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汝青  李卫星 《光明中医》2016,(18):2645-2647
介绍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心衰的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衰为本,瘀血水饮为实,提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基本治法。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导师治疗本病最常用以下三法:益气温阳,佐以活血法;益气养阴,佐以活血法;温阳利水,佐以活血法。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探讨汪悦教授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痛风的思路。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研读相关古籍,从病因病机,理论依据,辨证分期论治及临证加减等方面,对汪悦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汪悦教授将"血不利则为水"、"血水同病"与痛风病因病机相合,拓展了活血利水法的使用范围,论证了活血利水法治疗痛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师古创新,并在此基础上临证变通,辅以清热解毒、通调脏腑、益气扶正等治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谢皛  安海英  黄丽娟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280-2282
黄丽娟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属于"胸痹""心悸""怔忡""虚劳"等证的范畴。病性为本虚标实证,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邪毒、瘀血、痰湿为标,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治疗上将其分成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进行辨证施治,急性期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益气滋阴、活血养心;恢复期益气滋阴、活血养心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后遗症期以益气滋阴、活血化痰为治则。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了董建华教授治疗水肿病经验,提出宣肺利水、健脾利水、温阳利水、养阴利水、行气利水、清热解毒利水、活血利水七法。每法附以临床实例,以资佐证。指出应据不同症状,分辩病机,灵活运用,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总结程志清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特点和用药规律。程志清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气化不利、瘀水内生为最常见的病机,治疗重在温补阳气,复其气化。在临床上,从整体认识证型之间病机的传变规律,以真武汤为主方,温补阳气,活血利水,疏通三焦,并因人制宜,兼顾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6.
慢性脾胃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属于中医“胃痛”“痞满”“嘈杂”“久痢”等范畴,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温启宗教授认为临床中脾虚湿热型脾胃病最常见,且以脾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治疗时应明确病机演变规律,治病求本,以益气健脾治其本、活血清热治其标为治疗原则。临床辨证选用温老独创的黄芪苦参汤加减治疗脾胃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将其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终末期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薛一涛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复杂多变,多源于气血阴阳受损、脏腑功能失调、痰饮瘀血内停,临床常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原则进行治疗。本文特举其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心衰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总结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的治疗经验,吕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的经验可概括为畅通腑气,恢复肠道微生态;益气合血,调肺治肝;法时因势,巧用风药;把握火候,扶正固本与燥湿解毒并重;把握病机,动态辨证;未病已病,防治结合;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阻断了乙型病毒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发展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分机论治及临床病案的分析,发现运用“益气化痰活血法”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其疗效显著。故总结葛正行教授运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总结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病导致水肿的经验。张教授认为肾性水肿大多属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以肾虚血瘀、水湿内蕴为基本病机,补肾活血为根本治疗大法。临证善用大剂量生黄芪补气利水,禁用峻下逐水药,善用平和利水消肿药;同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不同阶段调整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