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与脑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一方面与中风早期正确及时的康复治疗有关。中风痉挛性偏瘫一般在发病后3周出现,持续约3个月,是脑中风后恢复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如果失治或误治,患肢的痉挛状态将再难恢复,直接阻碍中风偏瘫的治疗进程。所以,研究和制订中风后痉挛期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应该关注的重点,针灸推拿和康复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近几年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测评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功能及四肢活动灵活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身体状况、行为、社会活动和自评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ODI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了肢体功能,有利于患者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反射性脊髓活跃增强而引起的一种异常运动模式,是中风后的主要后遗症.推拿可有效缓解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的推拿疗法较多,主要有循经推拿、通督推拿、点穴推拿、拮抗肌推拿及单式推拿等.因此,本研究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4.
从单一体针应用,体针配合其他疗法,体针延伸的运用对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现状做一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针灸能够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所以对痉挛的研究已成为中风康复的重点.综合近5年来针灸在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针灸包括毫针、电针、头针及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等综合疗法对本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所以对痉挛的研究已成为中风康复的重点。综合近5年来针灸在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针灸包括毫针、电针、头针及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等综合疗法对本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的临床文献,得知针灸及其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疗效,并显示出治法多样、操作方便、无副作用等优势。综述近十年针灸治疗该病的方法、疗效,指出研究方法中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10年来临床应用体针、头针、腹针、电针、芒针、粗针、艾灸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I指数、痉挛分级及肢体运动功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温针灸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程度,增强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在患者肢体瘫痪发生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一般从发病后2周开始出现,达到高峰后,痉挛程度又逐渐降低,并出现分离运动和随意运动,这是中枢性运动障碍恢复的典型过程。但在临床上,多数患者痉挛持续的时间相当长,恢复相当缓慢,常为瘫痪与痉挛并存,即痉挛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5年来针灸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刺取穴规律、针刺手法和除针刺以外的治疗方法,充分显示了针灸治疗该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临床工作的难题之一。通过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针灸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且疗效显著;其中综合疗法研究最多见,而以单纯针刺或灸法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研究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实施推拿辅助针刺治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硬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25例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以及整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在组间对比上,治疗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推拿辅助针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生活、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总结王涛副主任医师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经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方法和借鉴。王涛副主任医师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重视气血,善调气机,选穴精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中风后遗症中较难解决的问题,针灸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学者们在该领域的探索认识及针灸在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中的一些问题,以期探索规律,开拓思路,提高针灸对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83-128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8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3例)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6例)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下肢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2.8%,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用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助于缓解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与艾灸(艾灸为使用电子艾灸仪)结合刺激经筋结点对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与针刺传统穴位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作用的对比。方法:针灸经筋结点组30例,针刺传统穴位组30例,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肢体肌张力的状态。结果:针灸经筋结点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针刺传统穴位组为5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针刺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针灸经筋结点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例,对温针灸治疗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该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为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温针灸方法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和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更高,2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下肢痉挛等级(Ashworth)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等级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解除下肢痉挛症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及Bobath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3例)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6例)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下肢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2.8%,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395,P=0.018)。结论:Bobath技术与推拿疗法联合用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助于缓解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痉挛量表疗效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2个疗程时2组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但同期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