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公众应急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城市社区公众应急认知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研究分析得出影响公众应急认知的11个主要因素以及对公众应急认知影响作用大小依次是熟悉性、可能性、文化价值、应急心理素质、可怕性、应急准备行为、政府措施、学习意向、社区应急教育投入、负性信息、正性信息。结论从普及应急知识、创新应急教育方式、营造应急文化等3个层面入手提升城市社区公众应急认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防护行为决策模型、情绪与保护行为模型构建分析评估框架,分析主要路径的影响作用,为提升老年人风险应对的应急准备行动力提供主要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齐齐哈尔市老人进行调查,共收回700份问卷,经数据清洗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外部风险、自我效能、风险准备态度因素均对老年人的应急准备行为产生显著性影响(P<0.001),正向情绪对老年人的应急准备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针对老年脆弱人群,应发挥社区网格化治理主体作用,加强健康安全知识宣教,促使老年人形成积极的风险准备态度,提升自我效能,从多视角、多途径促使其健康行为由意向阶段向风险应对阶段合理转变。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公众应急准备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468名黑龙江省哈尔滨
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可能影响公众应急准备状态的23项因素,对23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初始因子分析
和方差最大旋转。结果 23项影响因素间存在6个主要公因子,其中第1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学习应
急知识、参与应急培训演练、思考及探讨应急逃生计划等应急准备行为情况;第2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
众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认知情况;第3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所发生自然
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类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情况;第4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
增强风险意识、保持警惕、做好应急准备的重要性认识情况;第5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应急内容、
掌握应急知识、技能以及探讨应急类话题的态度情况;第6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于探讨应急类话题
的凶吉认识、应对突发事件责任认识等的应急心理情况。结论 加强公众的应急准备能力,需要从公众的
应急准备行为、应急认知、风险判断、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心理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干预。
关键词:因子分析;公众;应急准备情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3 0166 04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厦门市社区居民对于手足口病的认知、信念与行为,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调查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招募志愿者进行调查与宣传并作数据分析。结果 358名研究对象中,83名(23.2%)熟悉手足口病,215名(60.1%)听过但不熟悉,有60名(16.8%)从未听过手足口病。女性对于手足口病的知晓情况优于男性,年龄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对于手足口病的知晓情况越好。298名知晓手足口病的研究对象的知识得分最低,态度和行为的得分较高,居民获取手足口病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医院(29.9%),网络(18.5%),电视(15.7%),邻居亲戚或朋友(14.0%);知识对信念起到正向直接作用,而对行为无直接正向作用,行为受到信念的正向直接作用。结论厦门市社区居民在部分手足口病知识、态度与行为方面存在一定欠缺,要根据不同需求的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居民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年龄≥18岁符合条件的46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9名居民应急准备测评总体平均分为(3.4±0.4)分,仅13.0%的居民做好了充分应急准备,其中年龄≥60岁、接受过应急教育或培训、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知识技能平均分≥4分的居民应急准备状态相对较好,比例分别为96.7%、63.5%、22.2%、20.2%、10.7%(P<0.05);而男性、年龄≥60岁、已婚、职业为机关/企事业管理者、有应急经历和接受过应急教育或培训、应急认知、应急态度、应急知识技能平均分≥4分的居民应急物品储备率相对较高,比例分别为63.2%、86.7%、70.5%、85.3%、78.2%、62.8%、35.5%、22.5%、12.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居民应急准备状态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2.112、3.454)、应急教育或培训(OR=2.340)、风险意识(OR=2.351)、应急态度(OR=2.216)、应急知识技能(OR=2.418);应急物品准备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2.462、9.389)、应急经历(OR=3.483)、应急态度(OR=1.681)、应急知识技能(OR=3.125)。结论哈尔滨市居民应急准备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年龄、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知识与技能及是否有过应急教育或培训、应急经历是应急准备能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加强应急教育及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居民对食品营养标签认知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7、8月在四川省内随机抽取农村居民,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对营养标签的认知态度行为,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723人,有62.8%(454人)的人听说过食品营养标签,仅有30.8%(223人)的人了解营养标签内容。仅有17.3%(125人)的人购买食品时经常察看营养标签的相关信息。农村居民对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态度、行为在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之间均存在差异(均P0.05)。结论四川省农村居民对营养标签的认知和行为水平较低,态度较积极;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十三五"背景下延安市居民对结核病认知、态度与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07/09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自填和询问相结合的方式对延安市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 3.1和SPSS22.0等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600人,延安市居民对结核病的认知、态度、行为及整体合格率分别为69.5%、77.4%、92.0%和79.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结核病知识学习意愿是延安市居民结核病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认知情况、结核病知识学习意愿是其防治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认知及态度情况是其防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认知因素对态度和行为,态度因素对行为均有重要影响,其OR值(95%CI)分别为1.51、2.33和1.98。广播电视(56.2%)、网络宣传(50.4%)、医生宣传(39.4%)、报纸杂志(38.0%)是当地居民青睐的四种宣传途径。结论延安市居民在结核病知识与态度方面亟需加强。在结核病防治教育中应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以全面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和抗结核病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北京市居民中对《公众应急准备现状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门头沟区、延庆区选取1 000名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公众应急准备现状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一致性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量表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有效调查998人,其中男性472人(47.77%),女性516人(52.23%);量表的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1,SpearmanBrown系数为0.68,Guttman split-half系数为0.68,按人群特征分层后,量表的一致性系数和半分系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去除条目后的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均无明显降低;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分为5个因子,分别为主动学习、应急风险感知、应急态度、处置自我效能和应急准备认知,累计方差贡献率解释为66.12%,各因子内部相关系数均0.60,去除条目后的Cronbach'sα系数均无明显降低。结论量表具备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以适用于北京居民人群应急准备状况的评价测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构建的风险认知测量模型,探讨护理人员 HIV 职业暴露风险认知对护理服务态度、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确定风险认知的定义和测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风险认知4维度、态度、行为意向、自我效能等。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4所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匿名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风险认知对护理人员对待 HIV 感染者的态度为负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6),态度对行为意向为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0),风险认知对行为意向没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为-0.10。自我效能可以降低风险认知水平,促进其采取正向态度和行为意向。结论护理人员的 HIV 职业暴露风险认知与护理服务态度、行为意向的关系符合一般的知信行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公众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黑龙江省5个城市2 800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686份,有效率95.93%。652人(24.27%)参加过应急志愿服务。男性,年龄≤40岁,居住城镇/农村,高中和大学及以上,有较强的责任认知,社会资本高,抗风险意识和应急准备行为倾向,掌握应急知识与技能,有应急经历以及过去1年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的公众报告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促进因素为男性(OR=1.451),居住地类型为城镇/农村(OR=1.539),文化程度为高中(OR=1.413)和大学及以上(OR=1.736),有较强的责任认知(OR=1.486),社会资本(OR=1.495),抗风险意识(OR=1.833)和应急准备行为倾向(OR=1.338),掌握应急知识与技能(OR=1.249)以及过去1年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OR=2.205)。结论黑龙江省公众应急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应急教育,并建立志愿者保险制度,进而提高公众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铁酱油在贵州城乡社区居民中的扩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贵州铁酱油干预项目进行追踪调查,共调查1115名妇女,其中城市537人,农村578人.应用创新扩散理论描述铁酱油扩散曲线并进行采用者的分类.结果 到追踪调查时点,283人(25.4%)购买了铁酱油,其中创新者27人(2.4%),早期采用者149人(13.4%),早期多数107人(9.6%).与未采用者相比,创新者、早期采用者以及早期多数的年龄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铁酱油知识更丰富、认知更明确、自觉补铁的必要性更大、采纳健康行为的认同感更强烈、外部控制感更好、行为的障碍更少、行为意向更强.结论 铁酱油自身的相对优势、兼容性、较少的复杂性、可试验性,个体的年龄、教育、认知/态度/意向是影响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公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群防群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滚雪球方法,网络邀请公众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到问卷1 576份,有效问卷1 553份,有效回收率为98.5%。调查对象的流行病学知识知晓率为87.3%,病原学知识知晓率为93.1%,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5.9%;对新冠肺炎的畏惧态度平均得分为(15.47±3.15)分,对政府认同态度的平均得分为(11.28±1.58)分,预防行为平均得分为(24.47±2.61)分;男性在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知识上的认知得分较女性高(P<0.05),女性对疫情的畏惧态度和对政府的认同态度得分较男性高(P<0.05);城市户籍者的预防知识得分高于农村户籍者(P<0.05)。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对疫情关注程度、流行病学知识、病原学知识是对疫情畏惧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对疫情关注程度和预防知识是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公众对新冠肺炎的知晓率和对政府的认同度较高,对疫情的畏惧程度和预防行为均中等偏上。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公众开展新冠肺炎预防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大学生应急物品准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黑龙江省1 8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应急物品准备的影响因素。结果 5.26%的大学生完全备有应急药品、保证72 h的食品和饮用水、手电筒、收音机和备用电池5种物品;自救信任程度最高(4.20±0.97)分,志愿者信任程度最低(3.00±1.08)分;不同年龄、居住地、收入、应急态度、应急准备行为倾向、特殊信任的大学生应急物品准备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城市(OR=2.981,95%CI=1.585~5.608)、应急准备行为倾向度高(OR=1.102,95%CI=1.021~1.188)、特殊信任度高(OR=1.562,95%CI=1.134~2.152)均是大学生应急物品准备的保护因素。结论黑龙江省大学生应急物品准备较差,需要加强农村地区学生应急教育,组织应急宣传和演练活动;政府应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效果;同时,个人应该做好应急准备,积极自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性地开展公众安全素养和风险教育在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方面的作用和路径研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基础证据。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伤害预防、健康管理、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安全应急和城市风险管理等领域专家、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共31位。内容涉及对城市公共安全、安全素养和风险教育概念及内涵的界定与理解,安全素养提升和风险教育的策略与实施等。结果 访谈对象一致认为面对急遽增加的城市公共安全威胁,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应从战略层面和高度形成共识,既要完善城市应急处置能力,更要全面重视风险研判和管理。安全素养作为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安全相关信息和服务并运用其做出确保自身安全免受伤害的相关决策能力,需要知识理念、态度、行为方式和技能4个层次作为支撑。应加强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升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技能。风险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公众风险意识、增强风险感知和规避风险能力,也是提升安全素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风险教育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结论 强化风险教育以提升公众安全素养是应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明确风险教育和安全素养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宁夏医科大学学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信行调查基础上构建H7N9禽流感防治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该校学生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信行调查,对所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并确定最终模型。结果该校学生对H7N9禽流感知识知晓率偏低,其中灭毒方式知晓率最低;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H7N9禽流感防治认知对防治相关行为的直接作用0.50,间接作用0.1944,总作用0.6944,知识认知对防治行为起到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防治态度对防治相关行为起促进作用较弱(0.36)。结论加强对该校学生全面的H7N9禽流感防治教育,着重促进学生对禽流感类传染性疾病防治态度的转变,降低相关行为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核企周围公众对核电站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影响公众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因素。方法按照居住地距某核企的距离,将调查对象分为6层:0~,5~,10~,15~,20~,25~30 km。用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某核企周围30 km的居民1 112人。调查问卷共46个问题,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辐射认识的了解,对核企业的态度;对核电站的认识;对核事故的应急等信息。用顺序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核与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仅为16.10%,对核电站的安全性认可度为46.76%;对本地区建设核电站有44.06%表示反对,仅15.47%表示赞成。调查对象中92.90%认为针对核与辐射的科普宣传少或一般,认为宣传多的只占6.65%。文化程度、职业对核与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知晓率方面,男女无差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性别、家庭年收入、距离、职业等各类人群中对核电站安全性的认可度一定的差距。66.82%的调查对象认为平时很少获得核与辐射等科普知识。在获取相关知识方面,调查对象最希望获取途径为通过电视(42.99%)了解,最相信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核安全专家(72.30%)的说法。结论文化程度、男性、地方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影响核电站认知的正向态度,核电站对健康的影响、对居民的影响、对个人家庭的影响是影响核电站认知的负向态度。这些因素影响了民众对核电站建设的认可。摸清这些因素,有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有目的的开展核与辐射的宣传,为科学有效应对核与辐射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依据,促进广元核能和辐射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下公众的信息–情绪–感知–行为的链条反应模型(即"风险IEPB"模型)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大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各节点间的关系。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构建出"风险IEPB"模型相关作用机制框架,并于2020年8月3—13日采用网络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 132名公众进行调查,应用AMOS 24.0统计软件进行模型检验并结合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模型拟合检验结果显示,卡方自由度比、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适配度指数、调整后适配度指数、规准适配指数、相对适配指数、增值适配指数、简约调整后的规准适配指数和简约适配度指数分别为46.498、0.049、0.946、0.934、0.933、0.923、0.934、0.819和0.772,构建的"风险IEPB"模型具有较好的适配度。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媒介信任、非政府媒介信任、正向情绪、负向情绪和风险感知分别对风险行为决策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525、–0.037、0.136、–0.071和0.027;政府媒介信任、非政府媒介信任和负向情绪分别对风险感知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069、–0.020和0.535;政府媒介信任和非政府媒介信任分别对正向情绪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233和0.043;政府媒介信任和非政府媒介信任分别对负向情绪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169和0.229;媒介信任到风险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中,情绪起部分中介效应;媒介信任到风险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中,风险感知起部分中介效应;媒介信任到风险感知的作用路径中,负向情绪起部分中介效应;负向情绪到风险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中,风险感知起部分中介效用;其中政府媒介信任和非政府媒介信任对风险感知和负向情绪对风险行为决策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方向相反,属于"遮掩效应"。结论 "风险IEPB"模型在理论和实证中结果良好,能够体现出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风险行为决策产生的机制框架,较好地反映出各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对公众的风险行为干预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了解大学生应急教育需求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4所大学的39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描述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90.7%的大学生存在迫切的应急教育需求,其中女性(93.9%)、高年级(94.4%)、医学生(97.6%)、母亲教育程度高(92.6%)、家庭居住地在城市(94.4%)的大学生教育需求较高.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5.00)、专业类别(OR=3.87)、应急态度(OR=8.02)、主动学习行为意愿(OR=3.91)、应急知识自评(OR=6.64)是影响学生对应急教育需求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应急知识及准备不足,应急教育需求迫切.政府和学校应加强重视和投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向大学生传播、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其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期间公众对应急物资的抢购与囤购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正确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应对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调查方法于2020年8月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9 132份。低年龄、高中及以下的公众更易发生抢购、囤购行为,已婚的公众更倾向发生囤购行为。主动搜索信息、关注疫情信息、地区疫情严重、恐慌情绪、情绪易感、地区高风险、周围人感染、媒体报道严重性是影响公众采取抢购、囤购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性地向不同特征人群靶向输入疫情发展态势信息,降低民众对于疫情的恐慌感,完善我国应急物品的保障和供应机制,维持防护物品的价格稳定可避免发生应急物资囤购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贵阳市适龄女性人群对现有HPV疫苗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现况,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为HPV疫苗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云岩、花溪和观山湖区1680名适龄女性,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用SPSS 19.0进行统计描述,AMOS 23.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及初步探讨贵阳市适龄女性知识-态度-行为的作用路径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HPV疫苗总知晓率为34.6%,积极态度率为90.7%,积极行为率为41.7%。不同问题的知晓率在3.3%~93.0%之间。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情况良好。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均为正向相关,且各标准化路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知识对态度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71;态度对行为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22;知识对预防行为的直接效果高于间接效果,态度在知识对行为的作用过程中呈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贵阳市适龄女性对HPV疫苗的知晓率和积极行为还有待提高,本研究结构方程模型提示当适龄女性对HPV疫苗相关知识了解充分可以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