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攀博  李亨达  方居正 《光明中医》2023,(17):3295-3298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医案验证方居正教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平顶山市中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且治疗有效及显效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9例,运用Excel 2013建立患者处方数据库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药物类别频次、频率进行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药物之间的关联,药物及其组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收录方剂119首,涉及93味中药,高频药物包括柴胡、檀香、丹参、瓜蒌皮、毛冬青、苏木、红花、藿香等22味中药,占药物总频次的84.58%,其功效多归于理气、活血、化痰、祛湿、补虚、安神等9类药。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入肝、心、脾、肺、胃经,通过聚类分析22味高频药,可分为5类。结论 方居正教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从患者症状入手,从气血论治,以痰饮、血瘀蓄积,痹阻心脉为病机,治则主以理气活血,辅以化痰祛瘀,兼用补虚安神。  相似文献   

2.
正黄斌系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湖北省十堰市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主任医师,十堰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学科带头人。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心脑血管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中西医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眩晕、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笔者跟其学习期间,每被其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所折服。现就黄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飧同仁。1病因病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稳定型心  相似文献   

3.
李相中教授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认为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气亏虚,标实为血瘀、痰浊,以气虚血瘀,痰浊凝结为核心病机。在治疗上以应用"益气祛瘀,化痰散结"为主法,配合温阳、滋阴、通络、宁心安神等法。本文介绍了李相中教授对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总结了李教授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述陈朝金教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经验。陈朝金教授在领悟"阳微阴弦"基本病机的基础上,通过阐发阳气生成和运行对本病的重要性,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入黄芪、檀香,以益气升阳、散结化痰、调节气机升降,在临床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李敬孝教授用升陷汤治疗胸痹(气虚型)的临床医案,阐述李教授相关学术观点。李教授认为胸痹(气虚型)主要病机为胸中大气下陷,常有夹瘀。升陷汤以大剂量黄芪配合人参补气,升麻配合桔梗升提,知母益气清热,知母合桔梗润肠通便。本方补虚力量较强,适合气虚型胸痹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声带小结(vocal nodules)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声嘶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学中"喉喑"范畴。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常可发病,其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咽喉干痒疼痛。尤其好发于职业性用喉者,因发声时随频率上升,声带张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顾宁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市名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益气活血方宁心痛颗粒是顾教授自创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良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对导师的学术观点、临证治疗有所感悟,现将顾师经验及个人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起病急,变化快,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常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等恶性心血管疾病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孟昭阳教授从事心内科临床30余年,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心绞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孟教授,获益颇多。现将孟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经验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培君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振  杨宁  刘东敏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76-677
杨培君主任医师为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症分会胸痹学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从医 40余年,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段敏  张晶 《中国中医急症》2014,(10):1847-1847
宋一亭主任医师系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第5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心血管临床研究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侍诊,受益匪浅.现对宋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痿论》日“心主身之血脉”。《杂病源流犀烛》中称“周身气血俱注于心”,又讲“十二经皆听命于心,故为君”,“十二经之元气,皆感而应心,十二经之精皆贡而养心,故为舌之本、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说明心脏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理损伤。心主血脉,心脉不通或不荣则胸痹心痛,尤师认为无论何种病因致病必兼有瘀血阻络,重则致合并其他病理产物阻滞心脉致心脉不通;轻则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血津液难以濡润心脉。所以治胸痹心痛必气血同调,标本兼顾,方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一种西医疾病病名,查阅中医古籍文献,未见对该病病名的明确记载,但根据症状,《黄帝内经》将其称为心痛,《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胸痹的病名,因此通常按胸痹论治~([1])。近年来西医主要应用扩冠、减慢心律、抗血小板集聚、降血脂稳定斑块等药物,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但是同时也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如头胀痛、心动过缓、诱发或加重哮喘、肝肾损伤等  相似文献   

13.
李庆海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业学科带头人等。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治疗该病虽有诸多方法,但在临床运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对于介入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后期治疗没有很好的方案。通过对李教授临床中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经验分析,发现运用中医药治疗在控制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总结国医大师张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借鉴。笔者通过跟随张琪教授临证学习,收集、整理病例、处方,总结其病因病机、药物作用、治则治法、以及配伍规律,并举典型医案1则,系统介绍张琪教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经验和方法。张琪教授认为稳定型心绞痛病机主要是"痰浊阻滞、心血瘀阻、气机不畅、胸阳不振、心气不足",主要治法为"豁痰宁心、活血化瘀、益气通阳、理气活血",临床治疗应治病求本,祛邪扶正,分清主次,随证应变,所举验案根据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原则,运用通阳祛瘀化痰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张琪教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经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一种多发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三大疾病之一。本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产生循环障碍、心肌供血不足为主要病理特点。现代医学对于冠心病的有关生理病理、发病机制等基础学科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产生了大量循证医学经验,在治疗方面除内科用药治疗外,心内介入性治疗和心外科治疗也得到广泛开展和应用,相对于这种现状,中医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是否还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梁贻俊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贻俊教授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她强调整体辨证,在治疗上注意标本兼顾。痛重时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痛缓反复发作时,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她善用生脉散益气养阴,维护心功治其本;又因致病之邪不同而分别应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祛浊、通络消滞等方法,以祛除致病之邪,畅通心脉而治其标。在中成药的运用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因而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任师认为,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反复发作,其基本病机本虚邪实,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病情发作期以痰浊与瘀血之邪实为主,兼顾气滞。治疗重在化瘀豁痰、行气止痛祛邪为主;慢性迁延期以心肾亏虚之本虚为主,兼顾血瘀,治疗上以补肾养心,健脾化瘀为主,可取良效。  相似文献   

18.
导师李敬孝教授为黑龙江省著名中医,从医从教已40余年,在临床上治疑难杂症颇有效验,现总结其所治肥胖医案二则,从中可见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19.
老中医药专家是祖国医学的杰出代表,总结他们的临床经验,挖掘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对杨宝元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如下:重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从五脏论治冠心病心绞痛;重视脏腑、八纲、经络辩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法无定法,方有常方,法有定法,方无常方;衷中参西,临床与实验相结合;推崇仲景,以阳为本,效法锡纯,以气为根。  相似文献   

20.
陈学忠教授系四川省名中医,从事科研、临床30余年,学验俱丰,擅治内科诸症,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笔者有幸从师侍诊,现将导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介绍如下。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一般认为本病是因为正气亏虚,寒凝、痰浊、气滞、瘀血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