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传染病医院和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降低血常规、肝功能、血清胆汁生化各指标与提高胆汁引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单一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残余结石排除,可有效防治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术后加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补液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胆汁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可有效增加胆汁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有助于实现术后肝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石翠华 《河南中医》2016,(8):1428-1429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在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时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88.46%,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64.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00%,对照组复发率为32.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治疗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熊去氧胆酸,观察组加用利胆排石汤配合胆结石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加用胆石治疗仪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AB、TB、CB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李来  陈平  方超  陈刚 《四川中医》2020,38(8):117-120
目的:观察自拟十二味疏肝利胆方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0例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由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自拟十二味疏肝利胆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d、3d、5d、7d胆汁引流量、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疼痛、畏寒、发烧、黄疸、恶心呕吐等)、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术后2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d、3d两组患者胆汁引流量相当(P0.05);术后5d、7d观察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谷氨酸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与间接胆红素(IB)等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GGT、ALP、AST、ALT等肝功能指标、TBIL、TBA、DB、IB等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GGT、ALP、AST、ALT等肝功能指标、TBIL、TBA、DB、IB等血清胆汁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0.00%)与对照组(3.33%)术后并发症率均较低(P0.05);观察组(0.00%)与对照组(3.45%)术后1年复发率均较低(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14.29%)(P0.05)。结论:自拟十二味疏肝利胆方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肝胆功能恢复好,恢复快,并发症率低,2年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庄时刚 《中医药学报》2011,39(3):119-12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胆道术后结石的意义。方法:将90例胆道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行胆道镜取石,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胆宁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T管引流液胆汁生化指标变化,胆汁引流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1.11%,总有效率为62.2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肝内外胆道结石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胆汁分泌,改变胆汁成分,具有促进手术后残余结石的排出和防治术后结石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ERCP取石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7 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术后1、3、5、7 d患者胆汁引流量,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4.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前中医症状积分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研究组术后1、3、5、7 d胆汁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随访6个月发现,研究组结石残留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2.73%,P0.05,两组均未见结石复发,P0.05。结论:ERCP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残留率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EST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EST组13例,传统开腹组12例,2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加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疗程2周,分别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症状体征、白细胞总数、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结果:2组术前和术后症状体征相比较EST组优于开腹组P〈0.01);EST组白细胞总数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EST组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下降幅度高于开腹组(P〈0.01);EST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下降幅度高于开腹组(P〈0.01);EST组出院时间平均小于开腹组(P〈O.01)。结论:EST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不但可以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而且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发生,有利于胆汁生化恢复正常和防治结石再生,使肝功能更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术后胆汁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血清C型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探讨疏肝利胆颗粒对术后胆汁炎性因子的改善机制。方法将72例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疏肝利胆颗粒治疗组(简称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颗粒治疗,每日1剂,共28 d。于术中(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分别取2组胆汁上清液及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ILSA)检测IL-6、IL-8表达水平及检验科检测CRP血清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胆汁中IL-6及IL-8表达水平在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血清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干预组CRP表达较对照组表达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疏肝利胆颗粒可以显著降低胆汁中IL-6及IL-8的表达水平,减少血清中CRP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胆汁的炎症反应,减少胆汁成石的炎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沈学香  魏星  周君 《新中医》2020,52(1):108-111
目的:观察疏肝排石方联合耳穴压豆疗法对肝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胆汁生化指标、肝功能、疼痛及结石残留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肝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止痛等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排石方内服联合耳穴压豆疗法。记录2组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汁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疼痛评分及残石率。结果:2组住院时间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TBA、TBil、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前白蛋白(PA)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治疗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 h、12 h、24 h、48 h,治疗组数字分级法(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辅助取石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取石手术治疗的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取石手术及术后常规等对症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记录所有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以及所有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其胆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出院后胆结石复发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16%VS 4.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可明显降低取石手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术后胆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和出院后胆结石复发率和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张科军  倪国明 《新中医》2016,48(1):40-41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对肝胆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利胆排石汤,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胆汁生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80.0%,对照组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天,2组胆汁总胆汁酸含量较术后1天升高(P0.05),总胆固醇、直接胆红素(对照组除外)、间接胆红素、钙离子含量较术后1天降低(P0.05,P0.01);研究组术后7天上述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1月2组血清AKP、ALT、r-GT、5,-NT等指标均较术后1天改善(P0.05,P0.01);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排石汤配合EST术治疗肝胆结石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病理性胆汁成分,改善患者肝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结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收治的8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第1天、3天、5天、7天、15天、30天胆汁引流量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治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3天、15天、30天胆汁引流量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5天、7天观察组胆汁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7d后胆汁量引流基本处于稳定,对照组在治疗15天后胆汁引流量才接近稳定,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5.00%/12.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应用自拟中药方结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临床排石疗效显著,且能促进胆汁引流,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疏肝利胆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及胆汁成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口服疏肝利胆汤。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肝功能指标、胆汁成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 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 1%(P 0. 05);观察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0. 05),胆汁中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胆固醇(CHO)、Ca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胆汁酸(TBA)、磷脂(P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Z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疏肝利胆汤能够调节胆汁成分,改善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能够明显提高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防治胆道术后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胆道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100例,且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均行胆道镜取石,其中50例患者予以西医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余50例患者在西医的基础上,另加中医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胆汁引流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的为9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15 d及30 d,两组间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8 d,观察组胆汁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胆道术后结石的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再次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组我院收治的80例再次手术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24h、48h、72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双镜联合再次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取石效果确切、并发症率低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期间收治的8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n=43)和对照组(实施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治疗,n=43),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GQOL–74)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和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观察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疏肝利胆方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所有对象均排除其影响肝功能的疾病。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护肝、止血剂、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自术后24h开始经胃管注入自拟益气养阴疏肝利胆方。患者于术前监测肝功能指标,监测术后第3、5、8、14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指标。通过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肝功能,术后恢复情况相关数据,分析益气养阴疏肝利胆方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疏肝利胆方有利于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应用利胆排石汤后,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后患者胆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的疗效,并进行相应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行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机数字为奇数者为治疗组,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治疗组患者予以利胆排石汤处理,对照组则予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治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胆结石残留、胆管狭窄、以及出院后胆结石复发率等指标,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后,治疗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胆石残留、胆管狭窄概率及胆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胆结石治愈率,改善术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胆结石残留、胆管狭窄的产生以及出院后胆结石复发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周立芳  张重阳  田霖  田志强 《河北中医》2013,(12):1822-1824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联合内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老年(〉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抑酸和补液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疏肝利胆汤。检测2组患者术后第3、7d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反应蛋白及7d平均胆汁引流量。结果80例患者全部内镜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第3d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ALT及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7d直接胆红素较对照组同期下降(P〈0.05),7d平均胆汁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安全、高效,联合疏肝利胆汤可以使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