瘀证、风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患者颈动脉发生狭窄的比率较高,其次为痰证,风证狭窄比率最低;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风证与非风证、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阴虚阳亢证与非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相近(P>0.05);痰证与非痰证、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与非痰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评分有相关性的只有痰证,两者呈正相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证积分越高,则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结论 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表现为痰证、气虚证的患者应尽快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未来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多层次的研究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杨利  赵益业 《江苏中医药》2012,44(10):22-2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超声改变与中医证候相关性。方法:对19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证素分类,并同时观察颈动脉硬化的超声改变,比较各证素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狭窄等级方面的差异。结果:风证和血瘀证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大于痰证;各证素斑块积分之间无差异;在狭窄等级方面,血瘀证、痰证、风证、火热证等"实证"比"虚证"(气虚和阴虚阳亢)重,有显著性差异,而血瘀证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最重,大于痰证,风证狭窄程度大于阴虚阳亢证,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证的颈动脉硬化超声改变重于虚证,血瘀证和痰证超声变化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Hcy和血脂水平与脑梗合并ACS患者主要中医诊断症候的相关性考察。方法:选取在我院脑病科住院诊疗的脑梗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38例,提取证侯要素,同时检测血液样本中Hcy和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C和HDL-C),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证型与Hcy和血脂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238例脑梗死合并ACS患者中以风证证型比例最高,为65例(27.31%)。证型占比顺序为:风证火热证血瘀型痰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与阴虚阳亢证相比,风证和血瘀证患者的Hcy以及风证的LDL-C均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与风证、血瘀证、火热证和气虚证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LDL-C与风证、血瘀证、火热证、痰证和气虚证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内Hcy和血脂指标LDL-C与脑梗死合并ACS患者的风证、血瘀证、火热证和气虚证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