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基于肠道菌群、脑肠轴以及相互作用关系,梳理两者对便秘的影响,探讨便秘机理。以期能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手段(如肠道微生态制剂)与祖国传统中医药相结合,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新思路,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肠—脑相关学说无论在中医或西医这两门医学科学研究发展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有重要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价值,而且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特别是它对揭示一些疾病的病因学、病理学、药物治疗学规律和拓宽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Dr.Gersion MD的第二脑学说(The Second Brain)又展开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值得及时关注并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和临床工作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医学思伤脾理论,思伤脾与考前综合症相关性,思伤脾与脑-肠轴的相关性阐明思伤脾理论与考前综合症、脑-肠互动机制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时为考前综合症的中西医病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病机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肝、脾脏腑功能治疗抑郁症.现代研究证实,脑-肠轴通路和抑郁症有较强的相关性.脑肠肽不仅存在于大脑中,也存在于胃肠道内,与胃肠功能和情绪密切相关.由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存在一定联系,即脑-肠轴的存在,可以把胃肠道及肠道菌群看成一个整体,对神经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医学者发现,脑肠轴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疏肝理脾、肝脾同治可起到调节胃肠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多重作用,这与脑肠轴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脑肠轴学说与肝脾同治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应用“脑肠相关”学说治疗抑郁症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医两方面分析了应用“脑肠相关”学说治疗抑郁症的病机;鉴于脑与肠之间在发病机制、疾病转归上的密切联系,提出治疗抑郁症不但要治脑,也要注意从胃肠论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脑-肠-菌”轴为切入点,结合中医“脑肠相通”理论,以现代医学中的“脑-肠”轴、肠道菌群两方面进行佐证,梳理其对功能性便秘的影响,探讨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以期从中寻找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新方向,为将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睡眠障碍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病机复杂,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及生活节奏加快,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眠障碍或与睡眠相关的疾病。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和恢复正常睡眠功能。本文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及现代"脑肠肽""腹脑学说"等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失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选穴。  相似文献   

9.
陆夏敏  陆敏 《河南中医》2016,(6):1114-1116
脑-肠轴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中医治疗的多靶点效应与脑-肠轴、脑肠肽的关联。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经方、中药验方、中药灌肠、及推拿、针灸等。脑-肠轴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规范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深入探索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S)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反复发作的、不自主的、多部位抽动和(或)声音抽动为主要特点,如眨眼、皱眉、摇头、耸肩、重复语言、秽语等[1]。多数患儿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神经精神异常行为。随着家长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其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现代研究普遍认为TS发病与多个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其中以单胺类物质失衡为主[2]。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西医疗效亦不容乐观,但脑-肠轴异常理论被认为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此恰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且中医理论认识更深、更广。基于脑-肠轴学说,以针刺头针胃区和头针肠区作为切入点,运用调神针法调节脑神进而调节五脏神,以达到阴平阳秘,百病不生的状态,从而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12.
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脾胃病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介绍了肝脾相关的理论及现代研究,并阐述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与肝脾相关理论间的联系,认为肠—肝轴学说是中医肝脾相关理论的丰富和补充,对脂肪肝等肝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佳且预后较差.在脑肠轴理论的影响下,西医将益生菌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运用于ASD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中医体系以"脾肾相关""肾通于脑"及"脾为上下枢机"为基础,构建了脾肾-脑相通理论.在此...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中运用中医思想对脑生理、病理、症状的观察促使我深入思考:心有心气、肺有肺气、胃有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那么,脑也有脑气,髓也有髓气,经也有经气。且脑为气海,统领一身之气,主平衡,平衡则健,失衡则病。有诗为云:脑精充足脑气盛,脑气运转脑神明,推动髓气导经气,脑气平衡身康宁。至此,神经系统作为中医学者独立的研究对象的想法在我脑中萌生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都要作为中医学者独立的研究对象的想法在我脑中萌生了,  相似文献   

15.
刘莉云  李明 《内蒙古中医药》2021,(1):146-147,168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难治病,致病因素多样,脑肠轴学说的提出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对通过脑肠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从脑肠轴学说出发,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机理,以期将现代理念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脑主神明论首先由《内经》提出,道家发挥为“脑主元神”。它是人体百神之主,具有统御众神的功能,人体的各种神明活动均由其主宰。文章从脑与脾肾的关系入手,进行文献上的梳理。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脑与脾肾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相互联系。脏腑不调、影响及脑其中包括肾不藏精,髓不充脑;脾胃素虚,脑失所养;脏腑不调,影响及脑。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疗效可靠,近年来对针灸治疗SUI的治疗机制多有研究,其研究角度多从促神经修复和改善结缔组织胶原代谢进行阐释。肠道菌群与肌肉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肌少症等疾病研究,用于阐述骨骼肌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盆底肌肉薄弱和功能下降是SUI发病的重要原因,肠道菌群失调或可引起盆底肌肉薄弱和功能下降,肠道菌群或可成为增加盆底肌肉支持力和功能,改善SUI的机制之一。基于肠肌轴理论,通过健脾益气法针灸来改善盆底肌肉功能以防治SUI。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医“思”“意”的古今释义及“脾主思、脾藏意”的理论分析,探讨了“思伤脾,脾失藏意”的致病作用,认为脾主情感之思,脾为意之宅也,脾运健旺,水谷精微充足,则脾主思藏意的功能发挥正常;若思虑纷纭,脾之精气不足,则不能养意而致痴呆、不寐、情志疾病等。提出以“思伤脾,脾失藏意”作为契入点开展对中医神经系统疾病及情志疾病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73-176
本文从中医"脑肠相通"的理论出发,以现代医学中的脑-肠肽、脑-肠轴两方面佐证,并通过胃肠道损伤作为中介,对脑缺血与肠道菌群关系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从中寻找出可以治疗脑缺血的新方向,为将来脑缺血的治疗方案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脾肠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脾肠病症效果确切,可有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