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这种观点被引进医学领域,则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还认为这种“气”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流行全身,无处不到,从而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气”的运动变化的具体体现,并把这种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概括为“升降出入”。如《素问·六微旨  相似文献   

2.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素问·六微旨大论>谓:"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升降出入包含着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其中以脾胃升降功能最为重要.脾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腹中,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之精微,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精足神旺,气机畅和,先天得养,后天得济.  相似文献   

3.
缪希雍重视气机升降,依据《内经》理论,在十剂之外补充升降二剂;并在《本草经疏》中,将升降二剂的常用药、功能、适应病及其病因病机加以总结,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至今,该理论在现代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尤其体现在脾胃病的临床治疗上。  相似文献   

4.
脾胃升降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功能活动 ,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将起到重要作用。健脾和胃是脾胃升降失调的基本治则 ,临症中灵活运用多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珍玉关于气机升降理论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机升降失常是临床诸多疾病的基本病机,张珍玉教授对于气机升降理论有着许多独到见解,并用之 于临床。其经验主要包括:气机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具有升降作用之药物亦然,应注意用量大小及配伍;气机升中 有降,降中有升,因此强调治肺咳外感宜升宣中稍佐降,内伤宜沉降中稍佐以升。治肝亦升中有降,散中有收。治脾 胃升降相因,各有主次,相反相成;气陷强调补气为本,升提为标,应先治本,再顾及标。  相似文献   

6.
杨巨成 《国医论坛》2009,24(1):37-37
中医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法,博大精深,其中,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各中医流派所推崇。  相似文献   

7.
胃气理论与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支持是重要的医疗技术,并经历了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转变。现代营养支持为中医胃气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契机。从调胃气与胃肠蠕动、运化与营养吸收转化、泌别清浊与保护肠黏膜屏障、通腑解毒与对抗内毒素和调节炎症反应几方面,论述了中医药参与和改善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升降理论始于<内经>,张仲景集其大成,后世医家李东垣、张隐庵、黄元御等均有所阐发,成为指导辨证的重要法门.笔者在乡村行医时,运用升降理论多有治验,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运用胃气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胃气理论,以之具体运用于临床辨证论治。从病人的能食、不能食与脉象的变化,审察胃气的强弱虚实,以辨病机的进退与预后的吉凶。养胃扶正以祛邪,攻邪和胃以护正两个方面,是仲景制订治法方药的重要学术思想。论中既立治法,又定禁例,以胃气之存亡为根本,把除邪而不伤正,邪去而得正复作为治病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升降散具有辛凉宣泄,升清降浊,调畅三焦,疏理气血的作用。临床可运用于外感发热,皮肤过敏,失眠,胃脘痛等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11.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茅 《河南中医》2003,23(6):59-60
1 方药介绍升降散是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中的方 ,原方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一钱、广姜黄三分、生川大黄四钱 ,共七钱三分 ,病轻分四次服 ,病重分二次服 ,用黄酒盏、蜂蜜五钱 ,调均冷服 ,适应证“温病亦难气中之一也 ,表现三焦大热 ,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将升降散炼蜜为丸 ,名为太极丸。今医者多入汤剂煎服。蝉蜕 ,《本草纲目》言 :“治头风眩晕 ,皮肤风热作痒 ,破伤风及疔肿毒疮 ,大人失言 ,小儿噤风天吊 ,惊哭夜啼”。归肺、肝经 ,其功效疏风透麻 ,熄风止痉 ,有升散之功。白僵蚕 ,《寒温条辨》言 :“以清化之力 ,涤疵…  相似文献   

12.
人体内在的升降运动,虽然各脏腑都有关系,但主要的活动枢纽在于脾胃。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气机正常的升降,保持并维护着阴阳的相对平衡;若人体的升降功能一旦受到外因或内因的千扰时,机体内脏的平衡电就将受到破坏,疾病即山此而生。协调其升降运动,便可使内脏的抗病修复能力增强,而恢复其正常的生碰功能。祖国医学的升降理论贯串在生理、病耻、立方、用药的各个方面,兹就临床的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气理论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胃气理论是藏象理论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胃气理论的源头,对后世中医界的影响很大,源远流长。1《内经》的胃气理论胃气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对胃气的论述多达20余次,涉及面较广,内容丰富,对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有比较深刻分析讨论。《素问.平人气  相似文献   

14.
升降理论在临床遣药组方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旭  孙明瑜  徐立宏 《中医杂志》2005,46(1):20-20,28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指出了升降运动是人体活动的具体形式,关系到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升降有序,出入有恒,脾方能升清,胃方能降浊;肾水方能上腾,心火方能潜降;胆能疏泄下行,肝能升发条达;膀胱水道通调,肺气宣发布散适度.  相似文献   

15.
升降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吴东(?)《医学求是》:“明乎脏腑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证之临床,常见很多表现较为重笃的病证,但细析病机,却往往与脏腑阴阳升降失调有关。为了具体说明这一问题,兹举验案数则讨论于后。  相似文献   

16.
升降是人体脏腑气机运行的重要机能,脾胃升降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脾居中央,禀气于胃而浇灌四旁,为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历代不少医家强调脾胃升降在整体气机升降出入中的主导地位,强调其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以及其病理变化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本文浅析脾胃升降的意义、病理改变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升降散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黄酒、蜂蜜组成,源于明代医家张鹤腾编著的《伤暑全书》,为治暑良方。后得清代医家杨栗山的发挥,载于《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中,方剂教科书中并未详细论述。方中僵蚕味辛气薄,僵而不腐,得清气为最,可升阳中之阳,又可降浊清滞,化瘀散结;蝉蜕祛风而胜湿,姜黄行气散郁;  相似文献   

18.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升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则可致多种病症.脾主升,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借助宗气的作用以布散营养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脏腑肌腠,其性以升为顺.脾胃不升可出现纳呆,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耳聋,眩晕等症.胃主受纳,将水谷及时传入肠中,以下行为顺.如胃气不降,就会出现脘腹胀痛,呃逆呕吐等症.  相似文献   

19.
《河南中医》2021,41(10):1603-1607
  相似文献   

20.
升降散及临床运用田淑霄,李士懋(050051)龚延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蟆病。大人服一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杨栗山於《伤寒温疫条辨》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