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解决水泥生产企业袋装车间粉尘职业危害严重这一问题,通过水泥包装车间通风除尘系统改造,有效控制和降低水泥包装车间粉尘职业危害。方法 2017年10月以新疆某水泥生产企业袋装车间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采样法,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现场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检测,采用罩口风速测定法、风管内平均风速测定法对包装车间气流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包装车间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分别为182.30和31.02 mg/m3,插袋工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分别为17.39和4.30 mg/m3,水泥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短时间接触检测结果均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半密闭罩内气流组织分析,总进风量为13 157.64 m3/h,总排风量为17 544.57 m3/h,半密闭罩内虽然形成了一个负压场,但气流组织呈紊流状态,造成粉尘的积聚。2018年5月通过对包装车间半密闭罩形状改造、增加新风装置和排风口改造,气流组织效果良好,降低了插袋岗位的职业病危害。结论水泥厂水泥粉尘职业危害超标,通过分析水泥包装车间通风除尘效果不理想问题,研究提出通风系统改造的设计方案,达到水泥插袋岗位粉尘控制目的,为开展水泥包装车间粉尘治理技术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局部通风为主、屋顶全面通风为辅的方式对某铁路车辆检修焊接车间进行烟尘危害治理。分别在治理前后,对车间的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进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的检测。治理前各粉尘浓度均不同程度超标,治理后全部达标,且所有岗位治理前后粉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利用在烟尘危害控制自动化、远程化、可视化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局部通风为主、屋顶全面通风为辅的方式对某铁路车辆检修焊接车间进行烟尘危害治理。分别在治理前后,对车间的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进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的检测。治理前各粉尘浓度均不同程度超标,治理后全部达标,且所有岗位治理前后粉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户<0.05)。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利用在烟尘危害控制自动化、远程化、可视化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对该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该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水泥粉尘、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其他粉尘、噪声等。熟料库巡检工、辅料棚铲车司机、水泥库巡检工、插袋工、袋装水泥装车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60.2~92.8 dB(A),其中配料库皮带巡检工、粉磨站巡检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结论粉尘、噪声是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护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5.
对江西省6家大型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粉尘检测及接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水泥生产企业粉尘浓度检测超标率为26.22%,其工种主要为叠包装车工、包装机插袋工和水泥散装工。2013—2016年6家企业共检出职业性尘肺病患者2例,与粉尘有关的职业禁忌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6例。江西省6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水泥叠包装车、包装机插袋及散装装车岗位粉尘浓度较高,职业危害严重。提示水泥生产企业应加强对接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叠包装车处应加装移动式除尘器,重视对除尘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增加路面湿式作业,同时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粉尘采样器在测定呼吸性粉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 ,是我国煤矿最主要的职业危害 ,严重地威胁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了减少职业危害 ,为粉尘治理提供依据 ,必须准确测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许多研究报告已证实 ,尘肺病的发生主要与呼吸性粉尘浓度有关。呼吸性粉尘是吸入肺内后沉积在肺泡区而导致尘肺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 ,测定与控制呼吸性粉尘浓度对预防尘肺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国已于 1996年颁布了《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GB 16 2 2 5 1996 )、《车间空气中呼吸性水泥粉尘卫生标准》(GB 16 2 38 1996 )和《作业场所空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某铁路合资铸造厂2009 - 2010年粉尘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对工作场所治理前后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呼尘样品分散度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作业岗位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合格率42.8%,呼尘21.4%,治理后,粉尘浓度下降明显,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总尘=2.90、t呼尘=2.21,P<0.05).结论 该铸造厂造型车间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杜绝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尘职业暴露水平,提出整改治理措施,为现代水泥生产企业的粉尘治理及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对粉尘浓度不合格的作业岗位进行整改治理,评估整改粉尘作业场所防尘设施的防护效果.结果 现场调查发现,整改前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尘作业岗位存在防尘设施密闭不严、吸尘罩设置不当、漏尘点过多等不足,其防尘设施难以起到有效的除尘效果.经现场检测,绝大多数作业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岗位合格率仅为31.8%.采取一系列整改治理措施,整改后粉尘作业岗位的CTWA较整改前大幅下降,作业岗位粉尘浓度合格率上升为90.9%.结论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作业的粉尘危害不容忽视.采取适当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是遏止现代水泥生产作业粉尘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水泥包装工尘肺发病的调查李志荣肖汉林为了解水泥成品粉尘对作业工人的危害和探讨成品水泥尘累积接尘量与尘肺发病关系,我们对某水泥厂劳动卫生及从事5年以上水泥包装的95名工人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粉尘浓度测定用滤膜法,并对历年包装岗位粉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矽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危害程度及其相关关系,为确定粉尘治理、评价治理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山市存在矽尘危害企业的矽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共采集矽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有效数据58对,总粉尘的超标率与呼吸性粉尘的超标率分别为77.5%和6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5,P>0.05)。总粉尘和呼尘浓度比值(T/R)范围1.15~21.58。某运动用品厂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采用24对数据,得到线性方程为Y=0.175 X+0.654(r=0.816,P<0.05)。 结论 所调查企业粉尘危害不容忽视,总粉尘浓度反映的危害程度与呼吸性粉尘基本一致;但部分岗位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差别较大,不能确定多行业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换算关系。应尽量排除各种因素的影响干扰,确定两者的关系,指导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江  刘光铨 《上海预防医学》2000,12(10):495-497
立窑水泥厂近年来发展很快,水泥生产的各个工序均产生大量粉尘,不加控制任其向周围扩散,将造成车问空气中粉尘浓度的严重超标,是水泥厂工人尘肺病的主要原因。采取包括工艺改进,设置局部通风等综合措施,能使车间工作地点粉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是防止尘肺病发生的关键措施。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立窑水泥厂设置局部通风装置的要点、主要产尘工序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辽宁省水泥制造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为有效控制和治理该行业的职业危害,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该省15家水泥制造企业进行检测和调研,依据GBZ 2.1-2007和GBZ 2.2-2007进行结果评价。结果 15家企业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包装和装车岗位粉尘危害严重,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最高达267.8 mg/m3,超标近70倍,呼吸性粉尘CTWA最高达186.0 mg/m3,超标100倍之多;熟料生产和水泥生产环节的部分岗位噪声危害严重,如煤磨、水泥磨、石灰石破碎等岗位,煤磨岗位8小时等效声级达97.7 d B(A)。结论该省水泥制造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应针对包装和装车岗位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加以治理,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3.
乡镇工业砖瓦厂适用通用除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张守玉 《卫生研究》1997,26(6):424-429
为了控制乡镇砖瓦厂排放粉尘对室内外空气的污染,在改进工艺的基础上,于各产尘点设置了密闭吸尘罩,有效地控制了粉尘向周围环境扩散。根据破碎、筛分等工序排放的含尘空气及粉尘特性,采用了冲击水浴除尘器除尘,针对风选粉碎机等工序排放的含尘空气及粉尘特性,采用了冲击-喷雾联合除尘器除尘。采用上述有效控制技术后,车间工作地点粉尘浓度由原来的每立方米数百毫克降到卫生标准2mg/m^3以下,两套通风除尘系统排放粉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郑州登封市水泥厂职业危害因素现状和职业防护措施情况,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Z 159-2004的采样要求进行采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于2013年对粉尘、噪声、毒物、工频和高温进行检测。结果制成车间老线水泥磨巡视工接触的总尘、包装车间整装工接触的呼吸性粉尘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分别为7.7、3.5 mg/m3;烧成、制成和包装车间多处工作岗位空气中粉尘超限倍数超标。破碎工、配料巡视工、磨机巡视工、回转窑巡视工、窑冷却巡视工、水泥磨巡视工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超标;烧成车间的巡窑工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为33.1℃,为高温作业。结论该水泥厂整体防护设施不到位,部分岗位粉尘浓度严重超标,须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疆小型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及防护现状,为改善新疆水泥行业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以新疆某小型水泥生产企业为调查对象,对14项职业卫生危险因素13个关键岗位职业危害暴露水平现场检测评估及企业职业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调查,结合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 新疆某水泥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煤尘、水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本研究职业危害因素检测80个检测点,其中79个检测点合格,1个噪声检测点不合格,整体合格率为98.7%。熟料烧成单元噪声[90.84 dB(A)]明显高于其他各单元,中控楼噪声[51.65 dB(A)]明显低于其他单元,各评价单元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P<0.01)。破碎工段接触粉尘浓度(6.93 mg/m3)显著高于制粉工段(1.18mg/m3)和包装工段(1.39 mg/m3),且破碎工段总尘与呼尘均高于其他2个工段,不同工段接触粉尘浓度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6.
某铅冶炼厂铅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甘肃安西某铅冶炼厂劳动卫生状况及铅对工人健康危害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生产性铅尘、铅烟。生产设备简陋、无隔离通风防护措施,造成各生产工序的交叉污染。车间空气的粉尘浓度较高,铝尘浓度0.390~1.045mg/m^3,铅烟浓度0.024~0.472mg/m^3,破碎工序是主要的铅污染源,粉尘浓度 1.045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9.9倍。39名接触作业工人中,20人被诊断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太原市某水泥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为加强职业卫生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月对太原市某水泥厂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噪声强度、高温作业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某水泥厂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作业岗位空气中总尘的时间加权浓度(TWA)、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大值包装岗位、装车岗位、熟料运输岗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微机操作岗位未超过限值;熟料运送岗位、包装岗位、装车岗位、水泥运输岗位的噪声8h等效声级超过国家标准限值,配料岗位未超过限值。[结论]装车、包装、燃料运输岗位空气中粉尘总尘浓度不合格,微机操作岗位合格。噪声强度配料岗位合格,包装、装车、水泥运输、熟料运送岗位均不合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玻璃质纤维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人造玻璃质纤维粉尘、其他粉尘、碳酸钠、甲醇、环氧氯丙烷、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硫酸、氢氧化钠、稳态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等。上料工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和超限倍数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中上料工C_(TWA)总尘浓度2.76 mg/m~3,呼尘浓度1.70 mg/m~3;上料工操作位检测浓度最大值为总尘19.47 mg/m~3(超限倍数38.9),呼尘5.47 mg/m~3(超限倍数27.4)。漏板焊接工和漏板技术员接触的矽尘超限倍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总尘、呼尘分别为2.1和2.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如上料车间袋装原料拆包上料时产生的矽尘,应进一步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采用密闭化、自动化操作,加强局部通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釉砖厂适用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方案.方法 选择试点厂,为产尘工序设计、安装通风除尘系统并测定其控尘效果.按照GB 5748-85和GB/T16157-1996测定了工作场所和通风管道中粉尘浓度,使用WY-1型尘粒分级仪测定粉尘的粒径分级组成和除尘器的粒径分级除尘效率,并进行论证.结果 (1)轮碾、斗式提升机、筛分别设置了密闭吸尘罩,轮碾机罩罩口风速为2.5 m/s,斗式提升机、滚筒筛罩的抽风量为1800m3/(h·m2);冲模、质检吸尘罩罩口风速为5和1m/s;(2)上述工序无吸尘罩时粉尘浓度为29.5.255-3 mg/m3,设置吸尘罩后为0.7~1.8 mg/m3;(3)对通风系统排出的含尘空气采用冲击式水浴除尘器净化,除尘后尾气含尘浓度为56.5 mg/m3,除尘效率为97.6%,阻力为800 Pa.结论 釉砖厂安装通风除尘系统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由严重超标降低到1.8 mg/m3;通风系统尾气含尘浓度为56.5mg/m3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乡镇水泥厂的适宜防尘技术,以控制尘肺病的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和实验室相结合的综合调研方法。用示踪气体测量抽气罩的效率。按照国家标准(GB/T16157-1996)测定通风管道中的粉尘浓度。采用WY-1型冲击式尘粉分级仪测量各尘源排放粉尘的粉尘粒径分级组成和除尘器的粒径分级除尘效率。结果 (1)工程技术措施方面:提出了破碎、球磨、烘干、烧窑、物料运输和包装等工艺工序的适宜吸尘罩设计(及通用图集),可有效地控制这些尘源的粉尘外溢。测定不同工序排放烟气的特性(烟气的温度、含水量、粉尘浓度、粉尘粒径分级组成等),研究了多种除尘器的粒径分级除尘效率、阻力等,提出了各主要工序最适宜方案:破碎、磨机工序除尘以旋风加滤袋或静电等;烘干窑除尘以旋风加静电或冲击喷雾等;立窑除尘以沉降室加静电等;包装工序除尘以滤袋或静电等。(2)组织措施方面:完善职业卫生管理系统,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加强职业卫生服务、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卫生教育。强调“有效地控制各尘源处的粉尘,防止其向周围扩散”是防止尘肺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结论 提出了乡镇水泥厂适宜综合防尘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水泥尘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