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温针治疗寒凝气滞型痛经临床疗效的观察来探讨温针夹脊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针治疗组30例和田七痛经胶囊口服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停止治疗。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近,两组比较P>0.05;两组症状总评分及症状改善率比较均P>0.05。结论:温针夹脊穴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疗效肯定,对缓解患者经行小腹疼痛等临床症状尤其明显。该方法操作简便,依从性较好,毒副作用小,可望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药物组,各40例,艾灸组采用艾灸治疗,于经前1周开始艾灸关元、十七椎穴,连续治疗10天为一疗程;药物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痛经症状量表进行痛经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艾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积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温针灸气海、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口服月月舒冲剂为对照组,采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来评定。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38例。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有效率89.47%,且治疗后和随访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舌脉上也有所改善。结论:艾灸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八髎穴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症状评分等。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失访。治疗前两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可有效改善患者痛经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对痛经症状评分、即刻VAS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乙组常规治疗,在乙组基础上甲组加毫火针治疗,比较痛经症状评分、疗效、即刻VAS值、性激素水平。结果:不同治疗干预实施后,甲组经前期乳房胀痛评分、经色评分、经质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经期前后小腹胀痛评分低于乙组(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10 min VAS评分、治疗后1h VAS评分低于乙组(P0.05);甲组孕酮高于乙组(P0.05);甲组雌二醇低于乙组(P0.05)。结论: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疼痛、痛经症状,并可改善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立极针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方法:将7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立极针法组和体针组,每组各38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在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及半年后随访。使用腹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痛经症状评分量表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排除脱落患者后,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各项指标的评分。此外,认真观察并记录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果:立极针法组脱落2例,传统体针法脱落1例,经过治疗后,立极针法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体针组(P < 0.05),2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 < 0.05),其中体针组半年后随访数据较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数据有所上升,2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P < 0.05)、半年后随访(P < 0.01),立极针法组明显优于传统体针法。立极针法和体针组治疗满意率分别为91.67%、72.97%。2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立极针法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及其引起的全身不适,远期疗效稳定持久,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确切;此外,患者对立极针法的治疗满意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选择太仓市中医医院2013年5月-2017年6月妇科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符合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予穴位敷贴+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着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原发性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随机方法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在关元、中极、子宫、次髎、三阴交分别进行热敏灸与传统悬灸。观察比较两组的即时疗效。结果通过两组即时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痛经患者的经络特性变化,以及据此所采用的隔姜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42例,观察其经络特性的异常情况,并以调整经络特性为原则,选取关元、肾俞、中极、地机等腧穴为主穴,应用隔姜灸疗法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应用隔姜灸疗法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应用隔姜灸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采用揿针联合温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来源于我院近2年针灸门诊,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6~25岁;病程3个月~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18~27岁;病程4个月~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痛经灸Ⅰ型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痛经灸Ⅰ型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妇痛型)治疗,连续治疗5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灸Ⅰ型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量-效关系,探讨灸量的最优选择,为艾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三组均艾灸关元穴.A组艾灸治疗20 min,B组艾灸治疗40 min,C组艾灸治疗60 min.观察艾灸后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隔姜灸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经络特性的调整作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36例,检测其痛经症状评分和经络特性,并据此形成治疗方案,应用隔姜灸疗法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 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存在经络异常现象,应用隔姜灸疗法可以有效调整其经络异常(P<0.001);新的治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 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经络特性为足少阴肾经虚寒性、足太阳膀胱经寒性,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失衡.据此形成的隔姜灸疗法可以有效调整经络异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蒙药配合隔姜黄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蒙药苏格木乐-7、乌乐吉-18、壮西-11、格喜古纳-6为主;并配合隔姜黄灸疗法,选取了主穴为关元、肾俞等。结果:痊愈48例,占53.33%;显效25例,占27.78%;有效16例,占17.78%;无效1例,占1.11%;总有效率98.89%。结论:用蒙药配合隔姜黄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确切缓解患者痛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通督温任按摩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继发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分成两组,各26例。温针按摩组具体方法:温针灸穴位取关元、子宫穴、足三里;肾俞、次髎、三阴交,配合通督温任按摩手法。隔日1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温针灸组只进行温针灸,治疗方法与温针按摩组相同,隔日1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温针按摩组高于温针灸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通督温任按摩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继发性闭经有确切疗效,优于温针灸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32例。悬灸组采用温和灸对所选腧穴进行施灸,热敏灸组点燃艾条借热艾灸热敏化态腧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93.75%(30/32),悬灸组有效率78.13%(25/32)(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优于传统悬灸,改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即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辨证症状积分及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从2个疗程后开始,两组中医辨证症状积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代温灸膏穴位敷贴疗法较温针灸操作更方便、价格更低廉,其无创、痛苦小、见效快更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月经期发生的以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我国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1])。现阶段西医治疗多以改善症状为主,且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其中寒湿凝滞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证型,其病机属"不通则痛",有医家主张"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2])。灸法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穴位后,可产生"以温促通"的效应,促进和保持气血运行通畅,从而缓解疼痛症状,对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5])。但临床上对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机制尚不够深入。以往研究证实,艾灸可提高局部穴位的血流灌注指数,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6])。本研究观察艾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疗效,并运用无创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艾灸前后穴区血流灌注情况,比较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与健康人压痛点、三阴交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差异,探讨艾灸疗效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