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及舌下络脉的瘀血程度。方法:用RGB值定量分析及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结果: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淡红舌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青紫舌与各血瘀证的舌质RGB值的观察表明: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舌下络脉主干充盈度相比较,湿热瘀滞证多见饱满隆起弯曲,占91.4%;各组主干充盈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舌下络脉多见双支干、多支干,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占60%,气虚血瘀证多见双支干,占64.7%;各组主干形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瘀程度越重,蓝色分量B值越高,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说明青紫舌的瘀血程度大于其他瘀血舌;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饱满隆起弯曲,说明湿热瘀滞证的瘀滞程度大于其他血瘀证的瘀血舌,说明肝病瘀血舌象舌下络脉主干形态和主干充盈度的临床观察可作为肝病不同血瘀证微观证型分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只SD大鼠为空白组,20只SD大鼠为假手术组,60只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永久性脑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红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每组20只,丹红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腹腔注射(4.2 mL/kg),丁苯酞治疗组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10 mL/kg),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次/d,分别连续给药7 d、14 d。于给药第7天、14天给予过量麻醉药处死,每次每组大鼠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丹红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大鼠VEGF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0.05);丹红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缺血区MVD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丹红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新生血管的形成,缩小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为上调缺血脑组织VEGF的表达,增加缺血半暗带内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AS患者舌象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用数码相机摄取90例AS患者的舌象,分析患者舌色及苔色的红(R)、绿(G)、蓝(B)值,计算R、G、B的构成比,并将舌苔厚薄及腐腻程度进行量化。计算治疗前后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和功能指数量表(BASDAI和BASFI)的差值评价治疗反应,并将之与舌色苔色的R、G、B构成比及舌苔的厚薄、腐腻程度进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舌色的R值构成比与治疗后ESR、CRP、BASDAI和BASFI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G值构成比、B值构成比与之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患者苔色R值、G值构成比与治疗前后的ESR、CRP、BASDAI和BASFI差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B值构成比与之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AS患者舌苔厚薄、腐腻程度与ESR、CRP、BASDAI和BASFI治疗前后差值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AS患者的舌象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及不同证候的舌诊客观特征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DKF-Ⅱ型中医舌诊数字化检测仪检测493例大肠癌患者的舌诊客观参数。统计方法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大肠癌组与正常人群组舌诊参数比较:舌象颜色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大肠癌组的舌色参数R、G、B值比正常组高(P0.05),而苔色参数R、G、B比正常组低(P0.05);大肠癌组与正常人群组舌质分析参数比较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的齿痕指数、点刺指数、瘀斑指数比正常组高(P0.05);大肠癌组与正常人群组舌苔分析参数比较结果显示,舌苔厚薄指数、润燥指数和腐腻指数比正常组高(P0.05),可能与肠癌患者的脾虚湿热体质相关。(2)大肠癌五证型舌象颜色参数结果比较:气血两虚组舌色参数G比其他组高,与脾肾阳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湿热蕴结组的苔色R、G、B值均比其他组高,且均与肾精亏虚组有显著差异(P0.05),湿热蕴结组的苔色R值与脾虚气滞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舌质分析参数结果比较:脾肾阳虚组瘀斑指数比其他组高,与脾虚气滞组有显著差异(P0.05);舌苔分析参数结果比较:肾精亏虚组的腐腻指数比其他组低,与脾虚气滞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舌诊参数与正常人组有显著差异,不同证候类型的大肠癌患者舌诊信息特征也有所不同。这表明舌诊参数可以作为为辅助大肠癌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大鼠显微舌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大鼠舌象的变化。方法:采用经典的6一羟基多巴胺损毁注射法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组作对照。采用显微摄像法拍摄大鼠舌象照片,使用Adobe Photoshop7.0图像软件进行舌色量化,并应用基于RGB模型的舌色分析方法进行舌色量化数据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舌色红色度值r1明显高于空白组(P〈0.001),模型组大鼠舌色绿色度值r2、蓝色度值r3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结论: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舌象为红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的舌象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面诊检测仪(型号:DKF-Ⅱ)采集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诊信息,分析并比较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其余各组舌象客观化参数的差异。结果:(1)舌苔参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正常组比较,苔色R值、B值明显降低(P0.05);与纯虚证组比较,苔色R值、G值和B值都明显升高(P0.05)。(2)舌体参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正常组比较,舌色R值、G值明显升高(P0.05),与虚兼其他证组(湿热、瘀血)比较,舌色G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医舌、面诊检测仪可以客观地描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的舌诊特征,舌诊客观化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别慢性肾衰虚兼湿浊证的中医诊断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分析比较早发与晚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征参数,以期为早发冠心病的中医诊治提供客观化舌象指标。方法:使用舌诊仪采集冠心病患者舌象,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舌象特征参数,分析比较早发(35例)及晚发(63例)冠心病患者之间的舌诊特征参数。结果:早发冠心病舌中、舌尖、舌左、舌右以及舌整体舌象颜色参数R、G、B、V值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舌根的舌色G、B值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整体舌苔的G、B、V值高于晚发冠心病,S值显著低于晚发冠心病(P<0.01,P<0.05)。结论:早、晚发冠心病舌象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为临床诊疗早、晚发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化的舌象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的舌色变化、舌微循环血流及黏附因子ICAM-1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大鼠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抑制剂组腹腔注射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 8周。采用"TDA-1小型舌象仪"与"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TDAS)",采集并分析糖尿病大鼠的舌象图像,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糖尿病大鼠舌局部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采用ELISA法观察血清、舌组织、肝组织黏附因子ICAM-1的浓度。结果舌象客观指标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抑制剂组舌质颜色定量指标zhiClrI、taiClrI明显降低,zhiClrS、taiClrS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舌质颜色定量指标zhiClrS降低(P0.05)。舌局部血流动力学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与抑制剂组舌局部微循环血流平均灌注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黏附因子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黏附因子ICAM-1浓度升高(P0.05),舌组织与肝组织黏附因子ICAM-1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舌组织与肝组织黏附因子ICAM-1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舌色的变化可能与舌局部微循环障碍、黏附因子ICAM-1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Framingham心血管不同风险等级人群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舌色特征。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240例,体检者286例,根据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将体检者分为10年冠心病风险低危组(n=216例)、中危组(n=55例)和高危组(n=15例),应用中医舌诊仪采集冠心病患者及体检者的舌象,基于RGB、HSV颜色空间对舌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低危组舌质颜色G、B、S值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舌质颜色G、B值高于低危组(P0.05),S值低于低危组(P0.05);中危组舌质颜色G、S值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舌质颜色G值高于低危组(P0.05),S值低于低危组(P0.05)。低危组舌尖颜色G、B、S值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舌尖颜色G、B值高于低危组(P0.05),S值低于低危组(P0.05);中危组舌尖颜色R、V值低于低危组(P0.05);冠心病组舌尖颜色R值高于中危组(P0.05)。结论 Framingham风险评分10年冠心病风险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与冠心病患者的舌色特征参数存在差异,提示中医舌诊客观信息在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的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诊系统"观察了7例大肠癌临终患者和62例非临终患者舌象的改变,并进行了舌质、舌苔RGB(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值的量化观测。结果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多见,舌苔以无苔和厚黄腻苔多见;非临终患者以红舌、厚黄腻苔多见。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G、B值较非临终患者降低,R值相近,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临终患者薄苔较非临终患者G、B值降低,R值相近,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厚苔RGB值相近(P0.05)。结论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14d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NIHSS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结果:3组患者均有肯定的疗效,联合组效果最为显著,与其他2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效果最显著,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丹红组和联合组效果更明显,联合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TC、TG、LDL明显降低,HDL显著升高,与参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之参麦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之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早期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72 h内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72 h后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各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B组为60.00%,对照组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急性期越早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患者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109例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均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91%、对照组74.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舌像,足底图像R,G,B分析方法和耳廓、足底体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2种方法对睡眠剥夺大鼠进行血瘀证评价的比较。该实验通过水环境小平台站立进行睡眠剥夺,每周固定时间称重,观察大鼠宏观体征;并在造模第2,4,6周用单反相机分别采集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舌和足底图像,通过标准比色卡校对,进行色彩饱和度分析;在相同时间点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大鼠耳廓和足血流灌注量情况。结果发现,第2周模型组大鼠舌面、足底的R,G,B值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同样耳廓和足底血流灌注量亦无明显差异。第4周模型组大鼠舌面R(P0.01)值显著低于正常组,舌面G,B值及足底R,G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左耳(P0.01)、右耳(P0.01)血流灌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左足、右足血流灌注量有低于正常组的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第6周模型组大鼠舌面、足底的R,G,B值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左耳(P0.01)和右耳(P0.01)血流灌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左足、右足血流灌注有低于正常组的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比较2种证候评价方法结果显示,舌面R,G,B值结果能够客观反映模型大鼠的血瘀证特征,且更加符合中医临床舌像诊断的特点;耳廓表面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作为体表微循环评价方法,同样能够反映模型大鼠的血瘀特征,且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可重复性好。因此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将舌面图像分析的R,G,B值与耳廓激光多普勒血流仪2种分析方法结合,更有助于血瘀证指标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瘀证相关信息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证候属性,对模型大鼠血瘀证相关信息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术后多个时间点,动态观察大鼠宏观体征,采集大鼠耳廓、足底及舌面图像,进行色度分析,同时在各时间点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LARS法分析局部图像色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7~28天,局部图像色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术后7天时模型组大鼠足底R值(176.29±4.96)比假手术组(182.04±6.35)显著降低(P0.05);术后14天时,模型组大鼠舌R值和G值显著降低(P0.05);术后21天模型组大鼠耳廓G值(130.38±7.52)比假手术组(138.02±9.32)显著降低(P0.05);术后28天,模型组大鼠舌B值(93.70±4.79)较假手术组(85.80±6.60)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足底R、G、B值于术后14、21、28天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中,模型组大鼠红细胞压积于术后14天和术后28天时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检测结果相比显著升高(均P0.05),术后21天时模型组(45.38±1.96)比假手术组(41.50±2.12)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聚集率,术后7天时模型组(49.35±6.74)比假手术组(37.83±9.94)显著升高(P0.01),术后14天时模型组(58.19±7.57)比假手术组(48.00±10.44)亦显著升高(P0.05);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也在模型组术后7~28天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改变。LARS回归显示局部图像色度与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存在相关性。结论左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的心肌缺血大鼠在术后7~28天内同时具备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关指征,诊断为气虚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局部图像色度的改变可能与其血中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探讨荧光气管镜下荧光减弱肺癌患者、非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舌象色度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镜下表现为荧光减弱的患者,根据病理分为肺癌组、非癌组,选取30名健康人为对照,同时在肺癌组中根据病理角度分为腺癌组、鳞癌组,根据治疗角度分为小细胞肺癌组、非小细胞肺癌组。以数码相机摄取患者的舌象,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中测定舌象色度在RGB色彩模式下的数据,并分析处理这些数据。结果①所有患者舌象色度的R/R+G+B、B/R+G+B均大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癌组舌象色度的B/R+G+B值明显大于非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癌组R/R+G+B值大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腺癌组舌象色度的R+G+B数值高于鳞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气管镜检查荧光减弱患者舌象红于健康人群;肺癌患者的血瘀舌表现要高于非肺癌患者,也高于健康人群;肺腺癌患者较可能出现少苔或无苔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的舌象客观化特征。方法采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组(腹腔注射抑制剂PDTC 8周),采用"TDA-1小型舌像仪"与"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TDAS)",采集并分析糖尿病大鼠的舌象图像,并通过HE染色观察糖尿病大鼠舌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NOR组相比,CON组、PDTC组两组舌质颜色L数值均降低(P0.05),a值升高(P0.05)。糖尿病大鼠舌组织有明显的细胞坏死,伴有脂肪细胞、炎性细胞浸润,舌毛细血管周边出现脂肪样空泡。结论舌象客观化指标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大鼠舌色的变化,可能与舌局部微循环障碍、炎症因子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舌象特点. 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心病瘀血舌患者、30例心病非瘀血舌患者、30例非心病瘀血舌患者与20名健康人,采用"舌诊专家"软件和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 结果 心病瘀血舌患者舌质多见暗红舌(28.0%)、青紫舌(27.0%)、淡紫舌(25.0%),舌苔多见白厚苔(37.0%)、黄厚苔(33.0%).心病瘀血不同舌质间的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病瘀血舌组的舌质R值、G值较健康对照组、心病非瘀血舌组显著降低(P<0.01);心病瘀血舌患者不同证型组间的舌质R、G、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观察舌苔对心病瘀血舌患者不同证型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综合舌质R、G、B值可为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诊断、鉴别和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Cyt-C)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治疗组、NBP预防组、NBP预防治疗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6h,12h,24h3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细胞Cyt-C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少许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模型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于6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治疗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均减少,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预防加治疗组较丁苯酞治疗组Cyt-C比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给予丁苯酞治疗能下调Cyt-C表达,同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示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yt-C的释放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和舌象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根据患者舌象直观、便捷的判断患者心功能寻求客观依据。方法:对46例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27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行临床心功能评价(NYHA)、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舌象观察;对心功能和舌象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舌色、舌下脉络同心功能(临床心功能、LVEF值)呈显著相关(舌色r=0.850,r=-0.891;舌下脉络r=0、867,r:=-0、890,P值均〈0.01);LVEF和舌象的相关系数大于临床心功能和舌象的相关系数。结论:舌象和心功能(临床心功能、LVEF值)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观察扩张心脏病舌象变化直观、便捷的判断患者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